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两男孩钻进川航客机起落舱一死一伤专题 > 正文

流浪儿扒飞机奇迹生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3日08:32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起落架舱藏着小男孩

  11日8点10分,3U8670航班从昆明机场起飞前往重庆,并于9点10分在江北机场安全着陆。

  9点15分,重庆机场货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来到这架机号为6027的空客320行李舱卸
行李。

  9点25分,该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起落架外舱露出一块白色的布料,正常情况下,飞机着陆后,起落架舱口关闭,飞机外观应该是平滑的金属外壳,不可能有任何异物,工作人员立即向机务人员汇报了情况。

  9点30分,飞机机舱内乘客已经全部安全走下飞机,为安全起见,负责飞机维修安检的工作人员立即疏散了现场地勤人员。一名安检人员打开了起落架外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里面竟发现一名蜷缩成一团的男孩,年龄在十几岁左右,而露出的白色布料正是他的外套。

  据在场的地勤工作人员透露,该男孩双手一直紧紧抓住舱内的一根线管,全身不停地哆嗦,看见舱门打开后,男孩抬头有意识地转动眼珠,仿佛是在告诉别人,他还活着。工作人员靠近起落架问他,“还有几个人?”男孩伸出了两根指头后,便埋下头不再说话。安检人员注意到,男孩中等身材,偏瘦,头发相当凌乱,由于男孩穿得非常单薄,加上历经一个小时的高空飞行,高空的低温、低氧、低压,让他全身出现有痉挛现象。

  一位屈姓工作人员介绍说,男孩看上去精神异常恍惚,也非常虚弱,不单是身体的虚弱,主要是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刺激,才会出现有如此抽搐。另外,男孩是侧身靠在舱壁,所处空间非常狭窄,整个背部完全是紧靠在一根根管线上,没有着力的地方,只能靠他头部的一根管线支撑身体,也正是这根管线才救了男孩。

  机务人员在惊异之后,想起男孩当时伸出了两根指头,也就是说还有一个人。可是,舱内没再发现第二人,只是在男孩对面摆放着一双鞋。

  9点38分,机坪监管部、机场公安局、机场救护中心、以及机场有关领导一齐到达现场,并带走了男孩送往机场医院。

  9点40分,机场方面决定紧急封闭所有跑道10分钟,检查和男孩同路的另一人是否掉落在江北机场。

  10分钟后,通过仔细检查,确定停机坪内无任何异常情况后,机场跑道恢复正常运行。

  两男孩偷偷钻进起落架舱

  10日晚,川航将一架空客320停泊在昆明机场停机坪过夜,等待第二天8点10分飞往重庆的任务。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就出现了插曲。两个男孩,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爬上了飞机右后起落架的吊舱里。据悉,该舱室距离地面约2米的样子。

  据介绍,在飞机起落架部位,由两个大舱门和多个小舱门组成。飞机着地前,大舱门、小舱门均打开,起落架打开;落地后,大舱门闭合,小舱门打开;起飞离地后,大舱门打开,两个起落架同时向中间闭合锁定后,大舱门和小舱门同时闭合。而在两个大舱门之间,还有一狭窄的闭合空间。因而两个孩子的位置,应当是至少有一个在这个闭合的空间。

  男孩坠机人们以为是包裹

  8点10分,3U8670次航班起飞,飞机在轨道滑行并随着速度的加快而抬升,在抬升到50-100米的高度后,大舱门打开,准备收起落架。据介绍,当时的速度约为250-260海里之间,同时风力至少在7级以上。

  也就在这个时候,其中一个孩子可能是在大舱门上,或是被强风吹过时没有着力点,于是,从高空中跌落身亡。据昆明方面的消息,当时孩子落地时,人们以为是行李掉下来了,而跑近一看,才知道是一个男孩子,摔得脑浆迸裂。

  与此同时,飞机腹部的两个起落架向中间闭合锁定,大舱门和小舱门全部闭合。

  飞机继续爬升,几分钟后,就到达七八千米的高空平流层,开始平飞至重庆方向。其间,温度至少在零下30℃以上;由于吊舱距离涡轮风扇式发动机很近,所以噪音至少在130分贝左右,足以振聋发聩;值得提到的是,海拔在3300以上就处于高空缺氧状态,而飞机平飞高度在7000-8000米之间。

  那个孩子经受的考验可见一斑,毫不夸张地说,是在地狱中走步。

  孩子耳朵可能失聪

  9点15分,飞机到达重庆空域后,降低高度与地面联系后开始做着陆前的准备。当飞机到达约600米的高度时,大舱门打开,起落架开始打开。

  之后,飞机起落架上的轮子开始接触地面,并开始飞速滑行直至停止。

  停止下客中,机场守护人们迅速守护在飞机周围,机械机务人员开始对飞机外表、轮子、吊舱等进行安全检查。因起落架的吊舱处由于有油管、线路等,属于必检之处。

  而谁又想到,吊舱里居然检查出了一个还活着的孩子!也就出现了前文的那一幕。

  在发现这个走出死亡边缘、几近冻僵的男孩后,机场方面迅速将孩子送往民航重庆管理局卫生处,即机场医院抢救。

  据医院相关人士介绍,在医院其间,没有进行大的抢救活动,因为感觉孩子还很正常,当然也就没有进行全身的健康检查。而后来了解的消息是,孩子的耳朵可能失聪了。

  起落架藏人要过三关

  负责机场安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这孩子能活下来,简直是奇迹。”他介绍道。

  据悉,起落架舱内非常难生存,有三个因素可促使藏匿者昏迷并死亡:

  一是高空的低气温。飞机起飞后,高度每上升1000米大气温度平均下降6.5℃,在8000米高空飞行时,大气温度大约在零下30℃以上,加上起落架舱内不密封,在舱内紊乱气流的作用下,人体热量散失很快,几分钟后就会冻僵继而死亡;

  二是高空的缺氧。处于万米高空的大气压力约为海平面30%,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海平面减少约70%,人体出现严重缺氧症状。在万米高度上暴露于低气压的人如果不能吸入纯氧,通常将在1分钟内就会出现急性虚脱,长时间飞行中可使大部分人发生缺氧死亡;

  三是高空减压病。随着飞机起飞后迅速升高,大气压力降低,使人体迅速暴露于低气压环境之中,溶解于体液和脂肪中的大量氧气迅速分离出来。如果从血液中逸出的气体来不及通过血液循环从肺部排出,就会形成气泡,发生局部堵塞血管的症状。在9000米以上的高度上人体暴露于低气压中时,减压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从而导致循环障碍。发生在头部的气体栓塞会造成视物不清或动作和语言障碍,气体栓塞如果漫延于致命器官,就会造成死亡。

  随后,记者赶赴川航驻机场办事处,据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高空中,人不被冻死,也会因缺氧而死,这个孩子居然能活下来,真是个奇迹!即使低温、低压、缺氧能熬过来,还要经受噪音的煎熬,高达130分贝的噪音,不但可以振聋发聩,而且会对整个肌体造成冲击:而在这种情况下,这名男孩居然活下来了!

  据川航工作人员介绍,男孩藏在吊舱内,已证明没有对飞行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事实上,吊舱内有许多管道和线路,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整个飞机后果都将不可想象,也就是说,飞机上的上百名乘客都受到了安全威胁。但飞机的安全着陆,也就排除了破坏的动机。

  11日晚7时许,相关人士还通告说,活着到达重庆的男孩叫梁开龙(音),14岁,湖南籍;在昆明机场摔死的的男孩13岁。两人均是从昆明救助所逃出,因没有路费返家,遂偷乘飞机。

  惊魂1小时将是梦魇

  国航重庆公司飞行部相关人士指出,孩子侥幸活命是奇迹,但高空中的那段生死时速却会给他今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会留下后遗症。

  据悉,低温将会给造成慢性风湿病;缺氧将会使脑部受到损伤,伴随着智力减退;强噪音,将会对听觉和其他器官造成影响。而且,该男孩的听觉已经受到影响,耳朵已很难听到声音了。

  “当然,这一段生活将是一个梦魇,让人在地狱走了一回!”,飞行部相关人士谈到,“这就在他今后的生活中留下无穷尽的阴影!”

  心理学硕士李静认为,该男孩尽管生理上幸运,但心理上也会受到相当大的损害。在目睹同伴坠机,并一路忍受低温、低压、缺氧、噪音的煎熬,有可能出现严重急性应急反应,可能产生心情抑郁、烦躁、心慌、出汗、担心、害怕、幻觉、妄想等症状,甚至产生自杀的倾向。在以后,还可能留下创伤后应急障碍,遇到任何一种刺激都可能勾起他对当时创伤的反复回想,使他痛苦、做恶梦。

  男孩不承担刑事责任

  重庆鼎圣律师事务所陈静律师称,梁开龙(音)已满14周岁,处在相对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如果严重犯罪例如杀人、贩毒等,按照法律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梁的行为未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所以不承担刑事责任,按照法律规定,14周岁男孩不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梁出自救助所,如果是孤儿没有监护主体,也就免于民事诉讼。但是,昆明机场方面的相关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中的疏忽大意造成此次事件,虽没有造成恶劣后果,但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管理失职责任。

  而还要提到的就是连带责任,就是昆明机场的相关安检人员。两名孩子居然能安然地混入机场,堂而皇之地爬上起落架、进入吊舱,虽然这没有对飞行造成什么影响,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没有人敢担保,不会出问题!”川航某工作人员强调。

  (重庆时报 任然 刘芳芳 肖瑶 王雄/文)

  作者:流浪儿扒飞机奇迹生还

  (来源:南国都市报)

  相关专题:两男孩钻进川航客机起落舱一死一伤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加息后如何买房还贷
楼虫帮您买楼支招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