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东方时空》专题 > 正文

东方之子:郑洞天从心里流出旋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17:58 央视东方时空
东方之子:郑洞天从心里流出旋律

东方之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东方之子:郑洞天从心里流出旋律

东方之子


  郑培民,一个曾感动中国的名字,一个人民心目中的好官。2002年,这位为民书记离开了我们,2004年,一部再现郑培民感人故事的主旋律故事影片《郑培民》在全国各地院线陆续上映,这部电影的导演就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被列为我国第四代导演的郑洞天。

  董倩:我们看这个郑培民,这个人物本身就因为他这个动人的事迹,打动了很多人,所以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2年度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那么您拍这部电影,您说也感动了很
多人,那我在想这个问题,是郑培民这个人他做的事情感动了这些观众,还是说因为您拍的这部电影拍得很感人,所以感动了观众,这是不是一回事?

  郑洞天:对,我觉得是一回事,因为我们毕竟是一种扮演,扮演是有一些再创造的,有一些我们的理解融进去的,那么它同样能感动他,就说明我们这些理解对,或者说我们是符合真实的郑培民,我觉得拍这个电影的人,必须是想做郑培民那样的人的人才能拍。

  董倩:也就是说,您潜意识里面想成为郑培民那样的人?

  郑洞天:当然岗位不一样,工作性质不一样,就是说一个创作者和你剧中的人,特别是主人公的精神一定是要沟通的,我记得我在一开拍前,我反复看了你做的那期新闻调查,我后来每一次讲郑培民,我都讲那个故事,一个残疾人老板,他十几年前从湘西到长沙来回,每一次中午打尖,都在那家小饭馆吃饭,然后,我记得你当时就问他说,那么是你做的饭菜好吃吗,那个老板说不是,那是你这个小店在附近这一溜、一条街上都是饭馆是最干净,他说也不是,那是他每次要给你钱,多给你饭钱要资助你,那个老板说也不是,后来你就问他,那么你觉得为什么郑书记非要在你这儿吃饭,那个老板后来说,我也很长时间不明白,但是他死了两年,我现在才想起来了,死了一年,他是让我感觉到我自己能养活自己,有自立的,能活下去,这件事情,我觉得是那个节目最感动我的东西,我找到了这部影片的一个核,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用自己的精神,去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这个东西,我觉得是郑培民精神里最重要的。

  正是他找到这样一个内核,所以郑洞天在他的影片中设计了很多感人的细节,比如有一场戏是郑培民在一个城门洞里给老伴买鞋的情景,简单的对白,朴实的动作,将一个省委书记的平民形象跃然于影片之中。

  董倩:像郑培民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成电影之后,您对他的预期是什么?

  郑洞天:我记得当年,我刚开始搞电影的时候,谢晋导演说过,就是一部他引用席勒的一句话,就是德国的那个伟大的文艺家、理论家、戏剧家,他说,一部最好的戏剧,所获得的不一定是闭幕后经久不息的掌声,而是闭幕后的剧场的静默几分钟后,观众席里轻轻发出的叹息。

  董倩:我那次在大庆,和很多基层的国企的一些干部,他们说,我们这些人天天辛辛苦苦地干,就觉得中国是会变的,中国越来越好,这个信念在你这部电影里得到了一种回应,他是为这个感动。

  《郑培民》是郑洞天的第十部电影。他先后导演了《邻居》《鸳鸯楼》《刘天华》《人之初》《台湾往事》等几部影片。从《郑培民》中人们既可以看到电影《邻居》《鸳鸯楼》的纪实风格,又能感受到《人之初》《台湾往事》中散文诗般的隽永。

  董倩:郑导演,就是有些人,有些电影导演是不大愿意涉足到所谓主旋律的这一块领域的,总觉得这是一个费力但是不是很讨好的工作,但是我们看您的轨迹,您以前拍过的《邻居》、《刘天华》、后来又《台湾往事》,到今天的这个《郑培民》,应该说走的都是一条主旋律电影的道路,我不知道您是主动去选择的,还是说别人安排您这么拍的?

  郑洞天:我拍完郑培民,很多记者说你以前是拍艺术片的,你怎么现在拍主旋律了,我同意你今天这个归纳,其实我从最开始就是主旋律,但是只是我拍《邻居》、《鸳鸯楼》的时候,还没有这个词,就是说90年代,就是80年代末期,我们才开始有这样一个说法,我记得当时最早的一个很全的说法,当中最后有一句话叫一切以诚实劳动换取美好生活的题材,都在这个主旋律范围之内,所以我一直不太觉得主旋律是一个框框,那么我自己的选择,就是说我永远要把自己和最广大的老百姓,就是最基层的老百姓放在同样一个地位,最近不断有人问我,说郑老师,你是不是说过在中国做一个导演,一定要骑车上班,一定要每个星期坐一次地铁,每个月逛一次自由市场,我说,我说过,我说过这个话为什么,有时候一个电影导演,特别是他作品有影响功成名就以后,他会非常荣耀,他让人都觉得很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我就告诉他们非常容易,你就忘掉了你是普通老百姓里出来的,包括你现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一个,但是有了那种境遇以后,你就会忘掉,你会淡忘,你会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些东西不用长,很快在你下一部电影里就会表现出来,你的选材,你的审美倾向,包括你使用的电影手段都会表现出,你和老百姓不太相通的这种东西,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主旋律其实是一件好事情,他应该成为绝大多数电影工作者,或者说文艺工作者的一个自己愿意干的事情。

  相关专题:央视《东方时空》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