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乡音”报 浓浓干群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7:13 新华网 | ||||||||
一张“乡音”报 浓浓干群情 。 新华社长春11月2日电 (记者齐海山、王晓明) 在全国产粮状元市吉林省榆树市的红星乡,一张四版的小报成了全乡农民的抢手货,及时的市场行情信息、乡镇工作要点通过这份小报成了农民的致富小帮手,干部群众也称这份报纸叫作“干群桥”。 这份名为“乡音”的小报上面开设了信息速递、科技问答、市场行情、网站链接、工作动态、党建园地等栏目,目的就是贴近群众,为本乡农民传递信息、传播技术、传授经
红星乡党委书记高洪洲说,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等一系列措施政策的出台,把我们这些乡镇干部弄得“清闲”起来,原先催粮收款天天没有闲时候,现在这些活几乎都没有了,我们这些干部也应该转转型,多为农民办点实事,再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一方面还要提高我们乡党委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让农民监督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办了这个小报纸。 高洪洲说,尽管今年红星乡取得一个多年不见的丰收年,农民粮食丰收、政策增收也是一个少有的富裕年,但是受地域、文化程度等限制,信息不畅、市场经济观念淡漠、科学技术接受能力差等还是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乡里就投资办了一个经济信息服务站,上网搜集适合当地的情况的农业信息、科学技术,及时地传递给农民,也为农民解疑释惑,政府由原来的行政命令型转变成服务型政府。 红星乡头号村的一位农民说,“平常咱们农民知道的信息太少了,看电视吧,好多台看不着,现在收音机也听得少了,报纸更是见不着,就是见着了跟咱们这里也没有啥大关系,就是卖猪、卖粮也是人家商贩一口价,对于这些事咱们农民纯粹就是睁眼瞎。有了这个小报纸就不一样了,粮食、生猪、奶牛、鸡蛋价格一目了然,就是乡政府承诺办的事情上边也有,这样一来我们心里都有数,商贩不能再坑我们,政府不干实事我们也能说道说道了。” “乡音”报编辑孟宪锐也是乡党委宣传委员,同时也是全乡的奶牛大王,还是全乡奶牛协会的会长,说起头衔孟宪锐还是喜欢当“编辑”。“不催种催收了,乡村这一级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张服务农民的小报纸就是一种标志,免费为农民服务、传递知识信息,虽然受财力所限不能做到人手一份,但是通过义务宣传员能够做到人人能看到,啥宣传都没有这个有效,农民真正意识到政府的转型,我这个编辑才能吃香。”孟宪锐说。(完) 相关链接: 短评:多为农民办实事 农村税费改革实施了多年,再加上近几年党和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援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乡村政府与农民的催种催收的紧张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好多乡村政府产生了不适应症,乡村政府的一些行政职能减弱后到底还能干啥,吉林省榆树市红星乡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份小报纸到底能不能改变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不畅的现状暂且不说,但是这张免费的“乡音”小报却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人们可能不满意小报纸的排版方式、不满意印刷质量,但是政府为农民办实事的那份感情却得到了农民的欢迎。为农民服务、办实事的方式渠道很多,并不是办一份报纸就是标志政府转型、农民都满意了,关键是政府要真正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多为农民致富增收奔小康做实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乡村政府作为党和国家的基层政权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俗语说的好“上边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如何让这根针更有力、更准确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一张小报纸一定程度上增强乡村两级党委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也多形式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载体,让农民也开阔的视野,增强了致富增收的能力,像这样的实事还是多办一些吧。(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