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南疆两大沙漠握手危及若羌绿洲 绿色长廊将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12:36 新华网
南疆两大沙漠握手危及若羌绿洲绿色长廊将消失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的218国道上流沙随风移动(摄于7月17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疆两大沙漠握手危及若羌绿洲绿色长廊将消失

  新疆轮台县境内的塔里木河是河流的上游,但河水流量减少,河床出现大面积裸露(摄于7月19日)。



南疆两大沙漠握手危及若羌绿洲绿色长廊将消失

若羌县境内的218国道两旁胡杨树干枯(摄于7月17日)。


  记者近日在新疆南部采访时发现,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灾难仍在继续,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部的库木塔格沙漠已多处"握手"相连。当地干部群众担心,如果两大沙漠最终交汇合拢,导致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长廊消失,将会造成大片绿洲被风沙堙没、内外交通阻断等更加严重的生态灾难及社会问题。

  7月中旬,记者沿国道218线一路驱车向南。在巴州尉犁县卡拉水库旁,看到塔里木河下游窄窄的河道内只剩下一汪汪的积水,对岸目光所及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如山的沙丘。越往前行,两旁林木越少。行至若羌县阿拉干镇时,猛烈的沙暴突然袭来,从库木塔格沙漠腹地吹来的强劲东风,携带着黄沙穿过塔里木河沿岸衰败的胡杨林,或者越过植被稀疏的半流动沙丘向西边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飞去,天地一片混沌。在最严重的地段,流沙翻卷着奔窜上公路,堆起一道道沙梁。

  若羌县县委副书记陈升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若羌绿洲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唯一的一个建制县,是连接内地经青海进疆的交通"桥头堡",也是即将建设的南疆铁路的必经之地,一旦库木塔格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面合拢,若羌绿洲将会沦为沙漠中的孤岛,5万多群众受到生存威胁,影响到边疆的长治久安。更令人担忧地是,如果两大沙漠汇合,塔里木河下游一条由天然荒漠胡杨林和灌木林组成的300多公里长的绿色长廊消失,不但连接新疆与内地的第二通道218国道将彻底被阻断,连巴州首府、南疆重镇库尔勒也会受到沙漠的包围,进而会使塔里木盆地和阿尔金山丰富的矿产资源失去开发的支撑。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干流全长1321公里,它既是南疆几百万各族人民的母亲河,也是阻挡沙漠侵进绿洲的生态河。由于长期开发利用不合理,加之气候变化,从1972年开始,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363公里长的河道长期断流,尾闾台特玛湖干涸,沿岸林木大面积枯萎干死,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木塔格沙漠东西夹击,土地荒漠化加剧。

  巴州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因塔里木河生态调节功能明显减弱,下游60%天然荒漠胡杨林和40%的灌木林因缺水枯萎衰败,400多万亩草场退化。随着绿色屏障不断萎缩,东西遥望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木塔格沙漠已多处"握手",218国道有几十处时常被流沙掩埋,局部地区部分群众失去了家园。

  走进尉犁县和若羌县交界处一个村庄,几十间土房已人去屋空,残墙断壁和村中小路上厚厚黄沙显示着生态灾难造成的凄凉景象。当地林业管护站的同志介绍说,因为缺水和沙害,村里的20多户牧民多数早在十多年前就已举家搬迁。60岁的维吾尔族妇女库尔巴汗·阿吾提,是目前唯一还在风沙飘摇中坚守着的牧民,老人指着家徒四壁的小土房说,"这里实在呆不下去了,我准备近期就搬走。"

  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是确保生态用水。2000年以来,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紧急启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方案,并六次从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被的恢复和绿色走廊的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生态灾难积重难返,塔里木河下游并没有出现预期"碧波荡漾,枯木逢春"的景象。

  流经昆仑山北麓的车尔臣河是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的生命线之一,它与塔里木河一道共同维系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的绿色长廊。据巴州气象局提供的卫星遥感资料显示,2003年,干涸了近30年的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形成了近200平方公里湖面,其水源主要来自车尔臣河和博斯腾湖,而塔里木河干流的来水很少。但是,对车尔臣河的治理却至今未纳进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当地干部群众强烈呼吁,应急输水仅仅是挽救塔河下游生态的一个临时性措施,要想从根本上结束这场生态灾难,就必须真正落实国务院对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精神,一方面,在塔里木河各大源流及其干流上中游加快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另一方面,应尽快将车尔臣河的治理纳进综合治理项目,确保有更多的生态用水补给塔里木河下游。 记者刘泉龙、姜雪城、肖敏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