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南:奥运黑马的白马本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14:21 中国青年杂志 | ||||||||
在遍布经济动物的今天,作为“80后"的他行为如此独特,我们有些难以置信,于是,我们一而再地问他怎么会这样,他说:"我搞射击从来不是为了赚钱!" 实力不姓“幸运” 射击训练场上,在夏季40℃左右的高温天气里,穿着20公斤重的训练服,单臂托着
可是,获得奥运会射击冠军后,朱启南觉得苦不堪言。 因为他从没想到,当名人的滋味竟然这么难受——走在大街上再也不能无忧无虑地昂首阔步,到商店买东西要耷拉着脑袋遮住半张脸,在香港握手握到“肌无力”,在温州签名签到差点进医院——绝不是矫情,19岁的年龄还没学会那一套。 “我想回到从前,回到普通人,回到踏踏实实完全训练的朱启南!”在国家队射击中心,在前往泰国参加射击世界杯赛的前夕,朱启南接受采访时吐露了心声。 很显然,鲜花掌声并没有漂浮起年轻小将的脚跟,在我们采访后的几天时间里,世界杯前线就传来捷报:朱启南再获10米气步枪冠军。 这一成绩,不但捍卫了他的奥运会荣誉,更提醒世人实力不姓“幸运”。 没有谁能忘记奥运射击场上朱启南的经典动作:伸出一根拇指对着自己,表情丰富:我?第一? 是的,他是在向观众席上的教练常静春求证名次。 这个镜头传达给世人很多层次的内容:朱启南稚气可爱,朱启南未曾料想,不可思议,意外,幸运,黑马…… 据说朱启南获得奥运会冠军的第二天,温州市里就有许许多多的家长跑到市体校给孩子报名参加射击班。似乎拿个奥运射击冠军是件谁都敢想想,谁都可以想想的轻易之事。 其实,吓人一跳的成绩何止这一次! 有人早就发现了门道:凡有朱启南参加的比赛,无论大小,冠军从未旁落:2002年省运会冠军,2003年全国城运会冠军,2004年马来西亚亚锦赛冠军,世界杯泰国站冠军,从温州市到浙江省到全中国再到整个亚洲再到全世界--近两三年间,男子10米气步枪比赛场,处处响着一个名字--朱启南。 拿枪当玩具 即使拿着放大镜看朱启南,可能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不错,温州是财富之乡,是缔造富翁神话的地方,但人们大都忽略了,那里还有广大而贫穷的农村,朱启南就出生在山沟沟里。打个比方吧,朱启南获得奥运会冠军后,他的家乡沙头镇罗坑村为了表达对他的爱戴,奖励给他一座山梁上的“房子”,但这座房子估计十年八年后还只是一张图纸。 朱启南家兄妹三人,1984年出生的朱启南是家中老大。他的父母都没有读过书,因此,读书成为这一家人的共同热望。小时候的朱启南很调皮,上山赶牛下河捉鱼是他的拿手好戏。山沟学习条件差,父母带着仨孩子搬到了市里,那是1990年的事。朱启南记得,家中仅有的是五个人的车费。 但是他的父母不怕,他们借钱租了个小房子,父母开始摆水果摊。正是朱启南上幼儿园的时节,可幼儿园嫌他土不要他,朱启南只好在进城第二年进了刚成立的“温州水心小学”。因为是借读生,学校要2000元赞助费,卖水果的父母拿不出这么多钱,涩涩地向朋友借来钱送朱启南踏进了学堂。 朱启南很争气,全班只有他一个农村孩子,他当然是最穷的,但是他收敛起调皮,仿佛早早懂了事,功课门门优秀,是班里的好学生。 读完小学,朱启南顺利地进入初一。这时,他的两个妹妹也上学了,父母为了多挣些学费,到广州那边做服装配料生意去了。朱启南陷入“放羊”状态。 这个时候,温州市体校落成,正在广收学员。一天,体校的一位老师来到班上挑射击运动员,问大家谁想去玩儿?朱启南正歪头跟同学说小话,没听到老师的问题,但他见大家都举手了于是自己也举起了手,只听老师说:举手的同学周六上午集合。 周六上午,一伙同学如约骑车来到市体校。在一座楼的一个大房间里,晃动着许多训练的人,朱启南他们趴在窗户玻璃前,看到这些人穿着古怪的服装,手里端着的枪不时在砰砰地响着。后来他们捂着耳朵进了房间,小心翼翼地去摸放在地上的一排排枪,朱启南觉得好像来到了战争博物馆,感觉有些神秘。 负责招生的老师很快把这伙同学分了组,一伙儿去练手枪,留下的一伙儿练步枪。朱启南上去端起一杆训练枪,哟,还挺重的,有五六斤,他感觉自己细瘦的胳膊不堪其重,但他仍然爱不释手,瞄瞄准,扣扣扳机,觉得挺好玩儿的。 把玩半天,老师问:好玩不好玩?大家齐说:好玩!好玩明天继续来玩吧——老师热情地发出了邀请。 第二天,朱启南真的就又来了,不过,他发现,少了张三;再下个休息日,朱启南又准时来了,这次他发现少了李四,再下一次又少了王五……一个多月后,再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朱启南发现,来的只有他独自一个儿! 朱启南从小有个梦想,那就是威风凛凛当警察,腰里别着枪,好人见了敬,坏人见了惧。因为家境贫寒,整个童年时代,他没得到过一个玩具,所以,温州体校的这些枪,就暂时充当他的玩具以作补偿。 教练“踹”他稳住神 朱启南获得奥运冠军后,毕恭毕敬地站在教练常静春面前说:“教练,您的手机太陈旧了,换个新的吧。”说着,便双手奉上了他给教练买的新手机。 朱启南很懂事,他十分清楚,假如不是常教练时常扮演“黑脸包公”,他不可能成为本届奥运会年纪最小的射击冠军。 47岁的常教练已经从事了26年射击事业,曾经带出了蔡亚林、李杰等世界冠军,2003年开始带朱启南。在全国诸多选手中选中朱启南做弟子,有一个小插曲。 在上海的一次决赛中,已经开始点名了而朱启南还没有到场,大家都很着急到处找他。终于,朱启南匆匆赶来了,已经来不及多准备,上来就打,但他打的成绩不坏——一旁观战的常教练由此盯上了他:这小子,能如此稳当地处理突发事件,行!常教练真是火眼金睛,当年朱启南正是因为科学仪器测定他先天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才由业余体校打到了省队。 于是,“稳”成为后来师徒俩压倒一切要修炼的重中之重。 但是,毕竟年轻,体能的稳定并不代表心理的稳定。事实是,训练场上,朱启南常常犯急躁的毛病。 有个现成的例子,在跟常教练练了八个月后,朱启南在全国奥运会选拔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但,谁也没有想到,在5月奥运会热身赛上他只打了585环,排在了几十名之外,简直就是业余水平。究其原因:太在意结果忽略了技术,打得太急。常教练气坏了,先是狠狠地熊了他一顿,接着又推心置腹地跟他交谈了半天。最后,本着以观后效的原则,常教练还是争取让朱启南进入了最终的奥运会名单。 想不到,在中国射击队连拿两块金牌,第二天就该朱启南出战的时刻,朱启南老毛病又犯了:在训练场,他问这个问那个你打得怎样他感觉如何(这是射击赛前绝对禁止的行为),神态很是忐忑。这情景又让常教练想到了热身赛,他心里一阵发紧,赶紧把朱启南揪到一边:厉声吼道:“这是在国外,如果是在国内,我一脚就踹倒你!你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在晚间的预备会上,常教练又毫不留情地狠狠批了朱启南一顿——关键时刻要粹火加钢,常教练深谙这个道理。 8月16日,当朱启南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教练时,他看到教练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10米气步枪比赛结束的当天晚上,分获冠亚军的朱启南与李杰同住一个宿舍,他们把金牌与银牌交换着看啊摸啊说啊,24小时没有合眼,当然,他们的话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还是他们的常教练。 射击不是为了挣钱 当年,当朱启南在业余体校的启蒙教练说服朱启南的妈妈让儿子放弃上大学走专业射击之路时,他们用的理由是:他非常有射击天赋,打好了,可以被输送到省队去。 那时,朱启南已瞒着远在广州的父母打了一年枪。朱妈妈听过教练的话还是不明白射击最终是干什么的,但是,想到山沟里出生的儿子能到省城杭州去,她觉得这个理想已经蛮大了。于是,她依了儿子的选择,转身便忙着去打理自己的生意了——她要挣更多的钱,业余体校里的儿子仍然需要靠父母过活。 说来也许你不信,在业余体校,朱启南没有1分钱工资,2002年成为市训运动员每月只有100元的补贴,到2004年1月他进入国家奥运会集训队,每月有500元的补助,奥运会前一个月朱启南转为正式队员,打奥运会时朱启南刚好领了一个月的工资860元......朱启南没有什么钱,他说,他也不需要什么钱。 在他获得奥运会冠军时,有个记者采访他,向他透露:你可以得到国家20万元的奖励。"啊,20万元,那么多!"朱启南当即吃了一惊。他即刻给国内的妈妈打电话说:想把这些钱给捐出去。妈妈同意了。 有人说,每个奥运冠军都是百万富翁,但朱启南不是。他从电视里看到家乡遭遇台风捐了10万元,想到自己在农村上学时的困难又为"希望工程"捐了10万元,为更新他奥运冠军的摇篮温州市体校的陈旧体育器材他又捐了10万元,还有10万元要捐给村里修路规划......朱启南共有多少个10万啊? 在遍布经济动物的今天,作为“80后"的他行为如此独特,我们有些难以置信,于是,我们一而再地问他怎么会这样,他说:"我搞射击从来不是为了赚钱!""国家培养一个射击运动员的成本比这个高多了,我们每打出一颗子弹就相当于打出一支中华烟,而国外运动员都是要自掏一半腰包的!""钱多了我不会觉得多,钱少了也不会觉得少!"--永远是笑眯眯的神情,那样拳拳,又那么自然。 朱启南是黑马——这是他的年龄;朱启南更是白马——这是他的资质。(采访-本刊记者 韩春丽)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