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下下的“厕所革命”——关注农村环境卫生系列报道之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8日08:15 宁夏日报 | ||||||||||||
编者按 多少年来,我区不少农村因饮水卫生条件差、取水困难、使用脏陋厕所和环境卫生条件差等,导致多种水介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很高,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水致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的改水改厕工作已成为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头等大事。
令人欣喜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重视农村的改厕改水工作,并且在各地农村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几年来,我区也先后争取到国家及国外的一些援助项目资金,用于农村改厕和改水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 11月19日,世界厕所峰会将在北京召开,借此机会,记者将笔触伸向我区部分农村,试图对这几年我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成效做一次探视。 “喝卫生水,用卫生厕所,居住卫生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事实上,厕所的清洁卫生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难题。根据上个世纪90年代联合国的评估,中国农村厕所的卫生状况排在四流水平,同几个最穷的国家并列。“挖个坑、搭个板、围个墙”,过去20年,中国城乡到处可见这种被称为“旱厕”的厕所的恶劣环境,而且这种厕所导致相关疾病蔓延,危害人们的健康。据国际CDC评议工作委员会调研表明,如果农村卫生厕所达到40%以上,当地传染病发病率会大大降低。 “中国的厕所革命”真正被提上议事日程是在1990年,特别是从1996年开始,中国政府将改善农村卫生厕所受益人的人口任务目标列入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五年规划,并且向全世界庄严承诺:“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2002年末,中国农村环境卫生改厕总投资已达202.11亿人民币。 我区是90年代末期开始农村厕所改造的。先是在吴忠市和平罗县搞试点,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在吴忠市召开全区农村改厕现场经验交流会,全面推广农村改厕项目。目前,银川市、吴忠市、青铜峡市都分别达到了近郊农村改厕率60%以上的指标,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卫生城市;已取得自治区达标区的原银川市郊区,“九五”期间累计投资1436.78万元,其中政府、乡(镇)、村投资559.83万元,共建8153座旱式卫生户厕,水冲式卫生户厕2535座,水冲式公共厕所12座,使全郊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以上。 “九五”期间,全区用于农村改厕资金共3011.77万元,其中国家集体投入资金756.8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5.13%,改建了18.91万座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 但是,由于我区农村改厕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困难多,因而进度显得十分缓慢,卫生厕所普及率平均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1998年,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8.59%。截至2003年底,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只达到22.34%,仅改善了少部分农户环境卫生面貌。全国“九五”末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是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0%,我区距离指标相差19个百分点,没有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尤其是宁南山区,因多数农民群众经济困难,自筹资金能力差,而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导致改厕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区改厕工作。 而且,因现在全国只有宁夏、内蒙古、西藏无农村厕所专项资金,我区一些改造的厕所不少是通风改良型、浅坑敞开式的低层次厕所,距离卫生厕所的要求还有距离,不适宜推广。凡此种种,宁夏改厕在全国位列倒数前几名,“九五”“十五”都不能完成改厕任务。 可以这么说,我区农村改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自治区爱委办去年办了农村改厕适宜技术培训班,但由于缺少经费,没法推广。农村改厕也是妇女儿童纲要要求达标的项目,宁夏无法达标。”在一次采访中,自治区爱委办主任科员袁静琴这样告诉记者。(本报记者魏萍吴彦红)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