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享受公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15:02 中国《新闻周刊》 |
文/许纪霖 每年的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最让学校头痛的还不是录取谁,不录取谁,而是排谁是公费生、谁是自费生。公费、自 费,一字之差,对考生来说却是性命攸关:每年一万元学费,三年下来就是三万。对有钱的家庭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 农民和下岗工人子女来说,那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巨债! 每逢这个时刻,我们做导师的,通常感觉责任沉重。大家都赞成按照公平的原则决定,但公平的依据何在?按照考生 的家庭收入决定?考生交来的资料各种信息一应俱全,惟独没有家庭收入一栏。即使有,你也无法判断其数据是真是假。分配 给各导师自己决定?显然,这样的方案只能助长可能出现的腐败。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大家长叹一口气:就按照总分的高低排 列吧!——这是一个实质未必合理、却是形式公平的惟一选择。 然而,问题并不因此解决。每年我们都会碰到一些农村来的同学,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而被迫放弃。去年,我的 一位来自山东的考生,在听说只能自费后,绝望地离去。四年苦读,所有的梦想,仅仅因为出身贫寒,最终竟与她无缘。我至 今还记得那位女孩苍白的表情:茫然、无奈,似乎在哀叹命运的不公。 按照目前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公费生与自费生的比例大约是1∶1。公费用的是所有纳税人的钱,它究竟应该向谁倾 斜才是合理的、公平的?如今这种对高分者的奖励,看似形式合理,实质并不公平——纳税人提供的稀缺资源,并没有提供给 最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最大的边际效用。 已经去世的哈佛政治哲学大师罗尔斯教授,写过一本改变了历史的经典巨著:《正义论》。他讨论的问题,正是如今 让我们困惑不已的何为正义。大师以其清晰的逻辑论证指出:一个正义的社会,应该符合两项原则:一是自由的原则,二是差 异的原则。社会的公正应该这样分配:在保证每一个人享受平等自由权利的前提下,强者有义务给予弱者以各种最基本的补偿 ,使弱者能够像强者一样有机会参与社会的竞争。 罗尔斯的这一“公平的正义”理论,为当代美国社会带来了半个世纪的稳定。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高涨, 社会秩序大乱。肯尼迪总统顺应时势,推出了平权法案,在教育、福利、就业诸方面,给予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等社会弱势群 体以法律的倾斜。当时政府派国民警卫队护送黑人小孩到贵族学校读书,哈佛、耶鲁等所有一流的学校在录取新生时,都必须 给予有色人种以一定的比例。平权法案实施了,但许多白人还是不服气:我明明比黑人考生分数要高几百分,凭什么他进得了 哈佛,我却进不了?为什么因为我是白人,反而要遭反向歧视? 西方人是理性的,要他给别人以补偿,一定要拿出理由来。这个理由必须超越于一切利益之上,像上帝一样公平地考 虑问题。在这关键的时刻,罗尔斯发表了《正义论》,论证了这套“公平的正义”理论,让大家看得口服心服。自罗尔斯之后 ,美国的平权法案获得了学理的合法性基础,各种族之间的不平等缩小,黑人不仅可以进哈佛,还可以做国务卿,甚至,假如 不是夫人的死命阻拦,鲍威尔将军完全有可能入主白宫。 中国今日的情况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点相似。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严重两级分 化。同是读书的精英,命运相去甚远。城市的富家弟子、高考落榜,可以去欧洲自费留学,而农村的贫寒子女,明明分数上线 ,却因无力承担学费而被迫放弃。这样的城乡裂痕扩大下去,将大量的农村精英阻拦在门外,将会造成累积性的阶级对立,从 中国的历史来看,往往是社会动乱的渊源所在。 国家作为各种利益群体的平衡者,有责任通过掌握在手中的财政资源,在不违背基本的机会平等的原则之下,给予社 会的弱势群体以补偿,让他们不因为先天的或非个人的因素,而失去与强势群体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有消息说,最快从明年开始,研究生的公费将取消,改之以通过奖学金、助学奖金和兼职补贴的方式,返回给最需要 补助的学生。我们希望这一改革早早到来,并且在具体实施上,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我们的农家子弟倾斜。(作者为华东师范 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本文刊发于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5月24日总第180期)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