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造就大市场 科技铸出金招牌 尚志三莓果杀入国际市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7:40 黑龙江日报 |
尚志市有两件宝:食用菌、三莓浆果(树梅、草莓、紫梅),被喻为“赛人参”。分获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A级绿色食品证书(即绿色标识)。可这两件宝,曾备受市场“冷遇”。 时下,其绿色产品成了抢手货,不仅行销国内,还杀入国际市场。 山还是那座山,而今却“育”出了一个个大品牌。为何?尚志人各有绝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扶强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重振“三莓”声威。龙头造就大市场 “三莓”在尚志已有百年历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出现农户倒果河中、挥泪拔苗的现象。“三莓”种植一度陷入低谷。 闻名遐迩的“三莓”浆果,却难以叩启市场之门。问题出在哪?“关键是缺少龙头企业对市场的‘反作用力’,产品生产仅限于零打碎敲……”对此,石头河子镇党委书记于伟东颇有感慨。 2001年,镇政府筑巢引来春柏食品有限公司。欲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三莓”闯市场。但发展“三莓”产业并非“顺风船”,而是连闯“三关”。 企业忧虑原料不足,果农担心企业能否全部“买进”。种种疑问,成为三莓产业发展遇到的“头道关”。于是,主管镇长牵头、组建的行业协会发挥了“调压器”功能———签约订单,解开了供销的症结;龙头企业带动,增强共御市场风险的“减震”能力。适逢采摘季节,果农成宿排队交果,现金结算的红火场景十分壮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因连续种植多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红蜘蛛病虫害。农户纷纷大量喷洒药物防虫。次年,德国企业打回的一张化验单显示,浆果农药残留量超标,并对此提出警示。于是,转变观念,“绿色浆果”向着高质优效方向迈进。 面对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第三关,石头河子人在思索,如何“两条腿”走路?依靠龙头企业直接出口的同时,另辟蹊径“找来”一个新市场。浆果若外销余富,企业则能自身“消化”。企业大胆投资上设备,从起初的粗放型冷冻加工,进而走产品深加工之路。注册“亚布力”商标,研发品种、拓展市场,为自家的果酒找“婆家”。龙头企业辐射的“扇面”愈来愈大,品牌效应也正在凸显出来。科技铸出“金招牌” 九年间,由一个小作坊发展、壮大成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逾5000万元。科技,成为“珍珠山”迅速崛起的直接动因。 1999年,由于菌种选择、培植等原因,黑木耳产量、质量不佳,市场竞争乏力,以致一些农户受损。2000年,食用菌专业协会成立。专业大户、技术能手入主“智囊团”,组建产品研发中心,吸引东北农业大学、省林副特产研究所等科技院所加盟。省城专家走进山区传经,播撒下技术兴业的“金种子”。组建自家的研究所———珍珠山宏伟菌业公司,相继研制出“丰产一号、二号”等菌种。短短两年时间,外引菌种与本地菌种优势互补,不断研发新品种,在市场逐鹿中叫响了绿色品牌。随之效益大增,黑木耳年产1750吨,4年“长”了100倍。产业发展了,农户富了,人均纯收入4800余元。(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