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专题 > 正文新华网

南水北调工程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冲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5:13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9月14日电 (记者王文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给河北创造空前考古机遇的同时,也将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冲击”。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曹凯说,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大都是没有经过工程建设的野外区域,地下文化层埋藏情况不明,绝大部分路段都需要进行文物勘探,文物钻探、发掘,文物保护工作量大,难度也不小。工程将穿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县北朝墓群,这一墓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群南北长15公里,东西约14公里,工程很难改线绕开墓群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目前文物档案中有编号记录的墓葬达130多座,据文物部门介绍,因许多墓葬无封土或封土早期已被破坏,除记录入档的墓葬外,尚有很多墓葬埋在地下不为人知,工程的开挖不仅会改变墓群的整体风貌,将墓群割裂成东、西墓区,而且还必然危及地下尚未被发现的古墓,许多影响难以完全预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邢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下遗址也将被工程穿过,这一遗址在1990年发掘时曾发现两座金代窑炉和丰富的瓷器残片,在最近的调查中又发现了一处含隋唐时期窑具和瓷片的文化层,证明这一遗址不仅有金代遗存,还应有隋唐甚至更早的遗存。文物部门的保护规划中建议建设工程避开重点保护区,但邢窑遗址面积很大,就是避开了地面上的,地下尚未被发现的也难以避开。易县燕南长城同样面临被工程穿过的问题,易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张洪印介绍说,燕南长城修建的时间早在公元前380年左右,至今在地面仍有遗存,南水北调工程的穿过,给燕南长城带来的损害很难弥补。

  曹凯说,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把工程对文物造成的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是文物部门抢救和保护工作的追求目标。但开水渠不同于其他工程项目,由南至北水渠所经之处所有文物遗迹都将被破坏,其文物保护的难度和工作量比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更大。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好了,将是对河北历史考古研究的一大促进,一大机遇;搞砸了,文物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关专题: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