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万亩造林调查:说难听点就是传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2:59 新京报
百万亩造林调查:说难听点就是传销

  ▲11月4日,北京东方森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应聘者伏案填写应聘表。本报记者陈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看到自己的办公桌被安排了新人,阳林知道,自己已被公司巧妙地解雇了。阳林想说点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静静地收拾好自己的物品,转身从办公室出来,轻轻地把门带上。

  他的上司,一位项目经理正站在门口,亲切地称呼他“阳哥”。阳林礼貌地报以微笑,平静地向电梯走去。

  这一幕发生在北京阜成门外大街某造林公司,时间为2004年11月3日。阳林并非第一个遭遇此般处理的员工,而更多知情者向记者透露,京城许多造林公司中,类似场景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结束造林公司两个月的职业生涯之后,阳林用“解脱”、“释然”来形容现在的心情。他已确信,对于造林公司而言,自己这样的员工只能是个匆匆过客,是个被利用的角色。

  招聘还是招商?

  2004年11月3日下午,一份本地报纸的第62版上,阳林刚刚离开的那家公司又刊出了招聘广告。广告称:本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及绿色产业建设的集团企业,为开拓北京市场,需要招聘项目经理、商务代表若干名,待遇为3000-5000元不等。

  阳林用笔把报纸上造林公司的招聘广告一一勾出,数目不下10家。令记者意外的是,十几家公司中,没有一家直接冠名造林公司,所谓××科技公司、××金融集团或者××实业者却比比皆是;有的公司甚至不留名,直言“中老年直聘”,只留下公司的地址。

  一位曾在4家造林公司工作过的人士肯定了阳林的指认,他告诉记者,鉴于媒体对造林公司的质疑,一些造林公司每次招聘都会更换称号。以北京东方森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就曾以“东方森茂”、“东科”、“东方实业”为名进行过招聘。另一些造林公司由于兼营期货交易,打出金融公司的名号。

  “招聘名称常换,一般不留咨询电话,态度稍好的公司留个问路电话。为何?”指着广告,阳林给记者分析道:一方面,公司故意制造一种神秘感,吸引人直接到公司来一趟。另一方面,公司在保护自己。

  用阳林的话来讲,只有应聘者来到公司后,公司才能对他们每个人作出准确“估价”。另一位业内人士则透露,公司对应聘者初步估价的标准是:有没有京籍户口,是不是积累了广泛的社会关系,是不是属于特殊人群,如退休人员、教师等。

  初步估价之后,公司会有选择地向一部分应聘者发出培训通知,培训后参加简单的考试即可成为公司员工。“这个时候,造林公司招聘的真正目的就表现出来了,”阳林狡黠地笑道,“公司招你为员工,就是希望你成为托管林地的投资者。”

  记者此前对北京4家造林公司进行调查,证实阳林所言不虚。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每一个应聘者都是潜在的投资者。而对所谓的“员工”,一些公司既不给底薪,也不签订劳动合同。惟一的证明标志是,公司给新人配发了“胸卡”,胸卡上标示“××公司编号××”。

  一位业内人士戏称,造林公司打出招聘广告,相当于向人们发出投资“要约”,而面试的过程,相当于挑选客户的过程。

  查阅有关本地媒体不难发现,几乎每家在京造林公司招聘广告的频次,每月至少在1次以上。而公司到一些人才市场和社区的招聘,频率之高更无法统计。

  “玩的就是人海战术,没有源源不断的招聘,公司就失去了财源。”一位曾长期从事造林招商的人士说,能这样做主要由于公司不向基层员工支付底薪。而下岗失业者人数众多,也为这种“人海战术”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

  培训还是洗脑?

  大约加入造林公司一个月后,47岁的阳林已经相信,托管造林既有高额回报,又有社会效益,自己正从事一项神圣的事业。

  他开始奔波于自己的亲友之间,逢人即谈政策、谈收益、谈保障,有时谈到深夜就睡在亲友家。一些很久不联系的同学,阳林也试着联系。甚至坐出租车,阳林都会向司机推介林地托管事业。“这么好的事,你如果不介绍给亲友,会觉得对不起良心似的。”阳林坦承自己当时的想法。

  但就在今年10月的一天,当他再次试图说服自己的老邻居投资林地时,这位老邻居没有开门,而是隔着门冷冷地说了一句:“你还好意思把这破玩意给我看?”说着,把撕碎的宣传资料从门缝里丢了出来。此时,包括《新京报》在内的数家媒体已开始质疑造林公司的引资陷阱。

  受到打击的阳林也已醒悟,他叹息着说,公司的“洗脑”对自己影响太大了。今年8月,阳林作为新人进入造林公司。此后的每周一上午,他会参加公司全体员工早会———伴随着雅尼的音乐,公司领导现身对员工高呼“亲人们”、“人才们”、“家人们”,接着用国家林业政策和大好形势来“砸”人,然后宣传投资林业高额回报、沟通交流技巧,以及强调对公司的忠诚。

  这种培训早会,时间一般长达三四个小时。会后,各部门又会根据早会精神,结合部门业绩开小会。为增强会议效果,公司会请来一些重量级人物到会宣讲,如影视明星、原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退休干部。

  今年57岁的王女士加入某造林公司前,上过培训课,如今,她已经是该公司行政总监,而代价则是动用十多万元购买了20亩林地,一生积蓄差不多全部砸进去了。即便如此,在本公司的培训会上,看到领导高喊“好”、“棒”之类的口号,她还是觉着别扭。

  王女士说,这种培训在造林公司是家常便饭,公司有没有派专人进行林地维护,没人知道,但大会小会一天到晚都在开,基本没人可以缺席。“公司为了给员工彻底洗脑,会占用员工大部分时间,例如下班后不让回家,而委婉说有些事一起分享一下,会一开就是三四个小时;双休日,公司还要搞各种各样的培训,让员工的思维始终围着公司业务转。”阳林向记者出示的一份“荣誉证书”上显示,他参加公司“交流高手”研习班顺利结业。

  事后想想,几个月的经历原来不堪回首。阳林叹着气说,他现在最过意不去的是,自己曾想过动用大哥大嫂留给侄子的一笔遗款———“如果当时真动用这笔钱购林,后半生我将生活在良心煎熬之中。”

  传销还是营销?

  2004年10月的一天,阳林被要求摘下“胸卡”,以“投资者”身份陪同一客户去河北参观林地。走之前,他被要求不能暴露身份,到现场更要极力吹捧林地。

  在河北霸州,阳林发现公司的林地并非所宣传的集约化产业化专业造林,行株距与公司及所谓“林业专家”介绍的情况也差距甚大。

  联想到公司让自己做“托”的行为,阳林第一次产生了怀疑。而此后目睹公司的各种表演,他的疑问越积越多,直至最终成为公司眼中的“另类”,被迫出局。

  但更多的员工或者已从中获利,或者欲罢不能,因为自己和亲友们已投入巨资购买了公司的林地。

  调查显示,造林公司会动员员工利用自身一切人际关系,发展客户。有时员工会接到指令,把能够发展的客户列出详细的公关计划上报,由经理作出甄别,最终敲定突破对象。

  一位曾经在4家造林公司任职并担当重任的人士透露,每托管成功1亩林地,业务员一般可以提成300元左右,作为业务员直接领导的招商主管可以提成400元左右,而项目经理可以提成600元左右,级别越高,提成越多。这一激励机制吸引了不少人留下来。“靠这种金字塔式提成方式,暴富了一批人”。该人士说。

  5位东方森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员工介绍,按公司规定,一个员工在一个月内推销出第一个10亩林地,可得1800元,第二个10亩,可得2800元,第三个10亩,可得3800元。而一旦完成50亩的业绩,普通商务代表就可以升职为项目经理助理,可以享有每月1000元以上的底薪。

  公司为了扩大业绩,还设置名为“战神杯”的竞争机制。即对每个下属部门业绩进行排序,谁是第一,就获得“战神杯”,可获5000元现金奖励,这笔钱由项目经理具体支配。因此,在内部工作会议上,有项目经理会当着大家的面痛哭流涕,以激励士气,有时甚至诱导员工立下“军令状”。

  而对于没有业绩的员工,公司会逐步冷落。就像对阳林那样,在未行通知的情况下,将座位安排给新来的员工,让其知难而退。

  记者现场所见,数家造林公司的办公场所出奇地相像。地点一般是5A级写字楼,进门大厅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展林业方面的语录,能容纳上百人同时入座的会议室也是必备的,墙上贴着公司宣传所示的林地图片及专家顾问头像。另一个共同点可通过造林公司的招聘广告发现,“欢迎教员和退休人员”是他们共同使用的特别提示。

  11月4日,一位60多岁的退休人员,以造林公司项目经理助理的身份出现在记者面前。老先生已向公司购买了10亩托管林地,他说,晚年能找到这样一份利国利民的工作,感到很幸运。也希望记者能够投入到这一事业中来。

  和老人聊天时,记者发现三步之内总站着一位管理者模样的人物。知情人士介绍,造林公司有一套不成文的监督机制,员工之间的交流经常受到有关领导的监听,员工一旦表现出对公司的不同意见,立刻会有领导对其展开心理攻势,严重者将被劝退。

  “生活在这样的公司环境里,你会不自觉地想到传销。”阳林说。而一位公司员工严革则直接对记者说,造林公司的营销模式,“说好听一点是类传销,难听一点就是传销”。但这并不影响他继续为公司效力,因为他至今仍认为,投身托管造林事业既能获利,又可为社会做贡献。

  林权证在哪里?

  11月3日,北京东方森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4位员工向公司索要自己所购林地的林权证和该块土地承包协议书,公司则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4人要求面见总经理,亦无结果。工商注册资料显示,东方森茂成立于2003年12月1日,注册资本100万元。

  其宣传材料《东方金典》声称,公司一期造林基地位于河北省霸州市,面积2万余亩,均为1-2年生优质速生杨。材料同时显示,2004年4月中旬,公司一期基地建设中的最后4000亩速生丰产用材林种植完毕。

  11月8日,记者致电霸州市林业局项目部郭主任获知,东方森茂在霸州市拥有林权证的林地只有700亩左右。

  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的一个细节是,公司一位副总带领客户参观时,竟然不知自己公司的林地在哪里,带错了路。另外,公司带客户进行实地考察时,经常去的是同一块地。

  上述情况带来不可避免的疑问:东方森茂公司是否将几百亩林地重复卖出,以此敛取暴利?

  据记者了解,该公司现有无底薪员工几百人,招聘广告还在继续刊登。一位买下公司10亩林地的员工向记者出示了一张收据,收费名目是“托管合作费”,金额为63800元。该员工说,公司给一般客户开的都是收据,没见过发票。

  11月8日,一位税务官员告诉记者,如此大的现金交易,不开发票是不正常的。

  结束采访后,阳林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他写道:“骗子之所以骗得得心应手,他们已把驾驭政策和各种法律规范漏洞当做自身超乎常人的优势。”

  (为保护当事人,文中阳林、严革两人物使用了化名)

  □本报记者吴学军北京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