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时空连线》:关注广西旱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11:17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 ||||||||
干裂的土地 记者在广西采访的几天内,经常可以看到赶着牛车去很远的地方找水的农民。 老乡们先用桶把水提上来,再用接力的方式运到地面上。 入秋以来,我国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广西以及江苏省的部分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秋旱。那么身在旱区的人们,他们现在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呢?我们的记者到达了广西中部旱区进行了采访。 记者广西目击旱情
进入广西旱区,记者就看到这样几个画面:稻田里躺着已经枯死的稻子,大片枯死的甘蔗地,村民在一个几近干涸的小水塘里洗衣服…… 旱灾并不罕见,但是如此严重的旱情出现在一向降雨充沛的广西,而且是全区范围内的普遍干旱,这就让人吃惊了。记者在广西中部的扶绥县看到,以往随处可见的河流池塘,如今很多已经干得见了底。 长时间的干旱沉重的打击了当地的农业。一些水稻田已经绝收了,老乡们把牛放进来吃干掉的禾苗。 毁掉的不仅是稻田,以往这里的农民会种甘蔗赚点钱,但今年的甘蔗也大幅减产了。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原来种甘蔗亩产五吨,现在只有2.5吨了。 而当地人的生活更是受到了严重影响,记者在广西采访的几天内,经常可以看到赶着牛车去很远的地方找水的农民。 据老乡介绍,他们这样运一趟水,来回大约需要六个小时,为了了解取水的艰难,记者也跟随他们来到了十几公里外的一处山坳。这本来是一个很深的水潭。现在水位也比较低了。老乡们先用桶把水提上来,再用接力的方式运到地面上。 而这样费力弄到的一桶水却只够吃两天。 跟随运水的老乡回到村里后,记者看到,为了节约用水,他们先用清水洗菜,再用洗菜的水浇地。由于水量不够,老乡们只能浇一部分菜地,长出的青菜只够一家人吃。 记者在广西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干旱已经使得广西境内近600座水库干涸,2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业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10亿元。广西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张霍德告诉记者,桂东、桂南、桂西南、桂西,都有可能出现连续60天不降雨的情况,总之这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接下来我们连线一直在广西采访的记者王跃军。 主持人:我们印象中广西不是特别缺水的地方,为什么今年这么旱,仅仅是因为降雨少吗? 王:往往很多事情说顺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事情不顺也往往是这三个原因,从天时的角度来讲,从去年开始广西很多地区出现了干旱,今年特别特别严重,从去年8月底到今年的降雨量是全区最少的,我所在的地方,当地老乡向我介绍已经有三个月没有下雨了,一位70岁的老人向我们说,这么干旱的天气他是第一次见到,所以由于降雨缺少也导致了干旱,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从今年5月份一直到现在,广西的最高气温基本都是在30度左右,所以说水分蒸发量也特别大,因此也造成了目前广西出现了很多地区这样的一个干旱的局面。 主持人:你既然提到天时地利,那在地利这方面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王:从地利的角度来讲,在广西的很多地区,我们表面看着有很多的植物生长,其实它的土质层非常薄,只有几十公分,下面都是熔岩,还有很多地气,有的到了很深的地方,有100多米,水很难保持下来,这也是造成干旱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既然天时地利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人工工程就该发挥作用。据你的调查,当地的水利设施发挥作用了吗? 王:从现在的情况看,广西的很多水利设施比较陈旧,很多水库都是50年代、60年代修建的,这些水库在蓄水、调水的很多方面,现在看科学性不是特别强,比如对灌溉的农田距离的长短的问题,对怎么更好的保存水的问题,从现在的角度来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主持人:不管是自然的原因,还是人为的原因,遇到灾害,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困难。这方面当地是怎么做的? 王:出现旱情作为自治区政府和当地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动员很多干部群众积极抗旱。 先保生活用水,再保生产用水 面对罕见的旱情,广西自治区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抗旱策略。水利厅副厅长说,要先保生活用水,再保生产用水,先保灌溉再保发电,先保重点,再保其它。具体来讲,灾区的农民资集用水泵抽水灌溉的,政府会给予每升柴油5角钱的补贴,有的地方政府还承诺,给自己打水井的农民,每口井500元的经费。 但记者在调查中依然发现灾区农民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就是饮水卫生难以保证。目前村民采用的净水办法是往水里加白矾,沉淀一下就作为饮用水了。 其次,农民自发打井,往往只有一些铁锹,镐头等简单工具,进度非常缓慢。另外,由于今年粮食大幅减产绝收,不少农户家里的口粮已经快没有了。 主持人:我们在短片中看到了当地的百姓在积极自救来缓解旱情,从你的调查来看,目前最紧迫的事情是什么? 王: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要解决干旱的问题,如果天不降雨就要想尽办法取地下水,但是取地下水要打机井,打一口机井要三万五千块钱到五万块钱,而当地的收入是不到两千元,各财政部门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打机井,这是近期来讲。从中期来看,今年广西的旱情成灾已成定局了,我们在采访中很多农民跟我们讲,很多水稻都已经截收了,这种情况可能存在着到明年4、5月份还不大量降雨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当地政府应该想尽办法解决中期的问题,比如农民会不会面临口粮的问题,应该提前赶早,不要等到出现了一些不良后果之后再去做。 主持人:度过这次难关当然是当务之急,但是恐怕我们还得把目光放远,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早做安排,这方面当地应该注意什么呢? 王:从长期的角度来说,应该从这次干旱暴露出来的各个地方的水利设施建设不够科学的角度来讲,要在近一段时间内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从而能够在将来遇到这样干旱的情况下能在一定程度上紧急的应对。另一方面,这些年来我对干旱,对一些防汛工作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我觉得在很多地方还应该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很多部门或者某些部门往往重视防汛,对于抗旱不像防汛那么重视,这个观念也必须进行改正,只有这样在面临大旱的时候我们才能非常及时的进行处理。 难熬的干旱还在继续,当地政府将如何带领数百万群众度过难关,时空连线将继续关注。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