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特派通讯员身陷费卢杰鬼城(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11:35 国际先驱导报 | ||||||||
美军在费卢杰推进。 蒋晓峰/摄 “我被尸体包围着” 本报特派费卢杰通讯员的照片显示,战时的费卢杰尸横遍野,有的尸体没有枪伤却面部狰狞,有的明显是妇女的尸体,背部衣服甚至皮肉都被炸掉,露出胸腔骨 国际先驱导报驻巴格达记者蒋晓峰报道 阿卜杜·拉赫曼带着我的“真主保估”又上路
所以,阿卜杜的无线电平时保持静默,在我们驻点需要消息的时候,铱星电话那头又会及时传来熟悉而又急促的声音:“我是阿卜杜·拉赫曼……” “城内枪炮声不曾片刻停息” 作为新华社及本报驻巴格达通讯员,阿卜杜·拉赫曼和费卢杰一起经历了一段最艰难的时刻。他是美伊联军对费卢杰发动的军事打击中,为数不多的向外界通报消息的本地记者。 或许阿卜杜·拉赫曼当初在美军进攻时选择留在费卢杰的想法是复杂的。他可能单纯地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自己的家园,希望以自己的存在和不怕死的精神证明费卢杰人的尊严。但他还有另一种身份,那就是记者,任务就是目击并报道一切。结果,阿卜杜·拉赫曼选择“自讨苦吃”。 “11月7日晚上8点,我的手机响了,一位朋友告诉我美军开始向费卢杰推进。所有费卢杰的出入口都被封锁。我打了几个电话核实这一消息,然后便赶到媒体记者集中的区域。战争似乎就在眼前。两小时后,美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已落在东部和西部城区。我立即向新华社巴格达分社报告战斗已正式打响。在一所临时医院里,我开始目击战争的残酷:尸体不断增多。我打电话给巴格达,要求分社指示我的行动。他们告诉我,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报道事态发展”。 躲在楼房里既不安全,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缩在屋里也看不到费卢杰究竟发生了什么。应该到处去看看,阿卜杜·拉赫曼对自己说。 “我开始在费卢杰城里穿梭,希望看到战争的全貌。晚上,费卢杰的夜空火球滚滚。我在医院里看到许多人死了,另外还有100多名儿童、妇女和男人。医生和护士们忙忙碌碌,外面的枪炮声隆隆,不曾片刻停息。感谢真主,我的听力没有受损。” “我的许多费卢杰朋友都死了” 随后的一天,费卢杰像个鬼城。“我的行动已经很受限制。幸运的是,在这个时候我居然还找到了一辆自行车,它成我唯一的交通工具。清真寺的高音喇叭说,35名美军士兵被反美武装抓了,还有和美军一起打仗的102名伊拉克国民卫队士兵。我急忙四处打电话,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可靠性,于是马上汇报给了巴格达分社。” 阿卜杜·拉赫曼的想法很正确。因为这种消息不可能指望从美军那边天花乱坠般的战况通报里出来,只有通过新华社的“内部渠道”才有可能得到。阿卜杜·拉赫曼正是疏通这内部渠道的人。也正是阿卜杜的及时通报,使新华社的十数条消息成为独家。阿卜杜还给分社带来了战争中费卢杰的照片。战时的费卢杰尸横遍野。分社的雇员不少是身经百战的,两伊战争时都是神勇之士。他们对战争比较了解,看了阿卜杜的照片后,百思不得其解。有的尸体没有枪伤却面部狰狞,有的明显是妇女的尸体,背部衣服甚至皮肉都被炸掉,露出胸腔骨。死得这么惨,让我觉得做伊拉克人尤其做费卢杰人真的很不幸。 随着美军在费卢杰推进,生存和报道已经越来越困难了。阿卜杜那头的联系彻底中断了。一种不详之兆笼罩在分社。但我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肯定是阿卜杜的手机没电了。祸不单行。就在这时,巴格达的通讯也陷入了半瘫痪,分社的海事卫星电话也开始罢工。平时的海事卫星电话是战地巴格达最有保障的通讯生命线,而此时却也选择了不合作。分社的同事们都说,美国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原来如此。 对于与外界失去联系,阿卜杜回忆说,“到第三天,我和所有朋友和记者都失去了联系,因为他们大多数人要么死了,要么已逃出城。夜里1点钟,我尝试睡觉,已经30个钟头没合眼了。我不知道自己已经睡着了,直到5点钟炸弹爆炸巨响把我惊醒。” “从那一天起,我开始被尸体包围着。我意识到自己很长时间没吃东西了。到处找,一无所获。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瓶水,因为他们自己也没什么可吃的了。但医生没有忘记对我说‘真主保佑你!’”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