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面就像电影散场时的人潮一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4:53 《人物》杂志 | ||||||||
“那场面就像电影散场时的人潮一样” 别斯兰学校对面的大草坪上住着数百名各国记者,别看这些记者们平时因抢新闻而争得头破血流,可是真正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却团结了起来。卢宇光给本刊记者讲了几个小细
北高加索的气候怪异,晚上几乎天天下雨,只有七八度,白天则艳阳高照,气温达到30多度,温差很大。记者们搭一块雨布,睡在草地上。没有厕所,就地解决。拉美的记者们很随便,英国的记者们很有绅士风度,方便完都搁在塑料袋里。这些记者们虽然国籍不同,但因为都是常驻莫斯科的记者,平日里哪儿有新闻都一块跑,用卢宇光的话说,“都是哥们儿”。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BBC、SKY、CNN、NHK、半岛电视台和凤凰卫视都是一起发新闻,他们共同租用欧洲联盟卫星,各家按照时间表轮流播报。每逢新闻发布会,倘若只有一两家媒体被邀请进入现场,其他记者也不担心,他们电台的LOGO(台标)都会被同行收起来一起带进发布会现场。进入会场的记者拍出了某些独家画面,其他记者可以共用。在患难中建立起的感情非常深厚,解救人质时在卢宇光旁边的一位波兰记者被流弹打伤,其他记者自发组织力量冲上去抢救,最后终于把受伤的波兰记者背了出来。 卢宇光记得刚到别斯兰的时候,有一个俄罗斯男子紧随身后,他不明白怎么回事,就问这位男子。原来这位男子在学校对面的居民楼5层有一间房子,他问卢宇光愿不愿意租用。卢宇光一想,5层啊,对于拍摄来说是多么好的制高点,他毫不犹豫地付给对方房租,把摄像机、充电器、转发器等搬进屋里。到了晚上,他和助手兴冲冲回去,却发现他们的设备被人挪到门外,零乱地摆放着,房屋的主人换成了一个女子。该女子说她从来没有把房子租给外人,而之前那位男子是五年前就与她离婚的前夫。“他是一个酒鬼”,女主人甩下这句话就“砰”的一声关掉了房门。卢宇光气急之下四处打听那位男子的下落,却再也找不着了。 9月3日下午,恐怖分子突然冲出了学校,“那场面就好像电影散场时的人潮一样”,当时卢宇光和另外两名国外记者正在离学校20米远的地方拍摄。记者们根本不知道俄罗斯特种部队在学校周围形成四五层包围圈,枪战发生的时候,“所有的记者都发毛了,都是瞎跑,方向都反了,跑进了第二封锁层。然后就看见有穿着普通百姓衣服的人向我们开枪,当时还不明白是劫持者混杂在其中。” 四下仓惶逃跑的人群里不时发出爆炸声,流弹在人群中乱飞,记者们毫无心理准备,慌不择路。卢宇光说,一个俄罗斯记者把摄像机扔了就跑,另外一个美国广播公司的记者在混乱中丢了一万美金,而他自己把手机扔了,慌乱中只能伏在低洼地里躲着。此后的一个小时里,凤凰卫视总部联系不上他,刘长乐急了,跟在编辑的身后来回走动,“卢宇光没事吧?卢宇光没事吧?……”六神无主的老板足足担心了一个多小时才重新联系到他。 “现在恐怖分子已经向我们冲过来,打伤很多人,我们正在跑。” “恐怖分子冲过来了。向我们开枪。” “现在有几个人都躺在地下。” “我现在看不出来。我现在趴在地上。现在已经打伤了很多人……” 趴在地上的卢宇光随时都可能被飞弹击中,枪林弹雨下他居然能用电话进行新闻播报,这大概是卢宇光最出彩的地方。很多人想知道卢宇光在这种形势下内心的感受,他告诉本刊记者,“恐惧肯定是有的。子弹就飞在你身边的时候,不感到恐惧是不可能的。但是当时我真的没有时间去恐惧。作为一种条件反射,慌张、颤抖都是可能的,这完全是下意识的一种反应。就好像有人在后面打你一下你会哆嗦一样,这是人的本能。人没办法克服自己的本能。这么想来,我好像当时的确在恐惧。” 本能的恐惧之后,这位特种兵出身的记者很快就找到了昔日骁勇的感觉,他本能地紧紧握住卫星电话,在最关键的时候,向全球华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说,“这个时候的报道肯定是其他媒体没有的,慌张和颤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第一线,我在现场,即使在下一秒钟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别斯兰人质事件解决后,卢宇光久久不能恢复平日的感情,在他的头脑中晃动的全是那些无辜孩子们的眼神。他们试图从学校里冲出来,可是刚跑到外面又被枪声挡回去。他们无助的眼神、绝望的哭声,好比受伤的小鸡在叫妈妈。“我当时非常难过。可能在采访的时候,我还能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可是一切都结束了,我却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当他再次回到学校里的时候,看到上百双鞋子散落在地上,那些比他的巴掌大不了多少的鞋子沾满了粪便和血,他流眼泪了:“我真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