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高峰论坛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7日17:50 新华网 | ||||||||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论坛上讲话 如何利用经济普查资料的经济、社会价值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企业如何找寻发展新动力,经济信息对政府决策、企业投资有哪些影响?昨日在福州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高峰论坛会上,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林贤郁,著名经济学专家樊纲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及建筑、银行、电力等企业负责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林贤郁:统计信息能引导企业决策 在论坛上,林贤郁指出,随着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信息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 林贤郁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2003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但目前我们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意义就在于,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统计数据库系统。 他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利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大事。 对于政府而言,全面准确的统计信息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 对于企业,统计信息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向,适时作出生产经营决策,赢得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而对于公众,统计信息能够引导他们正确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自主作出就业、消费、投资等选择。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信息错误会引起投资过热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教授在演讲中认为,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对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机制是一个新的推动,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支持全国经济普查。 经济信息影响企业投资 樊纲谈到,企业即使只思考自己的市场、产业,也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一旦这个市场成为大市场的一部分,产业成为经济的一部分,整个经济信息都非常有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有多高,市场有多大,经济增长情况如何,对每一个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目前,许多企业不了解市场的情况,蒙头干自己的事情,结果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大受影响。 樊纲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哪个行业赚钱,很多人都一下子扎进去,也不看看有多少人已经进入该行业了,竞争对手有多少,潜在的竞争对手是多少,结果大家扎堆进去,最终都垮掉了。这反映出经济信息对企业、哪怕是个体户都有很大的影响。 樊纲认为,中国经济过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经济信息错误。 比如,汽车行业生产过剩已经很严重了,但到去年下半年,还有一个省份,竟有40家企业向中央申报投资修建汽车厂。这说明很多投资者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不知道中国已经有多少汽车制造厂,有多少在建的汽车制造厂。如果投资者清楚地掌握了这些信息,就不会贸然进入了。 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决策不准确 樊纲说,20多年来,统计制度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信息不准确,很多信息是依靠地方政府和个人直接上报。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某些利益因素,会有许多虚假信息在里头。二是政府发布信息不及时,使信息不能被及时利用。 他说,政府收集的信息不提供给社会,信息不能被及时利用,这造成信息不完全,会导致经济决策不准确。 樊纲认为,企业依靠自己力量收集信息,所需成本太大。相较而言,政府在信息收集方面,具有特权,可以通过政府机制,用公共的办法收集信息。政府收集信息的好处在于可以大大地节省信息成本。今后,政府应该将普查的信息发布出去,使企业都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提高效率。信息能够被更多的人利用,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企业都是有益的。 政府信息也需要矫正 樊纲指出,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可以收集到一些经济信息,但还是有一些市场信息没法掌握到,尤其市场主体的信息就没办法获取。 因此,政府收集到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准确的,要相信市场主体的决策也有一定的信息基础。当和企业掌握的信息有出入时,政府不要认为一定比企业更了解市场。 樊纲认为,政府需要与市场互动。以前,片面相信政府,政府一错就全错;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犯错误没关系,其他人可以予以矫正。另外,政府在信息的利用上,应充分利用社会各种研究力量,如学术研究机构、信息咨询中介机构等,使政府决策更科学。 省统计局局长龚守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先摸清“家底” 省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龚守栋指出,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而所有这些工作思路,都需要一项基础,那就是对全省及各地“家底”的全面了解与掌握。 他说,建设海峡西岸区,必须全面了解省情省力,掌握经济发展大额规模、结构、效益等家底,有真实可靠、全面翔实的数据作为依据和基础。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好为了解与掌握全省及各地的家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次经济普查,将全面查清我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结构、规模和效益,是对我省家底的大盘点,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龚守栋表示,对各级政府而言,利用经济普查资源,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信息数据库系统,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利用经济普查资源,可以及时跟踪产业发展动态,了解产业发展状况,为全省及各地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 □名词点击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背景 昨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林贤郁介绍,1994年以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国家组织实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 经过第一轮的普查实践,原来的普查制度暴露了问题,鉴于此,国家统计局向国务院提出了调整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建议:保留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分别在逢6和逢0的年份实施;将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分别在逢3和逢8的年份实施全国经济普查。 原来的普查制度暴露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普查项目设置过多。10年进行6次普查,时间比较分散,既影响经常性的统计工作,也给基层造成较重的负担。二是普查周期安排与国家编制中长期规划衔接不够紧密,不能全面提供同一时期具有内在联系的可比性数据。三是普查项目设置涵盖范围不全,没有将建筑业包括进来,不能反映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四是普查立法滞后,被调查者的配合与支持程度下降,组织实施难度越来越大。 意义 全国经济普查的覆盖面更全、数据更新更快,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的衔接更加密切,资料的可比性、可用性将会得到明显提高。这对于推进统计调查体系和国民经济核算的综合配套改革,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进度总安排 这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 整个普查工作按以下五个阶段分步实施:一是普查准备阶段为2004年12月31日前;二是普查登记阶段为2005年1月至5月;三是普查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为2005年2月至8月;四是数据评估和发布阶段为2005年9月至年底;五是资料开发应用和总结、评比表彰阶段为2005年9月至2006年上半年。 广告词 1.经济普查以实为本 2.经济普查利国利民 3.关注经济普查了解中国经济 4.经济普查需要您的配合与支持 5.经济普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6.经济普查盘点过去把握现在指点未来 7.经济普查求真求实求发展把脉经济利国利民利未来 8.你有责我有责经济普查人人有责你出力我出力经济普查人人出力 9.今天你为国家提供可靠的普查资料明天国家为你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标语口号 1.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全力搞好经济普查 2.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如实申报普查资料真实反映经济全貌 4.如实申报经济普查资料是企业和单位应尽的义务 5.搞好经济普查掌握国情国力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 6.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7.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8.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9.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N本报记者 李进/通讯员/蔡启奋/文/陈贺/张涛/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