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村官李宝忠的问题(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7:29 华商晨报 | ||||
“别采访我,我现在有问题,很有可能明天就进去。”9月11日,李宝忠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2001年5月,做生意的李宝忠来到盘锦市兴隆台区,在人年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裴家村当上了村主任。到2003年,裴家村的村民用水用电都是免费的,人年均收入超过了3000元。 “现在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 “一个难得的好人,好官,跟着他心里有底。” 来自盘锦市兴隆台区区委常务副书记刘世杰、裴家村众村民等对李宝忠不同层面的评价,概括了李宝忠4年的村官轨迹。 但这一切无法掩盖李宝忠目前面临的窘境…… 半个多月前,盘锦市国土资源局一位副局长在与盘锦市兴隆台区裴家村村支书李宝忠谈话时公布了上级部门对他的三条处理意见:土地恢复原貌、退回土地非法所得、移送司法机关。 “李书记能干啥违法的事?”裴家村村民们得知他们的好官李宝忠“出事儿”后十分不解。 问题与福利 李宝忠的违法事实来自裴家村边上的150亩耕地。 2001年,李宝忠在农村产业调整的背景下上任了。2001年以前,裴家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村子位于辽河下游,地势较高,灌溉十分困难。 裴家村边上有150亩耕地,用村民裴子吉的话说,“那片地是高地,水上不去,耕种起来十分困难,要是种粮食一年到头也就剩个二三百元。”上任伊始,李宝忠便把这片土地,以一年一亩1200元的价格承包出去。在当时农村产业调整的背景下,这一举动得到了层层批准。 “村民不用费力每年得到600元,剩下的每年600元入了村里的账,给村民们做福利了,这在当时是公开的。”裴子吉对款项的用途很清楚。 “往外承包地是经过批准的,钱也用在村民身上了。”盘锦市兴隆台区农村经济发展局局长王明业给出了官方态度。 裴家村与承包人签订的合同上写明了土地用途:种植、养殖和企业生产。但几年来,承包者在这150亩土地上全盖上了厂房,这让李宝忠始料不及。于是,今年年初,一封举报信将李宝忠告到了北京的国土资源部。 由于李宝忠的做法是私自改变土地用途,所以就有了上面对他的3条处理意见。 “给他任何处理,村里的百姓都不会答应。”裴家村村民对此处理意见反应激烈。 “尽管我认为这样处理李宝忠并不合适,尽管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淡薄的法律意识,使他好心办了件蠢事。”盘锦市兴隆台区区委常务副书记刘世杰对此处理作了解释。 权力与规矩 “去交通局商量给村里修路的事,今晚回不来了。”9月15日,在裴家村村委会办公楼,老更夫裴子吉告诉记者李宝忠当天的去向。 61岁的孟庆贺向记者介绍,2001年裴家村的人年均收入不足1000元,但到了去年,这个数字已经变为3000多元。现在,裴家村的村民饮用水和照明用电都由村里负担。今年8月30日,村卫生院正式成立,村民在这看病只收药品的成本价,其他一切费用免收,“用村民的话说,‘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活都有劲’”。 裴家村的改变源自李宝忠上任实施的一系列新政,这个新政首先就从村干部“开刀”——— 李宝忠给所有有权“管理人”的村干部定了两条死规矩:取消义务工,村干部必须义务劳动,村里一般的活都由村干部来干;另一个就是不设招待费,任何村里的吃请都由村干部自己负责,“想吃自己拿,不允许吃老百姓一分钱。动用500元以上的村里款项时,必须由两委班子成员签字,然后再由村理财小组成员及村财务监督小组签字才可以,而500元以下的,则必须有李宝忠的签字才行。”村副主任徐宝柱说,“这是李宝忠惟一‘独裁’的地方,但百姓却很信服。” 每年年底,村民以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在评议之前,村里把印好的评议表格发到各家,结果由村工作人员用票箱收回,评议出来不合格的村干部要自动辞职,包括他本人。 裴家村的两委班子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严格规定上下班时间和考勤制度,违规者要被罚款,“以前当个干部还能吃点、喝点、玩点,没事就回家,后来就没这节目了,现在活多了,时间长了,可心里还挺高兴,老百姓服我们了。”村干部徐宝柱说。 上访与下访 上级领导如何看待这些新政? “印象很深、感触很深。”兴隆台区负责组织工作的刘世杰副书记,谈及对李宝忠的印象时说道。 刘世杰副书记对李宝忠的留意来自一次座谈会。 2003年,兴隆台区委组织部组织了一次主题为“谈农村工作”的座谈会,会上,还是裴家村村委会主任的李宝忠在发言中展现了裴家村今后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蓝图,并有实际操作性的规划书,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的5月份的事儿则让刘世杰印象更深。当时由于李宝忠的情绪波动极大,曾经自己“罢官”11天,就在这11天里,有大批村民找到区委、区政府,请求区里的领导做李宝忠的工作,让他回村继续工作,后来,连即将合并的几个村子的村民也找到区领导表示,之所以同意并村,就是因为裴家村有个李宝忠。对此,刘世杰深有感触,“基层农村干群关系到这种程度太难得了,这样为民办实事并深得百姓拥戴的农村干部,实在太少了。” 这是李宝忠上任以来村民们的惟一一次“上访”。“从李宝忠上任以来,裴家村没有出现到上级政府部门上访的现象,包括今年四村合并前后的混乱时期。”几年没有上访的记录让刘世杰很信服。 与没有村民上访相对应的是李宝忠几年来的“下访”。这是李宝忠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对裴家村的老党员、老病号和贫困户挨家了解情况时,李宝忠了解到身患多种疾病的村民裴路臣已经在即将要倒塌的土房里住了十几年,“我脾气上来,当时就炸了。”李宝忠回到村委会,把所有的村干部都带到土房前大发脾气,“当时骂人了”。 随后,李宝忠又号召党员代表捐款,并向上级民政部门给裴路臣申请了补助,在捐款中李宝忠自己拿了1000元,他又把他的原来生意上的朋友拉来捐款捐物,在大家的努力下,裴路臣家盖起了新房。 “我一直要求我们村的村干部要走下去,这样才能知道村民想什么,要什么。” 放弃与承担 9月16日,见到李宝忠时他正在主持村里的党代会。 在裴家村,开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只要是村里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通过开村民代表会或党员代表会决定,这是我们的规矩。”布置会场的徐宝柱告诉记者。 在整个过程中,李宝忠只是介绍情况,维持秩序,需要决定的都由代表议论表决,虽然会场中有些杂乱。参加会议的村民代表说:“我们对这种方式很满意也很习惯。” “一句酒话后,被大家抬到这个位置的。”李宝忠对记者的开场白点出了他当村主任的戏剧性。 2001年4月,在村里打点生意的李宝忠喝完酒后见到几个村民在一起议论即将开始的选举,“当时也是酒劲攻的,我就走上去说,我就是户口没在这,要是我在村里干上三年,村民立马富起来。” 话一出口,李宝忠自己没当回事,村民可当真了。 在李宝忠说完“酒话”的当天晚上,四名村里的老党员找上了门。进门就一句话,“请你出山”,“让我放下几十万的买卖,我还真有些为难。特意跑到外地待了几天,刚一回来,乡亲们就又来了。”这一回,裴家村的六个村民小组每组两个代表,共来了13个人。 于是,养了7台运输车的李宝忠解散了车队,把户口迁了回来。 2001年5月16日,在新的一轮选举中,以97%的票数当选新一任村委会主任,当时李宝忠46岁。 “在外边闯荡那么多年,生意做得不错,根本用不着回村干这个。现在他每年都得往村里搭几万。他当上村里的头后,咱村再也没拉过饥荒。”村民们对李宝忠的感激溢于言表。 “三十多家企业,一个家政服务公司,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有就业机会。另外,一个大型的木材市场已经基本成型,一个投资四千万的屠宰厂正在选地,就差地了,有了那150亩的教训,不敢随便动了。”谈到这些,李宝忠显得很兴奋,而且他并不避讳眼下的困境,“只要不让村里的百姓和企业受损,怎么处理我都行,哪怕判我两年。” 本报记者 张一 文/图 编后 对村民而言,李宝忠绝对是一个好村官。 村民们几年来的惟一一次“上访”足以说明这一点,甚至,连他出的“问题”都被上级认为“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好村官“出事儿”了。 “淡薄的法律意识,使他好心办了件蠢事”———这是李宝忠遭遇的典型意义所在。 刚刚结束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全会在公告中要求:“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在“依法执政”这个环节上,李宝忠留下了一个让人扼腕的遗憾,我们可以不怀疑李宝忠的动机,也可以信任李宝忠的其他能力,也可以理解村民的举动,但是李宝忠的错误仍然是错误。 我们需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干部,但是我们更需要在此前提下适应时代要求、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干部。 李宝忠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愿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