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看中国未来走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10:1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孙承斌、邹声文、李亚杰 ) “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逐步推进党务公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执政经验、专门论述执政能力建设、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理论品格和诸多明确、科学、富于新意的制度构想,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决定》的贯彻实施,必将给中国带来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 变化一:党领导经济工作将更加“艺术” 一个政党在取得政权后,怎样有效地执掌政权、治理国家,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的课题。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努力破解这个课题。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认为,党和政府的一些机构设置存在交叉重复现象,在发挥同样职能时,容易造成低效率、扯皮不断、社会成本较高的弊端。《决定》就党和政府的不同职责作出明确界定。韩康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倾向于‘务虚’,而在党领导下的政府则倾向于‘务实’。这无疑是一个新思维,对未来的党政分开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指向。按照这个指向走下去,就能进一步克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积极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们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党政不分导致党从领导者变成管理者,政企不分导致政府从管理者变成经营者,事无巨细都去管,既管不了也管不好。”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黄苇町认为,《决定》对执政党和政府的职责作出科学界定,更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向现代化迈进,有利于集中精力管好大事,提高执政水平。“随着《决定》的实施,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将更多地隐身于幕后,而政府将站在前台。这是符合实际的科学执政模式,党和政府、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将会更加规范。” 变化二:注重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当前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重要“关口”。 国际经验表明,在这种时期,如果我们正确把握航向,成功化解社会危机,就能绕过急流险滩,平稳健康地进入到一个“黄金发展期”;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进入“矛盾凸显期”,进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全团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太协调的发展状况,应该说我们还没有构建起一个比较理想的‘和谐社会’。”韩康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无论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来讲,还是对国家经济治理目标和治理模式来讲,都是一种创新,将对国家的未来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确保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黄苇町表示,改革开放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受益者。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可能不同群体得到的实惠会不一样多,一些群体的利益在短期内还可能受到损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一直是我们党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到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无不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实现。黄苇町表示,在这个紧要“关口”,我们党和政府正视当前存在的一些有违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最终一定能够形成一个既稳定又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和谐社会。 变化三: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决定》指出,要“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提高,民主在制度上和程序上逐步有了相应保证。《决定》突出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一次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并作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制度设计,以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个聪明、智慧的执政党,都会通过努力推进民主来破解遇到的执政难题,通过推进民主来获得人民认同,通过推进民主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黄苇町认为,《决定》关于发展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方面设想的逐步实施,将更有利于我国形成和保持长治久安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也将得到广大党员和亿万群众的衷心拥护,实现自己长期执政、稳固执政的目的。 《决定》特别提到,要“逐步加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干部交流”。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这意味着党的系统干部和国家权力系统干部之间将实现正常交流,从而改变以往那种干部从党和政权机关退下来再到人大、政协任职的作法。黄苇町则认为,党的干部与人大、政协干部的双向交流,表明人大和政协不再是人们眼中的“二线”,其作用将更加突出,可能成为培养政治家的重要舞台。 李君如指出,《决定》最后一部分,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比如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扩大在市县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等等。“总之,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将不断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