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天津片毯傲群雄 一花一纹总关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20:21 城市快报

  见习记者 李冰漪/城市快报

  “正因为天津地毯花色瑰丽,加之质地坚韧,绒面柔滑光亮,才成就了世界名牌工艺品盛誉。”20世纪30年代天津地毯工业达到辉煌时期,出口量占全国第一。一时间,天津成为“地毯城”……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包括手工作坊得以发展。天津地毯工业也随之兴盛起来,早在20年代,天津地毯已经名扬海外。中国美术协会地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临潘向记者讲述了天津地毯业悄然诞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

  最初地毯作坊造 早起晚睡用童工

  1934年隆冬,在地毯织机的大梁前,一个小男孩坐在木板上,手不停地在两梁之间的经线上打结。他的双手像一个上满弦的陀螺,从早上一直干到深夜,有时候困得会睡在大梁中间……

  这个小孩名叫宋占东。解放前他在私人作坊里编织地毯。解放后,成立地毯厂,宋占东是最早回归织毯行道的手工艺人。李临潘告诉记者:“当年宋师傅学徒时只有13岁,每天天蒙蒙亮就被业主喊起来,面对眼前一道一道的经线,双手麻利地用彩色毛纱线在经线上交错打结。这样编织出来的地毯每一英尺会有90道纬线、90道经线。一块地毯由若干个90道栽绒结凝结而成,人们就以数字作为它的名字:九十道栽绒结地毯。这款地毯选用五股毛线过纬打结,因而要比其他地毯显得厚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参加手工地毯编织的宋占东更是见证了地毯的发展和辉煌。“宋师傅刚去世不久。”李临潘向记者谈起了当年他的同事宋占东的故事。

  “我见过宋占东粗糙的双手,指间磨出了老茧,但它换来了一块块被人称赞不已的九十道地毯。然而一张张漂亮精细的地毯背后,凝聚着很多像宋占东这样勤劳工人的汗水和泪水,他们兢兢业业,起早贪黑不停地织做。宋占东告诉过我,那时天津私人地毯作坊很黑暗,童工劳作时间长,只管饭不发工资,工作异常辛苦,黎明即起,和业主或者老师傅学习手艺,就这样无偿为业主工作三年。出师之后,才刚刚开始有一点微薄的工资,但是一年也只有五六块大洋。那时候一个小作坊里面会雇佣十几个像宋占东这样的小童工,夜以继日地为业主赶制地毯。一块地毯可以卖到几十块大洋,每天童工创造的价值要远远超过他们得到的价值。”

  民族图案上地毯 中西结合色鲜艳

  “根据地毯纬线数可以分为90道、120道等地毯,这款90道地毯不仅在天津很有名,而且享誉世界,地毯摸上去厚密、牢固,出口西欧、北美等国家,颇受欧美人士喜欢。这种地毯又加入剪片新工艺,在地毯成型之后对地毯进行剪勾,使地毯的花纹线条更清晰,片挖显凸,赋予地毯图案浮雕似的立体感。加上运用水洗丝光技术,使羊毛会发出丝绒般的光亮,让地毯看上去更加富有神秘的艺术效果。再加上富有中国民族民间风格的特有图案,深受世界地毯市场的青睐。”李临潘告诉记者。

  “据我所知,早期天津地毯图案源于明清的西北民间地毯的吉祥图案,每种图案都有一种说法。比如以石榴、佛手、仙桃三果组成的‘福寿三多’图案,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石榴象征多子,仙桃意比长寿,佛手表示佛佑得福;‘玉堂富贵’图案,就是由玉兰花、牡丹花和海棠花组成的纹样,以谐音会意得名。但是,有些地毯处理的新工艺虽然借鉴了西方近现代工业技术,但是精明能干的天津人在图案设计上将它演绎成多种样式。解放初期,天津地毯的图案特色大体分为京、美、彩、素几种。正因为天津地毯花色瑰丽,加之质地坚韧,绒面柔滑光亮,才成就了世界名牌工艺品盛誉。”

  线整色明印彩花 大批出口美英法

  李临潘拿出一块地毯向记者展示。“我家现有的这块北京式地毯,比较典型,这块地毯采用民间吉祥图案样式,工整对仗而又富丽流畅,地毯中央是一簇较大的圆形团花图案,俗称‘夔龙’,早期都是采用以团龙为图案。四角布置着与夔龙相应的花卉景物,称为角隅纹。四周绕有几层宽窄花边,组成大小花边图案。这块地毯共有三层边,通常绘有松、竹、梅、兰等吉祥纹样。这种样式深受英国绅士家庭的喜爱,他们喜欢这种工整传统的风格,所以这种地毯大部分出口到英、德等国。”

  “我这里还有美术式地毯的图片,早年也叫法国式。这种样式最早借鉴有名的法国奥比松壁毯的边框花卉图案,经中国艺人逐步改进,形成新的图案花样。该图样以盛开的玫瑰花、郁金香为主,配以蓓蕾和卷草,中央是一簇椭圆形花卉,四周绕以数层花环。用色鲜明活泼,讲究明暗立体。这种地毯符合法国人的口味,雍容华贵而又透露着经典的浪漫,因而在西欧十分畅销。”

  “这种是彩花式。”李临潘指着其中一张两角饰有梅花的图片告诉记者。“大片空地有几个折枝花卉,甚至没有其他样式的条条框框,色彩随意、构图简单自如,符合美国人自由自在的性格。美国人需要一种耐践踏的厚密地毯,这种地毯就做到了既美观、大方又牢固、耐用。”

  手工制作要求严 一套流程八道工

  “早期的地毯图案都是规定好了的,还有一定的操作规程,工人凭记线头数或者凭技术高低程度来发挥对某种花纹的想象力。后来有一位技师叫尹奎章,因为客户指定以硬币上的团龙为图案,但是图案太小,看不清花纹,尹便将小样放大好几倍,解决了小样看不清的问题,进而相应提高了生产率。此外,在手工编织上,20世纪初,天津人吸取北京的编织工艺,在一些小的私人作坊里开始编织地毯。手工地毯共分为八道工序,分别为纺、染、织、平、片、洗、投、整。”

  “简单地说第一步是纺线,就是选用地毯专用的毛线作为地毯的基础。织毯用的毛线最初是用弹棉花弓子弹毛,人工纺织。后来为了适应生产发展,逐渐改用电力弹毛。当时女工纺线人数约有两万人左右,后来因为手纺线拉力不匀,图案花色不够鲜艳,所以又改为机器纺线,克服了手纺线的缺点。”

  据李临潘介绍,图案设计、放大、机器纺线的问题相继解决后,染色和改进抽绞过纬而为拉绞过纬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最初的庙宇跪垫图案用色简单,只有两三种颜色。后来,随着图案的改进,需要的颜色多了,就开始用土法染色,即用大铁锅煮染或用靛缸泡色,染出的毛线颜色用白布一擦就掉,还有一种膻味,外国人认为这种气味不洁,容易孳生微生物,所以买到地毯后,先用火碱、漂粉、肥皂洗刷,结果把部分颜色洗掉;同时地毯到国外口岸后,都要经卫生检验才准进口。这样一来,便促使地毯厂必须改进染色技术。1920年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媒介性燃料酸性色,专门染毛织类用品。天津美古绅洋行首先安装锅炉,改用汽染,其他各厂相继使用。从此土法染色被淘汰,而且出现了专门为地毯厂加工染线的渤海、华光和同盛大等染厂。后来机器纺纱代替了手工纺纱,染槽代替大锅染线,生产效率直线上升。

  改进织技创片活 天津工人发明多

  “1924年,天津织毯工人在织毯的熟练技巧基础上,将抽绞过纬技术改为拉绞过纬,用毛线将纬线包掩起来,背后看不见纬线,虽然毛线量增加,但是质量提高了很多。这种新工艺的‘拉绞90道地毯’名扬海外,天津地毯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博得好评。”

  李临潘告诉记者:“天津另一项工艺上的重大创造是片活,这是1930年由工人创造出来的。片活是由剪活逐渐改进研究成功的。经过剪片的地毯,毯面上的花卉凸凹分明,给人以立体感。片毯工人的工资约高于织毯工人的一倍,因而有‘一把剪子顶两把刀’的说法。这种片毯工艺,在别的国家是没有的,所以天津地毯在国际市场上的实用型地毯类别里,始终享有国际王牌荣誉。”

  “1930年以后,天津地毯在艺术上不断提高改进,花叶由分瓣改为深浅润色,树干和花梗也用深浅润色方法编织,更加提高了天津地毯的艺术性。”1935年,天津商人成立冠华洗毯工厂,洗出的地毯和外国洗的质量一样,从此避免了在国外洗毯常常出现一些缺点而被退货赔款等类的纠纷。解放后,天津地毯业完成独立的工艺体系,提高了质量,这也是保证天津地毯发展的主要原因。

  设卫建城六百年 地毯辉煌三世纪

  天津地毯公司原总经理崔守义向记者介绍,天津地毯是东方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天津设卫建城600年,天津地毯业就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且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王公贵族四散奔逃,外国大兵肆意掠夺宫廷艺术精品,包括皇室地毯。他们将地毯抢到欧洲,引发了上流社会追求中国皇室地毯的热潮。从此,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士见识了中国地毯,喜欢上这种地毯。他们喜爱地毯上精美的图案,更佩服中国人这种精细的手工技艺。20世纪20年代之初,天津商埠很发达,很多外国人将从北京及中国西北买来的旧地毯,集中在天津装船出口,再运送到西欧等国。为了节省转运的费用,一些外国人考虑复制这些地毯,在天津开店设厂可以扩大货源,还可以减少中途运费。于是,小的私人地毯作坊在天津诞生了,这些小作坊请北京艺人在天津教艺制作,图案是临摹从西北要出口的地毯图案。”

  崔守义告诉记者,在1937年以前的十几年中,天津地毯工厂有三百户之多,大部分是外商所办,美古绅是外商在天津开设较大的地毯厂,拥有两千多名工人,还有很多小厂为它加工。其中华人在津办厂最早,规模最大的要算玉盛永。1913年,李玉德在三义庄租房开办玉盛永,雇工五十余人,赚了十几万元。1915年,他又在现在琼州道人民公园对过盖厂房,开始自纺毛线,自购原料,与洋行往来密切,得到订货很多,一时在同业中声势最大,获利最多。同一时期,先后出现的乾昌、协隆、王大头等地毯作坊在天津也都是比较有名的。

  早在1893年,天津地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即获得金质奖章。1903年又在美国路易斯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30年天津地毯成为中国近现代出口地毯的发祥地,远销海外。据了解,20世纪30年代天津地毯工业达到辉煌时期,出口量占全国第一,天津成为地毯城。国内国外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学习天津这门特有的技术并在天津开设工厂。新技术剪片工艺的创新完善、编织地毯由手工制作转为工厂式生产、织染工艺的改进提高,都是天津人智慧的结晶。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