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急救工作存在软肋 消防警务医护配合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2:14 北京娱乐信报

  上周,北京120急救中心请来了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的专家,讲授了一种新的救助模式,并进行了现场演习。记者了解到,急救中心平均每天会接到包括交通事故、火灾、意外伤害等在内的400多个求助电话,但在很多事故现场,警察、火警、医护等各岗位工作配合略显“无序”,与香港的救助工作相比我们还差些什么呢?

  此次讲授的这种新型救助模式能否改变目前的局面,让我们的救助工作更及时、有效
金牌会员免费游香港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新浪推出1G免费邮箱 时尚购物新潮流
呢?记者为此走访了120急救中心急救科主任罗怡。

  在急救科办公室,罗主任兴奋地拿出香港救护机构讲课时的“结业证书”对记者说,这次培训主要是针对大型紧急意外伤害的急救培训,这种新的救助模式关键在于医疗、警务、消防各机构的相互配合、协调,但现在的急救现场配合却不令人满意。

  急救现场秩序混乱

  罗主任介绍说,香港的现场急救模式是一套统一体系,由消防总署进行统筹、调配,下设的消防、警察、医疗都归消防总署统一调动。最重要的是,事故现场各个机构都配合得很好,大家各司其职,救助现场井然有序。

  但是,北京的急救现场却相当混乱,一旦发生事故或灾害,人们会同时拨打110、119、120、999等所有的救援电话,因为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调配,所以现场往往比较混乱,所有人都在忙却没有很好地沟通与协调。

  其实,警察和消防人员都在维持秩序、解救伤员、保护现场,他们在保护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往往会催促医护人员把伤者迅速撤离现场,但因为没经过医疗方面的培训,所以并没有意识到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其实很多时候是需要先抢救再撤离的。

  现场维护各司其职

  虽然目前现场急救还处于“无序”状态,但是新模式还是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罗主任介绍,真正统一管理、有序指挥、协调一致、充分沟通的现场救助其实并不难,最重要的是有统一的机构来做现场指挥。

  其实,现场急救虽然主要由医护人员来承担,但单凭医护人员是无法顺利完成的,需要警备、消防的多方参与、配合。

  新模式提出,警务人员在现场的职能就是维持秩序、疏散群众,而且应该拉起两层警戒线。第一层是保护现场,第二层是隔离群众,两层之间的安全地带由医护人员来为伤患进行抢救。而消防人员除了处理现场灾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救伤患,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等待救治。

  如果这三方各司其职,能配合得恰到好处、互不干扰,那么现场急救会相当有序,最要紧的是为伤患争取了时间。

  伤患施行分类救助

  事实上,处于急救混乱状态的并不只是各机构之间的配合,医疗机构本身也存在一些无序情况。罗主任说,新的救助模式把检伤分类提到了重要位置。其实,检伤分类并不是一个新概念,120急救中心一直有检伤分类的专门人员,但是实施得并不到位。

  所谓的“检伤分类”,主要是针对群体性灾害,急救中心有专门的检伤分类组。在急救现场,检伤分类指挥官会带领检伤分类人员对伤患进行检查,确定伤者的情况后,按照伤情把伤者分成红、黄、蓝三类,有重、中、轻度之分,并在伤者身上贴上或挂上相应的颜色标识。医护人员在抢救伤者的时候,从红色的重度伤者开始治疗,然后有序地对黄、蓝程度伤者的伤情进行救治,这是最有效率的救治方案。

  对于已经确定死亡的人,会被划分为黑色,这是最后才需要顾及的伤员。

  各方配合尚待时间

  罗主任介绍,以往急救中心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都集中在现场的抢救上,但现在中心在集中进行现场指挥的培训。但这种培训目前只针对医护人员,并不包括警务和消防人员。

  记者了解到,虽然医疗、警务、消防三方经常举办急救演习,进行相互之间协调、沟通的磨合,但是这种磨合只限于参加演习的人员,而缺乏普及性。而且,除了三方的联合演习,警务和消防人员各自都没有组织相应的急救指挥培训,所以在实际的急救现场,还是难免出现混乱的局面。

  对此,记者采访了卫生局医政处,医政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现场急救管理和调配,也没有相关规定来整合这三方力量,所以现场秩序只能靠各机构相互协调。

  看来,各方面的配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但是通过医护人员的现场指挥培训,让医护人员在现场从容、有序,也必然会对整个急救过程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警务和消防人员都能参与到培训当中来,毕竟一个良好的现场救助秩序能让医护人员更快、更好地救助伤患,为他们的生命患争取宝贵时间。

  链接:国际救助优先排序

  红 第一优先 非常严重的创伤,但如果及时治疗就有机会生存

  黄 第二优先 有重大创伤,但仍然可以短暂等候而不危及生命或导致肌体残缺

  绿(在我国是蓝色) 第三优先 可以自行走动,没有严重创伤,可以现场完成治疗延迟送医院

  黑 第四优先 死亡或无可救治 信报记者 齐鸣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