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高中教师藤田胜久:反对唱“君之代”被起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17:00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孙巍报道 12月3日,东京地方检察院以涉嫌“威胁妨碍业务罪”为名,对前东京都立板桥高中教师藤田胜久进行了家中起诉,具体理由是其在毕业典礼上反对将齐唱日本国歌“君之代”规定为义务,并呼吁在场人员不要起立,导致典礼现场出现混乱。

  “这个典礼很不正常”

  事情的发生还要追溯到今年3月,当时板桥高中体育馆正在举行毕业典礼,藤田对来参加仪式的学生家长说:“这个典礼很不正常,齐唱国歌时如果教职员工不起立就要受到处罚。希望你们理解,如果可以的话,请就座。”藤田的呼吁令在场的该校校长极为窘迫,勒令藤田立即退场。对于学校的蛮横行为,藤田高声进行抗议。随后,学校和东京都教委向警察署报了案,称藤田的行为严重干扰了学校毕业典礼的正常进行。

  板桥警察署受理后,于5月21日对藤田家进行了搜查,并多次传唤其本人。东京地方检察厅在谈到立案理由时称:“他不应该采取干扰毕业典礼的做法,至于语言是否妥当不是被起诉的理由。”对此,藤田3日晚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就被起诉一事说:“我的行为并没使现场出现混乱,这完全是被歪曲的不正当起诉。”由44名律师组成的辩护团也强烈地谴责说:“对那些对太阳旗和‘君之代’持有异议的人实施制裁,是对教育现场的不正当干预。”

  “爱国”教育强令学生唱“君之代”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奥平康弘就此指出“希望不要出现国家权力干预个人思想的现象”。目前,一些支持藤田的人士自发组成了“藤田先生声援会”,正通过网络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救助有可能被东京都当局逮捕的藤田。

  近年来,在日本保守化潮流的影响下,日本国内出现了强化国家观念和推行所谓爱国主义教育的趋势。2003年10月,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发布通告,要求都立学校在入学和毕业仪式上必须举行升国旗的仪式,所有师生还得起立齐唱日本国歌“君之代”,如有不遵从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据悉,东京都教委的规定已经在总计300多所都立学校强制执行。

  每年3月,是日本高中应届生的毕业时间。东京都教委发布强制升国旗唱国歌的该通告后,今年是执行该决定的第一年。为了检验各学校对规定的执行情况,东京都教委以“庆祝学生毕业和确认实施状况”为由,兴师动众地派出总计350余人次的干部和教导主任参加全部都立高中和残障学校的毕业仪式。据了解,日本各所学校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教职员工反对东京都教委的决定,他们认为“日之丸”和“君之代”曾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东京都教委的规定伤害了在日外国师生的民族感情。

  华人教师也曾被制裁

  目前,仅在都立学校就学的外国儿童和学生就将近2000人,这些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被强制唱日本国歌、向太阳旗行注目礼,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于是不少师生拒绝执行这一规定。今年春天以来,东京都教委依据《地方公务员法》,先后对不遵守通知要求的243名教职员给予了处分,其中还包括两名华人教师。王慧槿就是两名被处罚的华人教师之一。她指出,日本一直提倡国际理解教育,这种主张的主旨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宗教和信仰自由,东京都教委的规定恰恰违背了这一点。教育工作者有义务让学生了解历史,尊重历史,而不是向他们强制灌输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

  自东京都教委强制升国旗唱国歌的规定出台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反对声音从未停止过。今年10月,日本天皇在其举行的秋季游园会上还说,强制升国旗、唱国歌不好。日本媒体认为,天皇在公开场合谈论国旗国歌问题非常罕见。“君之代”从明治时代便成为正式活动时唱的歌曲,但直到上世纪末才被正式承认为日本国歌。1999年2月底,广岛市教委下达了学校必须在学校毕业典礼上升国旗唱国歌的命令,但遭到了广岛县立世罗高中教职员工的反对,该校校长因备受困扰而上吊自杀。日本政府因此加紧进行国旗国歌的立法工作,并于当年8月9日通过了《国旗国歌法》。不过,由于“君之代”的内容易使人联想起战前天皇制度下的军国主义时期,因而一直受到日本国内有识之士乃至世界其它国家人民的反对。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