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座复活的古镇与四个七旬老人的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10:00 云网

  云网9月30日消息云南省建设厅厅长冯志成:历史的载体不应仅存于教科书的文字中,更需体现于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建筑中。古道巷陌和历史的点滴残痕方能令一座城市的文脉,一个民族的历史活色生香。

  官渡,一座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滇中古镇,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乌家坝机场的修建,集镇迁的迁,搬的搬,四散零落,渐终于沉寂。昔日的昆明中心城镇——官渡,曾经仅活 在老一代人的追忆和声声惋叹中。

  周亮、叶茂、王涤心、余兴元,4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或生于斯,或长于斯。年龄相加已愈三百的他们在日渐“老去”的官渡镇,各自守寻着属于老昆明人的根。

  冯志成,原昆明市副市长,长期从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工作,官渡古镇修复重建工程的负责人之一。现任云南省建设厅厅长。

  岁月的细沙穿越千年沧桑变化,定格于2003年4月,官渡,这座拥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的古镇,在修复重建中复活。这一刻,4位老人远望着复活的家园,心湖激荡;这一刻,冯志成静静伫立于欢庆的人群中,眼里满是喜悦的泪水。

  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官渡古镇修复重建一期工程历时两年,在始终坚持“修旧如旧,尊重历史”的原则下,成功实现主体工程完工。

  “苍茫久远云各悠,滇海一片古渡顾。日月辉映成往事,风雨兴衰交替筹。”远远望去,复活的古镇生机勃勃:建在一堆螺蛳壳上的金刚宝座式石塔;红墙璃瓦的妙湛寺;庙宇宏敞的土主庙;庭院深深的桂花书院……

  当面对一个个历史留下的古迹原貌初现,当面对官渡镇恢复勾勒了“古渡渔灯、螺峰叠翠、月映月台、杏圃牧羊”的古典人文风韵,730个日子始终心系官渡古镇修复重建的冯志成实现了两年前的一个承诺:重建官渡古镇,保护文化遗迹,责无旁贷。

  当4月的春光照射于古镇官渡,4位老人相携“回家”,顾盼之间,泪流满面。面对从孩提时便相伴的古镇,老人们于无意的真情流露中,就自己的“根”,做出了乡土的指认和判断。

  一个城市、一座古镇如果失去记忆,人们的精神将四处流浪,无所归依。我们的后人不应该只在古代典籍和世代流传的故事中寻找历史文化名镇昔日的风采。

  ——冯志成

  公元765年,南诏大理国人凤迦异于滇中建起一个颇具规模的渡口,宋元丰三年,大理国岳候高方泰平定内乱有功,加封德侯,置府第于此,后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城镇,名官渡。清代,官渡这一通往滇南的要道成为当时昆明的中心城镇,商业、手工业高度发达。

  “历史甚至可追溯至四千年前的官渡,拥有国家、云南省、昆明市各级历史文物10余处。金刚塔、妙湛寺、法定寺、土主庙、关圣殿……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是各族先民勤劳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河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冯志成说:“做好官渡古镇的恢复建设,对丰富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挖掘古镇优势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昆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80岁的余兴元,出生于官渡西庄,少时在古镇的文明阁读书,在金钢塔下戏耍。余兴元指着孩提时上学每日途经的凌云阁说:“现在,我仍能背颂凌云阁附近的部分碑文。其《凌云阁赋》就写道:登斯楼夕阳满楼穿疏透阁,襄影蒙龙,斜辉飘落玉宇。”在余兴元至今未曾模糊的记忆中,官渡古镇,总以宁静安详的姿态出现。鸡声,人迹,红色的墙,琉璃的瓦,檐上的草,还有建在一堆螺蛳壳上的金刚塔。如今,这一切又再次复活。

  2004年6月23日,农历五月初六,在余兴元等4位老人的“导游”下,记者走进老人的官渡故事,走进复活的古镇。

  未至官渡,记者便急着询问遐迩闻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金刚塔的所在。余兴元老人和气地笑,“就在‘新古镇’入口的正前方。金刚塔可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修建于明天顺之年(公元1457年)。”

  金刚塔,座基呈方行弥式,各边宽9.8米,高4.7米。基台北面券门上有一匾额,上楷书“功德宝塔”四字。基座正中建一主塔,四角各建一塔,共五塔,取义供奉密教金刚界五部部主(主佛),基座周刻狮、象、马及迦楼罗(金翅鸟)。关于如何在螺蛳壳上修建1350吨重的金刚塔,四位老人为记者揭开了迷团:为稳固基础,古人一是用糯米稀饭将无数根沙松桩糊严,然后人工打入螺壳下,以固定地基;二是古人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再用糯米稀饭拌红土作垫层,将一块块的塔石往上垒起来。周亮老人自豪地说,如果不是修复重建中使金刚塔成功定升,官渡先民创造的用糯米稀饭拌泥石建塔奇迹将无法与世人见面。

  步入修复一新的古镇,右边是一茶铺,四五个老人散坐下棋,慢吞吞地落子。大口径的搪瓷茶碗,浓茶,自己喝,对手也喝。左边数十人围坐唱曲,二胡伴奏,随性而起。古曲中,官渡有人老去,有孩子长大,有人出门,有人归来,生命在复活的古镇中延续。这一刻,想起了冯志成的一句话:没有文化内涵、没有历史底蕴的建筑将使城市失去个性,使生命褪去颜色。

  自金钢塔向西,是全新修缮的土主庙。《云南通志》载,土主庙“蒙氏城滇时建,滇人奉为土神,各村邑奉之,独在官渡者灵异”。故土主庙亦称大灵庙,其大殿立于青石砌成的平台之上,飞檐凌空,斗拱密匝。殿门浮雕虚实有致,雕技精致圆润,线条细密流畅。

  如今,73岁的叶茂总爱在土主庙前与女儿讲述官渡旧事。在这位倔强的老人心中,不仅期望儿女透过每年参加庙会的“迎佛”活动,学会并懂得官渡千年的传统,更希望尽己所能推动官渡古镇的保护由物质环境向人文环境深入。为此,在儿女的赞助下,叶茂出资四五千元,汇编了古镇的历史故事、古迹记载,印刷成册,取名《古镇风韵》。朴实的叶茂说,古镇的修复重建是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云南省、昆明市两级政府拨出专款修复重建官渡,使古镇的文脉有了传承的基石。

  如今,一有闲暇,周亮、叶茂、王涤心、余兴元4位老人便相约在古镇转悠。看天,呼吸,追忆。

  官渡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是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而官渡古镇的修复与重建,文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注重保护的同时有序开发,方能使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冯志成

  当历史上昆明老八景中“古渡渔灯”、“螺峰叠翠”所在地——官渡古镇在修复与重建中复活,我们有必要将关注的目光拉回至古镇启动修复之初。长期以来,因多年失修及其历史原因,官渡古镇大部分古建筑一度面临坍塌和损毁的危险,为使老昆明的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冯志成于1998年官渡镇制定总体规划时便指出:“欧洲许多城市都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城市‘断层’,如意大利里昂,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面貌都保存下来,并与现代的城市和谐共存。事实证明,有了充分的准备,有了完备的机制,官渡古镇必能真正复活。”

  其实,早在1999年底国务院批准《昆明市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官渡古镇的修复重建作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重要部分,已在冯志成的心中有了蓝图。时任昆明市副市长的他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昆明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在过去被破坏,大量的传统街区又在发展中被拆除,在城市建设中的确出现了一些“败笔”,破坏了城市风貌,有的难以逆转,令人扼腕叹息。今后,随着规划体制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样的“败笔”会越来越少。而下一步,昆明市对官渡古镇等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给市民留下过深刻印象的传统标志性建筑,有计划地重建。

  为保持古建筑原有风貌,施工中所有木材均采用不易变形的上等杉木,经防腐处理后,按照原古建筑的风格进行修建;古建筑屋脊严格采用云南风格的弧线脊,房屋门窗要按照当地民间传统风格制作,道路铺为青石板路面。在考证了大量历史文献,充分论证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官渡古镇的修复与重建工程进展十分顺利:新修复的土主庙古香古色,喜办庙会,盛况空前;建在螺壳上的国家级文物金刚塔,在经历了500多年的沉沦后,被今人奇迹般地顶升起2.6米;妙湛寺东塔修复一新,倒了的西塔重新屹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金刚塔完好无损地实现成功顶升不仅首开国内古建筑顶升先河,在国际上也极为罕见。

  随着2003年4月官渡古镇正式向游人开放,古镇二期建设也将正式启动。二期工程将通过对官渡云台宫、华光寺、三圣宫、菩萨殿、五谷寺、天子庙、燃灯寺、斗姆阁等具一定历史价值的八处庙宇进行维护;建三条仿古街;于金刚塔广场西侧和妙湛寺北测分别新建绿化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引水入体,将新、老宝象河联系起来,改善古镇的整体环境风貌……通过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度挖掘,以开发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推动官渡古镇在保护中有序开发。

  “宝象河水沁清凉,官渡人文承传芳;金塔金刚垂拔起,南滇古寺换新妆。”

  冯志成指出,以官渡古镇修复重建为契机,昆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始由城市风貌格局的延续与发扬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向抢救性保护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方面延伸。昆明双层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开始形成。

  作为昆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亮点之一,昆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制度正逐步得以建立。1996年,在新一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中,规划部门结合不同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充分借鉴瑞士苏黎世老城保护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专项。在国务院正式批准《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后,规划部门按照其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确定的框架,完成了系统的《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要保护标志性古建筑和文物古迹、古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城市格局、历史地段(包括历史上的寺庙区、商业区、居住区、风景区),还要保护乡风民俗、传统工艺特产、地方风味,以及诗书、戏剧、音乐、绘画等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遗存。”冯志成说。(罗斯宋世如)(来源:香港文汇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