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列国产轻轨列车运抵重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10:46 新华网
首列国产轻轨列车运抵重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04年12月12日,重庆火车南站货场,透过一辆轻轨工程车车窗得折射,看到工人们正准备把轻轨车厢用吊架吊起来.当日凌晨三点,共有八节轻轨车厢从长春客车厂运到了重庆,轻轨公司本打算今天把这些车厢全部运到轻轨车库,但因为技术原因未能达成. 记者 王小村 摄 文字记者 邓果

  继首批2列从日本进口的轻轨列车在重庆投入运行后,12月11日深夜11时许,首批2
列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由中国制造的轻轨列车运抵重庆。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跨座式单轨列车的制造技术,也意味着重庆轻轨国产化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12月12日12时30分,停放在重庆火车南站货场的国产轻轨列车开始吊装搬运工作。据悉,这批新车在安装调试完毕后,有望于本月底投入试运营。

  提前探营国产轻轨列车

  12月12日上午10点30分,记者赶到了位于九龙坡区五里溪的火车南站货场。在货场出口正对着的铁道第5线上,崭新的4辆银灰色轻轨列车被粗粗的钢缆固定在一列黑色的专用平板车上,其编号依次为1031号—1034号。据货场的工人透露,这批轻轨列车是12月12日凌晨3时多,专门用了一节火车头从火车南站拖运过来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编号为1031和1034号的2辆轻轨列车是车头,其挡风玻璃上还贴着一层保护材料。4辆列车的门都用了一层蓝色胶条密封,而车体中下部的裙板更是用厚厚的泡沫裹得严严实实。

  记者还注意到,平板车的前后两端还各有3个并排的直径大约有30厘米的圆柱体,轻轨列车就平放在上面。为了保证每辆都有十多米长的列车能在漫漫旅途中“老老实实”地不乱动,每辆列车车厢的四个角还各有一个小孔,一根粗粗的钢缆从中穿过呈倒“V”字形地铆在平板车上。

  在货场出口处的装载区内,停放的则是编号为1041—1044号的4辆新车。

  国产轻轨列车全接触

  12日上午10点57分,六七名身穿绿色工作服的工人开始拆卸1041—1044号上的固定钢缆,并逐一撕去门边的封条。据记者了解,他们就是国产轻轨列车的制造者——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客)的技术人员,随车同行至重庆并负责相关的安装调试。

  据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运送轻轨的专列是于12月8日从长春启程,由于其运行路线经铁道部特批,因此一路上有关部门都对它大开绿灯,最终只用了4天就顺利抵达,而一般情况下,从东北向西南运送这样超长超宽的庞然大物,至少也得20多天。

  据重庆轨道交通总公司的有关人士介绍,2002年11月7日,重庆轨道公司与长客公司签定了21列84辆跨座式单轨客车的采购合同。现已投入使用的2列轻轨客车是进口的日本日立公司的原装“样车”,而此次抵渝是第3列和第4列,是由长客经长期的技术跟踪和准备后,推出的首列国产轻轨列车。其中,车头长为14.8米,中间挂车长13.9米,宽为2.98米,构造速度为80公里/小时,一列轻轨的满载人数为882人。

  长客派出的组装技师胡师傅自豪地拍着列车告诉记者:“这车用的铝合金材料,很多技术指标比进口的还要好!”据悉,组装一辆新车需要三四个月,其顺序是先将模块化的转向系统和电机系统安装好,再在专门的车间进行车厢的焊接,安装和内部装饰。而神秘的轻轨客车造价,有关人士透露为每辆约七八百万元人民币。

  重型搬运装备轮番上阵

  12日11时58分,随着一辆装有18个轮胎的重型卡车开进货场,国产轻轨客车的搬运工作开始启动。为了让每辆一二十吨重的轻轨客车能“乖乖”地从离地一米多高的平板车上,货场方面专门动用了36吨级的龙门吊。此外,负责装卸的重庆大件运输公司还特别在承重的集装箱架上现焊了4跟钢缆。在一旁观看的货场工人张师傅告诉记者:“这都是专门用来搬超长超大的非常规货物的。”

  12时15分左右,随着现场指挥人员的口令响起,长方形的集装箱架被吊到轻轨列车上空。在地面接应的工作人员迅速将焊在集装箱架四角的钢缆拉近车体,从车厢下沿的四个小孔穿过并固定。为了照顾这个“矜贵”的大家伙,工作人员还特意在钢缆与车体接触的地方包了一层橡胶垫。

  由于第一个吊装的是车头,其重心并非完全对称地在集中在车体中心。技术人员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如果按现有方案吊装,车体悬空后将一头高一头矮。为慎重起见,保证轻轨列车安全平稳地卸到货车上,下午13时40分,当记者结束采访离开现场时,有关方面还在紧急讨论修订吊装方案中。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