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郑州:另一面镜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11:46 南风窗

  本刊记者石 破 发自郑州

  与珠三角的城市化有显著不同的内陆城市郑州,刚刚经历一场另类城市化带来的震荡。

  “一家媒体的不实报道,给我们带来了很大麻烦,也影响了郑州市政府的形象!”2
004年9月28日,郑州市公 安局宣传处负责人在婉拒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但它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报道,我们也不想大动干戈来解释这件事。”

  9月15日,北京一家报纸报道:为了“暂缓人口激增带来的城市压力”,郑州市暂停了刚刚实施一年的“完全放开 ”的“户籍新政”,重新执行起一年前的老政策。

  这则报道,引起全国2000多家媒体转载、评论,包括央视《东方时空》在内的多家媒体也纷纷与郑州市公安局联 系采访。该局宣传处负责人称,此事已经严重干扰了市局有关部门的正常工作。不过,过去几年郑州城市化的戏剧性一幕是有 目共睹的。

  跳出郑州看郑州

  郑州市户籍政策改革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2001年11月,打破了老户籍政策的高门槛,第二步是2003年 8月底,施行了在全国都属超前的“放开户籍”政策,任何人只要在郑州买房、或有正式工作、或有大学、中专毕业证,都可 以将户口迁入郑州。

  同时,下放审批权限,由各派出所直接审批、办理户口迁移。

  新政策实施后,入户郑州的条件变得前所未有地宽松。当时甚至流传这样一句话:“只要交4块钱,就可以投亲靠友 得到郑州市居民户口。”一些派出所更开展“便民服务”,突破了政策规定的“亲属投靠”入户的3个基本条件,不管什么人 ,只要你在郑州有亲戚,不管是直系还是旁系,都可以将户口挂靠到郑州,以致郑州市的户口本上,出现大量户口空挂、人户 分离的现象。

  按照郑州市公安局负责人的解释,这种做法是不规范的,它直接导致了郑州市的户口管理混乱。因此,2004年8 月18日,市局给各派出所下发通知,重新明确了“夫妻分居或与户主属直系亲属者方准予迁入”的规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州市政府负责人也承认“由于人口增加过快,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以及问题背后凸现的交通、 医疗、急救、保安、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难题”。并希望能采取对策,在3至5年内化解这些问题。

  作为河南省省会以及该省唯一的特大城市,郑州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其实是这个内陆省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 问题引起的。因此,只有跳出郑州,从河南省的全局来看郑州,才能扫去浮云,看到问题的本质。

  这个潜伏在表面现象下的本质问题就是:在河南省的城市化进程中,省里对郑州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而郑州市还未做 好这样的准备,因此,便暴露出城市资源紧张的种种问题来。

  希望寄托在郑州市

  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又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这两个条件,限定了河南的城市化进程要比其他省份艰难得多。 目前,河南省的城市化率仅高于西藏,是全国倒数第二。

  河南省有1亿人口,7000多万农民,光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就有4000万,这些劳动力的闲置是个巨大的包 袱。

  既然河南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及特大城市转移,省里就希望加强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建设, 以增强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然而,河南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8%,在全国只排到第18名。按人均计算,河南这个农业 大省又是资源小省,还没有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

  以这样的资源条件,河南省显然是无法负担同时建设多个大城市的。因此,省委、省政府的规划,就是全省支援郑州 ,使郑州市尽快地扩张起来。

  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省委、省政府决定率先发展郑州,增加郑州的首位度。最明显的两个动作,一是出台了“在全 国都属超前”的郑州户籍开放政策,二是决定在107国道以东,建一座比现有市区面积还大的“郑东新区”。

  十六大召开后,省委、省政府给郑州调整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要达到70%以上,市区人口 达到500万左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环境优 雅、具有鲜明中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

  这意味着郑州的城市化进程要以超越常规的速度来实现。郑州有没有这样的条件?有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

  郑州捉襟见肘

  在此之前,作为拥有1亿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郑州的首位度只有3%,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中下游。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国内10所知名高校联合调查、研究发布的《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将郑州排在4 7个最具竞争力城市中的45位,远远低于济南、武汉、石家庄、西安等周边省会,而它的环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制度竞 争力排名更是叨陪末座。

  覃成林认为,郑州竞争力低的原因,跟以前的定位有关系:“郑州市的发展规划一直局限于市区,它就不需要很大的 发展,对人口规模限制得也很严格,但经济实力还是要靠一定的人口规模来形成的。2000年郑州才有220万人口,而同 期武汉有750万人、西安也有393万人。”

  最近几年,受到城市化浪潮的冲击,郑州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等,都马上显出不堪重负来。只要你 在郑州呆上一段时间,就会听到在本地流传最久、最广的一首民谣:“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是郑州。”

  同时,由于政府职能尚在转变过程中,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行动,各项事业支持没有同步进行,“一个 部门干,其他部门看”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比如户籍政策放开前后,只有公安部门全力应对,教育、城建、公共卫生等部门就 很少想到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当然,诚如郑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言,从2001年改革户籍政策至今,郑州市新入户人口只有25万人;这些人 中,相当部分早就在郑州工作、生活了。因此,与其说公共资源紧张问题是由新入户的人们带来的,不如说是“外来人口大量 进入,本地人口自由迁移”所共同带来的。

  目前,郑州市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00多万人,跟郑州市的常住人口几乎达到了1∶1的比例。2003年底,郑 州市房管部门公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本市60%以上的新建楼盘,都卖给了外地人士;在新建高档楼盘中,这个比例还要高, 部分楼盘的外地业主高达80%以上。

  在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的情况下,郑州市的市政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早已存在的问题,均被纷纷引爆。

  在这些问题背后,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郑州市今年秋季招生中,中小学校报名人数激增、班级规模膨胀, 以至于无法安置所有新生的现象,其根本原因,还是“政府应该如何开发、管理及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的问题。

  最近几年,郑州市的房地产开发突飞猛进,但绝大部分新建小区都没有配套建学校。仅有的中方园、鑫苑名家、建业 城市花园等三四个大盘虽然建了学校,但却无一例外地办成了“贵族学校”,连本小区业主的子女,也不见得都能上得起这样 的学校。

  “如果政府在出让土地时,就要求开发商拿出一定面积来建学校,同时免收开发商的教育配套费,并给予相应优惠; 等开发商将学校建起来后,再将它交给政府运作,郑州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河南省营销协会房地产专 业委员会主任上官同军对记者说。

  然而,看来这个问题尚未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就连位于郑东新区CBD的龙湖南区4个大盘,将近2000亩土地, 政府也并未要求开发商配套建一所学校,而是计划由自己出面,引进一所中学、一所小学。

  郑州市今年秋季招生中,被家长们普遍认为名校多、教学水平高的金水区,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生源。不仅外地人 为了让子女进金水名校,争相“投亲靠友”将子女户口迁来该区,就连郑州其他各区、县的家长们,也纷纷将子女户口迁往金 水。既然户籍政策开放了,市区内户口流动就也方便得很,以至于“明天报名,今天转户口”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只要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问题暴露得越早越好

  城市规划是城市最大的无形资产。因此,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暴露得越早越好。问题暴露得越早,就能使城市建设的 规划者、决策者早日认识这些问题、直面这些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郑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胜利承认,户籍改革确实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但他说“国家对户籍改革也没有统一 的模式和要求,只能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探索。遇到问题是肯定的,关键是怎样去完善制度和解决问题。”

  当地媒体报道说:“郑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已经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衍生的问题,准 备拿出3个月的时间出具一个完整的、具有前瞻性的充分估计到城市长期发展需求的方案,全方位解决各种城市配套设施的问 题,尤其是要追加教育资金,鼓励民间办学,将教育产业做大做好,加大东西开发区和郑东新区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城市 化进程。”

  相关专题:南风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