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不能吞下靖国神社这块毒馒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6日15:17 新华网 | |||||||||||||||||||
日本著名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比做一块“毒馒头”。中国不应该轻易地把这块“毒馒头”吞下去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张悦亭报道 早些时候就有人提出质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当中,中日两国本应该共同努力建设“东亚共同体”,为什么中国总是揪住“靖国神社”问题不放?这是否拘泥于陈旧的思维方式而采取的行动,缺乏战略眼光,没有“
“靖国神社”问题成为APEC会议上胡锦涛与小泉纯一郎会晤时的核心内容之一,于是,关于“靖国神社”的讨论再度成为中日间的焦点话题。 靖国神社性质至今未变 靖国神社原名“东京招魂社”,始建于1869年,最初祭祀的是死于当年“戊辰之役”(榎本武扬发动的反对维新的战争)的将士。后来,政府就把它作为专门“祭祀”在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亡官兵的场所。 1959年,乙级和丙级战犯被作为“祭神”送进靖国神社,因罪大恶极而被亚、欧、美洲国家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战犯(1068名)作为“昭和殉难者”也在其中。把7名被处以极刑的甲级战犯和7名在被关押期间死亡的甲级战犯作为“祭神”送进靖国神社是1966年初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直到第二年4月由媒体报道出去,才为日本国民知晓。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靖国神社中作为“祭神”祭祀的,一直,而且全部是所谓的“为国捐躯者”,“殉国的英灵”,而不是死于战火的平民,尤其是把各级战犯作为“祭神”,就更清楚地表明了它的性质:今天的靖国神社不仅是宣扬军国主义精神的设施,而且还是日本政府否定侵略历史的明证。 “正式参拜”的要害是赞美侵略战争 自2001年以来,小泉首相的四次参拜在方式和日期上确实是一变再变,有异于“正式参拜”,但是,其意图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任何变化:打破禁区,强迫中国、韩国等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接受“正式参拜”这一事实。 如果像小泉首相所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对那些“不甘心情愿丧生”的战殁者“祈祷冥福”,表示“敬意和感谢”的话,那么,8月15日在东京武道馆举行全国性、大规模的“全国战殁者追悼大会”也就足够了。(这一活动始于1952年,每年一度,有天皇、皇后、众参两院议长及议员、内阁全体成员、全国各都、道、府、县政府的代表及战殁者遗族等共五六千人参加。)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如果首相等内阁成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成为现实,成为制度,那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彻底为战犯翻案,全盘肯定对外侵略战争。神社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代表着一股强大的美化战争、肯定侵略的右倾民族主义汲薄? 吞下“毒馒头”后果严重 中国吞下靖国神社这块“毒馒头”意味着小泉及其代表的右倾民族主义势力在对华关系上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对日外交的绝大失败。 最直接的后果是,在小泉首相“私人参拜”被中国等亚洲国家和人民“理解”之后,接着而来的就是8月15日的“正式参拜”。而且,在排除了外部压力后,日本的右倾民族主义势力会得寸进尺,战前的“皇国史观”将重新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肯定和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行为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强。 其次,中国方面过去在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提出严正批评的行动和意义将化为乌有,而且还将丧失今后就日本的侵华史表示异议和批评的理由。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实际上是后患无穷。 第三,这将被视为对日屈辱外交,在中国国内产生巨大的副作用,不仅对日厌恶情绪会进一步增加,而且有转化为对内不满的危险,并可能随时借机发泄出来。 第四,这将是对日本国内已经受到极大削弱的和平反战力量的沉重打击,使他们陷于更加孤立无援和困难的境地。 最后,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形象将受到巨大创伤。 实际上,即使中国吞下靖国神社这块“毒馒头”,也无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因为日本方面并不把它看作是中国从珍惜中日友好关系大局出发而做出友善之举,而认为这是它应该得到的,并且觉得它来得太迟了。而且,如果这次日本如愿以偿,那么,它在内心深处将会更加轻视中国,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华姿态,在两国交往中抬高要价。 死结能否打开 为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方面需要用新的思维方式——不是去年引起争议的“对日关系新思维”——取代过去那种认为要友好就不能发生矛盾,有矛盾就无法合作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日本政府并不觉得现在的中日关系有多么坏,反而认为是正常状态。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该向日本学习,不必把目前这种“政冷经热”的状况视为异常,以致把小泉首相参靖国神社这个问题看成发展中日关系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认为只要容忍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中日关系就会顺利发展,是一厢情愿、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应该以既有友好、合作,又有竞争、摩擦的心态来处理中日关系,而且还要有矛盾和摩擦越来越大的思想准备。 中国还可以和日本一样,采取“政经分离”的政策。中日贸易正是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事实就是再好不过的证明。日本经济界并没有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停止对华投资和商品进出口,中国方面也不必因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而减少对日进出口和引进技术和设备。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