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现迄今最大明清古村落姬堂村(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8:30 金羊网-新快报 | ||||||||
图:高处俯瞰整齐划一的姬堂古建筑群一角。 广州发现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明清时期古村落!位于黄埔区大沙街姬堂社区内的这个古民居建筑群规划完整、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其规模在全市已发掘的100多个古村落中堪称最大。专家称,在广州已发现的古建筑群中,像姬堂村这么大规模且规划完整的建筑非常少见。 古村户户相通形似方阵
昨日,记者在市普查办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姬堂村”。远远望去,只见这片古建筑群倚山而建,密集而整齐,100多座古屋分10排笔直排列,当中小巷纵横,外形恰似一盘围棋,十分壮观。 行走于约2米宽的麻石街上,记者看到了最为典型的岭南式对称建筑———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并排联立,且必定是门对门、背靠背;每间古屋的左右两门,又必定对齐相通。专家称,这种方阵般的设计是非常考究的,它既能有条不紊地实现空间的互通,又完全可以保证生活的相对独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这100多座房屋,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装饰规格等均完全相同。市文物普查办负责人介绍,这种“一刀切”的建筑格式在其他古村落中还没有发现过。村里人告诉记者:要看该户人家贫富贵贱,只能从一些建筑细节上区分,例如富人的屋顶,是状若腾飞的龙船脊,墙角是青砖石角。穷人家则没这些。 走进青砖瓦古屋内,记者发现这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口清澈的浅井,其内部布局则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式,院子正上方的主厅是家庭的公共场所,主厅两侧还分别有两间小屋。跟其他珠江三角洲的岭南建筑一样,屋里少窗少阳光,显得有点阴寒。 古村还分“新”“旧”两村 据了解,记者所看到的只是整个古村的一部分,它被当地人称为“姬堂新村”,约建于清朝,占地1万多平方米,由于一直没经历大的变迁,民居基本保留了清朝时的原貌。不过时至今日,原来的村民大都搬进了附近宽敞的小洋房,除个别生活困苦的外地人租住外,“新村”中仅剩垂暮之年的老人。 古村的另一部分是与“新村”相连的“姬堂旧村”,其历史则更为悠久,约比新村早100年,占地也有1万多平方米,但建筑风格和布局与新村基本一致。不过,村前的广场,已被改为康乐中心,摆满了各种健身器材。有趣的是,旧村最初住的是王姓人家,后来人丁旺盛,就在鱼塘对岸建新村,然而,随着历史的迁移,如今王姓人家只剩下一户,周姓倒成了村中第一大姓。 拟开发旅游景点 这么大型的古代村落,之前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发现与重视呢? 记者了解到,由于该村落地处偏僻,名气不如区内的横沙、文冲村大,所以一直处于“隐姓埋名”的状态。直到近日,市普查办的专家组前来调研,这一片珍贵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才“浮出水面”。当时专家们的一致评价是,“该建筑群比萝岗的水西村规模更大、保护更完整;比从化的钱岗村环境更优美”。据悉,水西村是600年前的大型古村落,钱岗村更获颁发联合国文化遗产最高奖———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 据专家组成员之一,广东文物专家黎显衡介绍,在广州已发现的古建筑群中,像姬堂村这么大规模且规划完整的建筑却非常少见———它不仅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整齐划一的“三间两廊”式建筑,而且到现在,建筑群中没建新房,“实属难得”。 据悉,由于姬堂古建筑群这一带不仅有古建筑、古庙,而且还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所以区内拟将其作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来保护、开发。新快报记者 陈琦钿 实习生吴燕燕 通讯员温朝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