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天安门花坛十九年的故事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18:31 央视《共同关注》 |
天安门前的花坛 给花修整 在从9月30日起,《共同关注》栏目将推出国庆特别节目-系列片《百姓身边的五十五年》,9月30日播出第一集《小花坛,大变化》。您知道吗,其实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花坛摆放的规模、数量、主题都不一样。住在天安门附近南池子大街的赵大妈一家,不仅每年国庆都要去天安门看花,还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小花坛,大变化》将向您讲述十九年间花坛故事。 住在天安门附近南池子大街的赵大妈一家,不仅每年国庆都要去天安门看花,还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照片。十九年前天安门广场上第一次摆花,赵大妈就带着家人来这里照相。这一年,他们的女儿郭菲菲只有三岁。在时隔将近二十年后,我们采访到了当时负责花坛设计、摆放的原北京市园林局有关同志。他们告诉我们,1985年国庆时,天安门花坛从设计到摆放实际只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 花坛设计、摆放人员:第一次摆花坛的时候,距离当初做决定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要在天安门广场摆花坛,我们园林工作者当时既高兴又非常紧张,因为当时给任务时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从设计到摆放,一切都是摸索阶段。因为在天安门广场设计摆花坛不像在公园里,在公园里大家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但是在天安门还是第一次。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这边设计者忙忙碌碌,那边施工者热火朝天。不过,怎么摆却是一件新鲜事。张凤林老师傅在广场摆花坛已经有十九年头了。当他回忆起当时摆花的情形时很有感触。 张凤林:那会儿的方法更土,都拿着竹子编的框架,花卉都包着土包,那种办法又土又笨,对花的保鲜也不好。 再土的办法摆出来的都是美丽的风景。从1985年开始,居住在天安门附近的赵大妈一家就这样多了一个休闲渡假的好去处。 和郭菲菲一家一样,从1985年开始,每年的国庆节都会有数不清的人来到天安门广场观花、拍照。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事实上广场每年都摆花,只不过花坛从1985年开始才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一个景点。 从1986年开始,为了照相效果更好,赵大妈想方设法买到了能拍彩色照片的相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广场摆放的花木品种逐渐多起来,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了,并且基本形成一个固定的格局,也就是 “一大四小”。“一大”指的是广场中心有一个大花坛,也就是主花坛,“四小”指的是广场的东南西北四个角各有一个小花坛。整个八、九十年代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布局格式。与此同时,花坛的立意也显得更加成熟。 尽管整个八、九十年代天安门广场花坛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但是“一大四小”的布局格式日渐成熟,国庆花坛成为了展示各个时期国家大事的窗口。每年发生的大事、喜事,国庆节时必然会在天安门花坛上表现出来。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1997年党的十五大等等,这些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历史性事件都在天安门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2003年,结合天安门广场绿地改造,沿袭17年之久的“一大四小”格局被打破,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画卷式的主花坛,同时配以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主题花坛的新模式。2003年东侧是以三峡大坝为主题,西侧则以万里长城为主题。 今年的花坛设计沿袭了去年“画卷式”风格,中心是“万众一心”主花坛,东侧以科技为主题,除日晷等造型外,最吸引游客的还应该是“神五”花坛。与东侧花坛相对应,西侧是一组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画卷:最南边是巍巍太行,然后是延安宝塔,象征延安革命精神永放光明。 又是一年花好时,为了能拍好今年国庆,赵大妈一家今年还特意买了新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