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西开出国内最高矿难赔偿 整治煤矿安全用重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18:38 新华网
山西开出国内最高矿难赔偿整治煤矿安全用重典

  近年来,全国煤炭市场走高,个别煤矿忽视安全,组织超能力生产。这是一家山西东部一乡镇煤矿的出煤井口。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山西开出国内最高矿难赔偿整治煤矿安全用重典

  这是某煤矿与矿工签定的用工合同,上面明确写着,如矿工遇难,一次性处理的最高限额为两万五千元。



山西开出国内最高矿难赔偿整治煤矿安全用重典

对于在煤矿上“刨食”的广大农民矿工,虽然井下充满着危险,但每月上千元甚至两千多元的工资,使他们“欲罢不能”。


  当湖南、湖北等地的遇难矿工家属带着20万的"巨额"死亡赔偿金和亲人的骨灰,心情沉重地离开山西省盂县时,他们或许还不知道,他们所领取的赔偿金,已经创造了目前国内遇难矿工赔偿的最高标准

  尽管再高的标准、再多的赔偿也无法换回矿工的生命,但相对于全国各地遇难矿工普遍只有1万至5万元的赔偿标准,此次矿难遇难者家属所获得的"巨额"赔偿,却足以令煤炭行
业的矿主们为之一震。

  然而,20万元死亡赔偿、这一目前国内最高的死亡赔偿金额,能否唤醒人们的安全意识,从而扎紧煤矿安全生产的"篱笆墙"呢?

  近年来,全国煤炭市场走高,个别煤矿忽视安全,组织超能力生产。这是一家山西东部一乡镇煤矿的出煤井口。

  33名遇难者获赔660万元

  记者12月16日从盂县人民政府获悉,在"12·9"矿难善后处理工作基本结束,33名遇难矿工的家属共获煤矿赔偿660万元,每名矿工为20万元。据了解,这是截止目前国内赔偿遇难矿工的最高金额。

  12月9日下午4点20分左右,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南娄镇工业集团下属的大贤煤矿三坑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71人作业,其中38人先后升井,33名矿工遇难。发生事故的煤矿四证齐全,年生产能力约15万吨左右。

  与盂县矿难相对应的,是此前全国各地(包括山西在内)赔付给煤矿遇难矿工的1至5万元赔偿金。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煤炭行业每年死亡人数接近6000人,此行业从业人员以农民工居多,由于全国各地经济水平不等,遇难矿工获得的赔偿金通常只有1至5万元。

  类似的情况,在大贤煤矿三坑也有体现。在煤矿今年年初与矿工签订的用工合同上,明确写有"如乙方(指矿工,记者注,下同)井上遇难时,家属因特出(殊)情况要求一次性处理的,甲方(煤矿)可视实际情况,在最多不超过两万五千元的幅度内予以一次性处理。"这就意味着,如果这名矿工不幸遇难,他的家属最多只能拿到区区两万五千元的死亡赔偿。

  而就在赔偿前几天,矿上的一些生存矿工和部分遇难者家属对能拿到多少赔偿金,心里也没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对没有想到会是20万元之巨。

  近年来,记者曾多次参与报道煤矿事故,地方政府和矿主赔付给遇难矿工的死亡赔偿金虽然一直在增加,但数额最高没有超过10万元。而据一些熟悉情况的安监人员介绍说,许多小煤矿实际的赔偿标准相对较低,有的仅仅2万元,甚至只有1万元。

  当得知盂县"12·9"矿难遇难矿工的赔偿"高达"20万元时,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媒体纷纷以"创全国赔偿遇难矿工的最高金额"等为题进行了报道。有媒体评论说,"盂县矿难中遇难的33名矿工的家属都可以领到20万元的赔偿,比起此前发生的一次次矿难,对这些家属也算是有了个较好的交待。"

  阳泉市副市长陈继光说,盂县矿难遇难矿工每人获赔20万元,是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执行山西省政府决定的表现,更是贯彻了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遇难矿工大都来自农村,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和全家的顶梁柱,他们不幸出了事,决不能让他的家庭因此而失去经济保障,生活陷入困境。"这是善后工作人员共同的心声,诚如斯言!

  强制高额赔偿:让"买棺材比买药便宜"成为历史?

  应该说,此次高额死亡赔偿金的赔付,得益于山西省政府于今年11月30日出台的《关于落实煤矿安全责任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规定》。该《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发生死亡事故时的,矿主对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每人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山西省从今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此项新规定,12月9日发生爆炸的大贤煤矿三坑,是山西省第一个执行此项赔偿标准的事故煤矿。

  近年来,国内煤炭供应形势趋紧,个别地区、个别煤种甚至出现供应短缺,一度低迷的煤炭市场开始全线飘红。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煤矿经营者往往忽视安全组织超能力生产、甚至私挖乱采死灰复燃,作为煤炭主产区的山西省,当然也存在这些情况。

  与煤矿业主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赢利相比,遇难矿工区区几万元的死亡赔偿,根本不成比例。所以,财大气粗的煤矿老板们,并不特别担心煤矿出事死人,因为他们"赔得起",死亡赔偿根本动摇不了他们的财富根基。

  一位安全监管人员说,在低赔偿标准下,矿主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心态:买棺材比买药便宜的多。这其实是一种漠视矿工生命的态度,这种态度将直接影响煤矿经营者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他们会心存侥幸,不愿主动增加安全投入。

  此次山西省"祭"出重"典",强制性提高死亡赔偿标准,根本目的就是扭转矿主淡漠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知道并尊重矿工的生命,并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增加安全投入,加强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而令矿主们心惊胆寒的是,山西省同时规定,凡是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乡镇煤矿,将被依法吊销有关证照,由政府收回采矿权重新公开拍卖。这就意味着,如果发生事故,矿主在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遇难矿工进行高额赔偿,而且还将被"红牌"罚下。

  增加安全投入:扎紧煤矿安全的"篱笆墙"

  屡屡发生的煤矿事故,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生产的安全根基不牢固,隐患自然无法消除,事故就不可避免。

  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煤矿3856座,其中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约占矿井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些小煤矿生产力水平低、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投入的不足,是导致这类矿井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一些国有重点和地方煤矿在内,全省煤矿目前的安全欠帐高达138亿元。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曾组织有关部门对全省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进行检查,发现一些煤矿"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火、防瓦斯)设备不到位,管理也存在严重隐患。如通风系统混乱,风量严重不足;矿井安全欠帐多,一些设备的仪器、仪表和保护装置没有配备齐全。

  《规定》出台以后,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强制性提高死亡矿工的赔偿标准,就是要警示、引导煤矿业主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煤矿安全水平,维护矿工的生命财产权益。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王宏英认为,单单提高死亡赔偿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应该变事后的"强制裁"为事前的"硬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山西省一直在探索建立这样的安全机制,如对现有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推行采矿权有偿转让、建立煤业大集团,对小煤矿实施正规采煤方法改革、严厉打击非法和违规采矿等。

  今年11月,山西省正式出台规定,要求境内所有煤炭生产企业必须单独提取安全费用,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标准为每吨10元,其他的煤炭企业吨煤15元;外省在山西开办煤矿(包括参股、控股、合作、独资等方式),比照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吨煤提取15元。全省预计每年可至少提取60亿元安全费用,这些钱绝大多数将用于煤矿的安全投入。

  为加强瓦斯管理,减少井下瓦斯事故的发生,山西省还初步建立了省、市、县、矿四级瓦斯监控系统,全省目前约有2500个煤矿已纳入了在线监控管理。

  "只有前期的安全投入到位,中期的安全管理正规,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矿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死亡赔偿金这样的强制性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王宏英说。

  重庆籍矿工王云峰称自己是"走南闯北的老煤矿",盂县"12·9"矿难发生时,他正在邻近的一家乡镇煤矿打工。此前,他既在贵州等地的正规煤矿挖过煤,也曾在多家小煤矿下过井。他说,"下井挖煤就是'三个煤块夹片肉'!怕归怕,煤还是要挖的,因为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元呢,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辛辛苦苦下煤井"刨食"、时时刻刻为安全担忧",这是绝大多数农民矿工的真实心态。但在安全生产建设方面,他们永远是弱者,无论何种条件,他们从来都是被动的接受,包括此次20万元的高额死亡赔偿。

  主动权在作为经营者的煤矿和监管者的政府。因此,抓煤矿安全,关键在于煤矿经营者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加强安全监管、制定并执行保证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应予以足够关注,发挥监督作用。

  只有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才能共同扎紧煤矿安全的"篱笆墙","少听爆炸声、不要带血煤"的良好愿望才能变成现实!新华网山西频道 陈忠华 聂焱 摄影:陈忠华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