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杨翁恋”是一处“人造景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6:0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郭松民 翁小姐和杨老师之间的事,原本不过是周瑜和黄盖之间的事,别人无权置喙。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杨老师在国人眼里是具有崇高地位的,他的行为也因此具有了很强的“外部性”:他会成为别人仿效的楷模。“杨翁恋”作为“第二次震撼”,其强度之所以不亚于当年杨老师夺得诺奖的“第一次震撼”,这是一个基本原因
对杨、翁二人来说,最强有力的理由就是“爱情”!是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除了翁小姐和杨老师本人,别人都不能代替他们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追问在这个回答面前都不得不戛然而止。但这个回答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天衣无缝、足以消除所有的疑问了呢?也不尽然。“杨翁恋”最大的可议之处就在于,虽然可声称没有违反爱情的逻辑,但却违反了自然的逻辑。 有网友感叹:“这事发生在名人身上就叫风流佳话,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叫老不正经。”话虽刻薄,却不无道理。夫妻年龄相差过大为何会被民众视为“不正经”?即因它是反自然的。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桃花要到三月才开、雪一般入冬才下等。顺应这些规律就是“正经”,悖逆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经”。翁、杨之间相差半个多世纪,你真的相信他们可达到琴瑟和谐的境界吗?中国80多岁的“老灵魂”多得去了,有几个能承蒙20多岁的“青春”如此垂爱呢? 爱情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就连翁父也说女儿作出了牺牲,只不过这种牺牲“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光荣”(12月18日《汕头都市报》)罢了。可见连杨老师的准岳父也不认为这真的是爱情,悖逆自然的特点又是如此的明显,民众会用什么理论来解读“杨翁恋”呢?最合理的当然就是“成本-收益”理论了。不是已有人以此为例再次证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了吗?杨、翁二人各自付出了什么成本,又获得了什么收益,网上有很精到的分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免得别人说我不厚道。但这样的“外部性”无疑会加速人的异化:更加把自己当成了工具和手段,更加丧失了个人的主体性。 由于悖逆自然,“杨翁恋”明显是一个“人造景观”:即便有爱情,也不合自然之理;若无爱情,就更不应该。这样的事偶然出现一次,倒无大碍,但不能成为常态。这里舆论的态度就非常关键!我们固然无权干预,但也不能无原则地予以赞扬。 民间舆论对“老牛吃嫩草”颇不以为然,其实是出自维护自然规律的一种本能,防止这样的婚姻大量出现可能带来的混乱。但一些论者对“杨翁恋”的激赏,却很让人费解——这就好比有人在后花园里堆了一座假山,然后命名为“珠穆朗玛峰”。这当然是他的自由,但如果谁真的背了氧气瓶来攀登,那岂不是要遭人窃笑吗?如果这时还有人煞有介事地向你证明这座假山的确高达8848米,那你就要小心了:这人的脑子八成是进了水! 相关专题: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订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