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大陆破获一批台湾间谍案专题 > 正文

台对大陆情报工作不断受挫 加大力度培训特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2:59 环球时报
台对大陆情报工作不断受挫加大力度培训特工

台特工在陆战队两栖蛙人基地训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据台湾媒体报道,近期以来,台湾对大陆情报工作不断受挫,台“国防部”副部长霍守业日前表示,台军已经加大投入,强化情报人员的业务能力,以提高情报搜集能力。

  有六大情报系统

  在当今世界,获取情报主要依靠两种方式:技术情报和人力情报。技术情报是指依靠 间谍卫星、侦听站等科技手段获取情报,而人力情报是指通过间谍和特工获取情报。在当前台湾六大军政情报系统中,“国家安全局”(“国安局”)、“参谋总长情报次长室”、“军情局”、“海岸巡防司令部”、“宪兵司令部”和“调查局”都拥有一定的技术情报和人力情报能力。而其中担负对大陆情报搜集任务的部门主要指“国安局”、“军情局”以及“参谋总长情报次长室”。新中国成立初期,台湾曾向大陆福建、浙江沿海派出过大量特工,对我进行侦察破坏。大陆改革开放后,“军情局”和“国安局”情报人员又利用两岸经贸交流的机会,以台商的身份混入大陆进行活动。台军官员不久前对媒体透露,近年来随着台美情报合作的加强,台湾愈发看重美国先进的侦察技术,逐渐忽视了人力情报和情报人员的培养。

  文职军职两大培训渠道

  那么,台湾通常又是如何培训自己的情报人员呢?

  目前台湾的情报人员培养分为文职系统、军职系统两种。文职系统是“国安局”、“法务部”、“调查局”与“警政署”负责选拔和培训,它们都有正式对外的招收人员渠道。军职系统是“军情局”等军事单位负责培训,其对象绝大多数都是现役军官。两者相比,文职系统的培训显得更全面、更系统。以“国安局”的特工培养为例,主要包括岛内和到其他国家培训,并且分为基础、进修、深造三级培养层次。同时,针对未来可能担负的特种任务,还组织“特别培训班”。根据规定,“国安局”招收的人员年龄在18—30岁之间,均为台湾人,并需要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经报名审核通过后,将参加“特种考试———安全情报人员考试”。之后,这些人还要参加“安全情报干部训练班”,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期间训练项目涉及如何进行情报分析整理以及“忠诚、台独”式的“洗脑”教育等。然后,“国安局”特工还要掌握初步的军事知识和谍报技能,如射击、驾驶、密写、窃听、窃照等能力,成为“国安局”初级干部。对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初级干部,“国安局”还制定了第二层次和第三阶段的培养机制,重点提高情报业务能力和强化“洗脑”。

  相对而言,军职系统的特工培养十分隐秘。除以“情报专科班”对外少数招生外,学员绝大多数都是台军各军种现役军官。在军职系统的培养中,只有“基础”和“专精”两个层次之分,现役军官都是直接到阳明山情报学校接受第一期13周的情报训练。其训练内容极为严格,学员都使用化名,一起受训的同学在结训之前都不允许打听同学的真正背景,几乎每个人都在一种“见不得人”的猜疑世界中生活。据说早期培训时教官和学员彼此还要戴上能盖住面孔的斗笠。接受“专精”训练的学员,必须先后到陆军谷关特战基地、屏东伞训基地、海军陆战队的两栖蛙人基地接受严格的特战训练。结训考试课目每一年都不一样,如果今年是要求学员以跟踪的方式进行特定人士的调查,明年可能就是进行范围较大的社会调查工作,或是做情报资料的分析工作。

  今年还想增经费扩人员

  从台湾目前的情报人员培养机制不难看出,文职系统由于长期受到“洗脑”教育,在获取情报方面比较“挑食”,专拣上级或主子喜欢的东西上报,所以常出现“误判”。而军职只重视信息获取而轻分析整理,结果更像一个“情报吸尘器”。

  针对这样的现状,台当局已经责成文职系统进一步加强“国安局”在情报工作中的协调、归纳作用,军职系统则成立了“联合情报研究中心”及战略研究智库,提高情报整合能力。同时台“国防部”提出扩大今年特工的招生和培训规模,并为此准备提交一份追加大额情报经费的报告。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关注和警惕。▲本报特约记者 李润田

  相关专题:大陆破获一批台湾间谍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