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遭绑架专题 > 正文

分析:人质事件三大疑问(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2:16 北京娱乐信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尽管中国人质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从人质事件的开始到结束,仍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第一:绑架人质的背后主谋究竟是谁?第二:在解救过程中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第三:马哈苏德部落和政府的关系会有什么变化?

  是否绑架者先开枪

  据巴军方发言人透露,营救事件是在当地时间午后开始展开的,在此之前巴基斯坦军方已经通过谈判或者是其他的各种方式试图和平解决此次人质事件,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当部族长老会议和绑架者谈判失败后,联邦内政部长谢尔帕奥说释放人质的压力都在绑架者首领马哈苏德和他的同伙身上。

  巴基斯坦新闻部长和内政部长以及巴主流媒体均不约而同地提及“先听到屋内传出枪声然后展开行动”。但也有消息说,是巴基斯坦政府在“多方努力无奈的情况下”,才决定先采取突击行动。

  绑架人质的背后主谋是谁

  直接的主使马哈苏德在绑架第二天便浮出水面。此后有消息说此人当过塔利班指挥官,蹲过关塔那摩大牢,释放回来后便拉武装对抗巴政府,并且多次接受采访说绑架是为跟巴政府作对。看起来他像是整个事件的主谋。

  然而,从事件一开始就能发现,这次的绑架事件就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首先,绑匪在行动之前已经蒙上了面具,携带好了炸药,并且巴基斯坦政府官员反复强调说,绑匪里面至少有3人不是巴基斯坦人;其次,绑匪是一群亡命之徒,且丝毫不让步。他们多次扬言,他们是执行“自杀任务”,这并非普通的部族武装人员可为;第三,马哈苏德跟“基地”组织的关系耐人寻味;第四是这次绑架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巴基斯坦内政部长14日更是表示,目前在巴国发生的恐怖活动和绑架事件,与伊拉克的恐怖主义有内在的联系,根源相同,所以,这起事件的真正主谋值得让人玩味。这位内政部长后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绑架中国工程师是旨在破坏中巴友谊的阴谋,但这一企图肯定会被粉碎的。

  马哈苏德部落和政府关系走势

  此次中国工程师被绑地区位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接壤的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而该地区正是今年春季巴安全部队对恐怖组织展开重点围剿的地方,以“基地”组织为首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这次春季围剿行动中受到重创,大量“骨干”恐怖分子被捕。由军队进行的搜剿行动引起了部分部落民众的不满,最近发生的军队在行动中误伤无辜群众和部落人员用火箭弹袭击军营的事件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形势。

  当中国人质出事之后,巴基斯坦政府就警告马哈苏德部落说,如果他们不去尽力的话,他们将把马哈苏德族人都赶出坛克镇,并将他们驱逐到南瓦济里斯坦。为了解救中国人质,马哈苏德的长老们曾先后和绑匪进行过四次谈判。面对马哈苏德的强硬态度,马哈苏德部族的人已经显得无计可施。最后马哈苏德部落的人告诉政府,他们对人质事件已经无能为力了,无论政府要怎么营救人质,包括使用武力,他们都会支持的。

  信报综合消息

焦急等待

  从昨天下午5时起,中国水电十三局一直在开会。该局宣传处朱治明处长称,会后将发布有关新闻。但直到记者发稿时止,他们的会仍然在开。《济南时报》供图

  海外安全:中国公民在国外可能面临五大威胁

  恐怖主义

  由于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活动大多发生在公众场合,所以,在恐怖活动猖獗的地方,中国公民虽然不是袭击目标,但池鱼之灾的风险却是存在的。

  自然灾害

  面对地震、台风、温疫等自然灾害时,所有的人都会面临同样的威胁,所以,在选择出行目的时,应当在时间及地点上对这种风险加以考虑。

  刑事犯罪

  由于中国出国公民在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有些中国人在面对危险时很容易采取妥协的方式,所以,抢劫、偷盗等刑事犯罪分子很容易选择中国公民作为侵犯的对象。而且,所有的外国人,都有可能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攻击对像。

  所在国国内矛盾恶化

  当东道国国内局势因国内矛盾激化而动荡不安的时候,所有的平民都会面临生命的威胁。

  国际局势动荡

  东道国与邻国发生战争时,其境内的所有人就都会面临生命的威胁。

  此外,中国公民在境外遇到的威胁,在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其中劳务纠纷、绑架等主要发生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在发达地区,多是合法权益受侵害;周边海域经常会发生渔业纠纷,有些牵涉领土纠纷。自费出境游开放后,国际犯罪团伙借此欺骗部分地区民众,组织非法移民、跨国人口贩卖、走私贩毒、非法劳务等违法犯罪活动,被骗中国公民没有合法身份,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信报综合消息

  专家观点:海外利益风险基数加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反映出我国在海外利益的风险基数在加大,也为中国人在海外安全问题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认真评估不同地区、国家的风险指数,了解其风险状态,为参与该地区或国家的有关活动提供风险依据;中国公司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竞标时,应该考虑提高安全成本,以便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世界矛盾加深殃及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国人必须有这样一个认识:随着中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大,中国公民在海外遇袭的几率也将加大。今年以来,多次传出中国公民在海外遭遇绑架、恐怖袭击、意外身亡等不幸的消息,人们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中国公民已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海外最安全的外国人,而变成了恐怖分子袭击的对象。国人必须有这样一个认识:随着中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大,中国公民在海外遇袭的几率也将加大。

  巴方没有抓住主动权

  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马鼎盛:从道义方面而言解救行动是正确的,但认为解救策略不够成功。从媒体报道来看,巴军事人员是在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营救的,说明他们的主动性不够高,没有搞清楚绑匪和人质的具体位置,以至于没抓住主动权,没有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同时,巴军方可以考虑假装答应绑匪的要求,让他们在与绑匪头目会合的漫长道路上将其歼灭,而不应该将绑匪团团围住让其困兽犹斗。

  信报记者陈峰

  马上就访:此类意外伤害属于免赔责任

  信报讯(记者仇兆燕)记者昨天就遇害人质的理赔问题,采访了中国人保北京分公司和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

  据中国人保北京分公司介绍,被绑架的两名中国工程师是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地区进行水坝建设工作,按照惯例该工程师所在公司应该为他们投保海外工程险,其中包含工程本身和工作人员的相关保障。但是能否获得赔偿要看条款中是否涵盖此类责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此次事件属于因武装叛乱导致投保人遇害,根据意外伤害保险条款此类责任属于免赔责任,假使该工程师投保了意外伤害保险也无法获赔偿。

  链接

  此前海外伤害的赔偿

  今年5月初,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建设工地,12名中国监理工程师遭到遥控汽车炸弹袭击,3名中国工程师在爆炸中遇害,9人受伤。巴基斯坦政府后向此爆炸案中伤亡的12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14.5万美元的赔偿。3名遇难工程师每人获赔2.5万美元,其余9名受伤人员共赔偿7万美元。

  今年6月,中国援建阿富汗的一个建筑工地遭到一伙恐怖分子的袭击,11名工人遇难,工人所在的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向每位遇难者家属提供了大约40万元的赔偿。(陈峰)

  中国海外人员

  遭袭和遇难大事记

  阿富汗,2004年6月10日凌晨1时许(北京时间4时30分左右),阿富汗昆都士南部盖劳盖尔工地,一伙武装人员闯入工地围墙外的两个帐篷举枪射击,11名中国工人丧生,4名中国工人受伤。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遇袭

  巴基斯坦2004年5月3日,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一港口发生汽车爆炸事件,3名中国人遇难,另有9名中国人受伤,其中6人伤势严重。

  伊拉克2004年4月11日清晨,7名中国人被不明身份的伊拉克武装组织绑架。绑架发生后第二天,七名中国公民被绑架者释放。

7名中国人在伊拉克被绑架

  土耳其2004年3月16日上午,土耳其北部宗古尔达克省库兹鲁煤矿发生瓦斯爆炸,5名中国工人当场遇难,2名中国工人受伤。

  苏丹2004年3月13日天津华北有色建设工程公司工人李爱军与贾会鹏被苏丹反政府武装劫持。18日,贾会鹏成功逃脱险境,27日李爱军被成功救出。

  约旦2004年2月4日上午,约旦南部的克拉克工业区,满载20名中国女工的一辆中巴客车与一辆大货车迎头相撞,2人死亡,18人受伤。

  以色列2004年1月29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沙龙官邸附近发生的自杀式爆炸中,中国工人陈能鹰受重伤。

  2003年1月5日晚,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发生自杀式爆炸事件,一名中国人遇难、一名中国人失踪,另7名中国人受伤。

中国工人在菲律宾被绑架一人遇害

  其他

  2003年11月24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幢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11名中国学生罹难。

  2004年8月27日,一名中国商人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家中被杀。

  2001年8月19日,在菲律宾南部被绑架的4名中国人质中的两人张忠强和薛兴遇害。

  

  相关专题: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遭绑架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