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警探当美国警察续:在美国随时感受种族歧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3:15 北京娱乐信报
中国警探当美国警察续:在美国随时感受种族歧视

《我在美国当警察》,作者石子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警探当美国警察续:在美国随时感受种族歧视

签名售书场景。


中国警探当美国警察续:在美国随时感受种族歧视

让华盛顿监狱里最邪恶的犯人都胆颤的石子坚。


  写书想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美国

  记者:当初为什么选择出国?

  石子坚:当年我还算是个有抱负的青年吧,看到许多不公的社会现象,却无能为力,就很难受,便想出国去学些东西,也算是一种逃避吧。

  记者:那又为什么选择了当警察呢?

  石子坚:我在国内从事的就是这个领域,出国申请的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刑侦硕士学位,毕业后找工作也是相关行业吧。

  记者:当今华人不管是留在海外还是回国发展,往往都是选择财经或科技领域,你的选择好像不同。

  石子坚:这也正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吧。许多人拼命挣钱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比较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美国的社会福利比较好,那儿确实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可我的生活理念是,即在某个国家,就应该进入主流社会,让自己的生活真正融入那个环境。我想这与金钱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

  记者:那你怎么理解这个主流的含义?

  石子坚:我认为是享受那个社会的种种便利与先进的同时,能承担相应的义务,为社会的稳定与进步起一定作用。

  记者: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是怎样的?

  石子坚:我在序言里都写到了,当时是几个朋友的建议,回首16年来的经历也确实有话要说,就试着写了,我想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美国,而非某些影视剧中写的那样只是华人身边的美国故事。

  记者:写作对你来说有没有难度,以前也写过东西吗?

  石子坚:以前也写,都是些政论性的或专业性比较强的论述,比较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这次写作完全不同,许多东西要付诸纸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朋友和出版社的鼓励下,我就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写这本书。好在我不需要找素材,也不需要积累什么东西,都是自己所经历的东西。

  真实的警务活动远比大片里的枯燥

  记者:在美国做警察与国内有什么不同?

  石子坚:跟国内的执法权不太一样,美国那边警察就是警官,不像国内分交警、刑警那么细,美国是一警多能,执法权限更大一些,从家庭暴力、青少年逃家,到所有刑事、治安都有权力管。

  记者:是否如《纽约大劫案》等电影大片里的警察那样?

  石子坚:那是在好莱坞塑造比较成功的警察的形象。但是真实地讲,我们每天的警务活动确实是枯燥无味的,我们驾着警车在所规定的防区里面巡逻,处理一些从小到大、从温和到暴力的案子,在我的书里都讲到了,比较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作为美国警察的警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支持、必备的法律知识以及警务的技能。

  我也看警匪片,特别是好莱坞大牌比较有名的警匪片,因为有懂警务的专家给他们做顾问,无论是警察日常生活、举止言谈,特别是他执行警务当中的一些专业的行动都比较规范,美国警察也喜欢看这样的东西。相对我们国内的影视作品,往往会在武打场面中请一些专业的顾问,但是在警务与警察形象方面,往往忽视正规的细节,让人看着警察不是很真实。

  记者:当你执法时,面对华人与“老外”,你有没有不同的心态?

  石子坚:当然有。面对华人同胞,我更多的时候会先从理解的角度去看待他,比如在监狱当狱警时,一个中国犯人想多吃一盘炸鸡,向我求情,我想到他漂洋过海地去蹲监狱,远在国内的家人或许都不知道,对他的同情就会让我答应他。在机场有中国女孩携带9000美元现金准备回国被盘查差点遭到没收,我理解她一美元一美元攒钱的不易,帮她讲情后放行……

  记者:在那边吃了那么多苦,后悔吗?

  石子坚:作为一个警察来讲,不是一个太困难的职业,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特别是作为第一代移民,我为实现这个目标,确实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我对自己所付出的并不后悔。经过这十多年的磨炼,完全通过美国的专业司法法律教育,从发案一直到整个的审判、最后的监狱管理,以及最后把犯人放出去,也就是说整个刑事司法体系我都经历过,将来无论是继续在那边还是回国,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我不后悔。

  在美国当警察随时感受到种族歧视

  记者:在写这本书之后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一些变化吗? 

  石子坚:我现在刚回来两三周,我希望或者期待将来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国内现在也面临在警务工作和司法工作与国际上的接轨,同时也面临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时候我们要向世界展现我们的环保、我们的场馆设施、我们的文明风貌的同时,也要向国际上展示中国警方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安全保卫这方面的水平,我希望能有一些机会,我能够把在美国这么多年的所学进一步扩展到国内的刑事司法领域里来,那将是我非常快慰的事。

  记者:作为华人在美国当警察,你感受到种族歧视吗?  

  石子坚:随时随地都会有这种感受。把这个问题简化一点说,像两个人赛跑,我跟他们并不是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如果是同一个起跑线,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就应该像他们一样沿着自己的目标去跑了,我不行,我要在原地等待五年,等待五年以后人家已经往前跑出很远了,要加入美国国籍后我才能去追人家。不是吗?原来班里不如我的人,也进了联邦调查局工作,我只能在监狱里当狱警再等五年。而且我在跑的过程中还有语言、种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需要磨合、接纳,包括传统对华人的偏见,有很多手铐和脚镣在我身上绑着,我不能放开跑,我在这种情况下起跑受限制。

  比如,有一次我纠正交通违章,那个越战老兵对亚裔有很深的偏见,我给他开完罚单以后他用恶毒的语言跟我争辩,但我还是用很专业的语言说你可以到法庭上起诉,他把罚单团成一大摞摔在我的脸上,一边摔一边骂:“这不是中国,你滚回中国去。”

  我们有一个原则是“骂不还口”,但是在美国,后一句话是“打一定要还手”,因为动手已构成对身体的侵害。我当场把他打在地上,不到一分钟来了八辆警车,把他铐起来,当时放在监狱里面,后来这个人按妨碍公务判了一年有期徒刑。美国人中也不乏正义者,当时在现场就有两个白人站出来把名片递给我,说当时的一幕他们都看到了,是他先出的手,要出庭的话他们两个人可以作为目击证人出庭作证。

  当美国警察只是一个阶段的目标

  记者:除了美国名校的系统理论知识,还有不可多得的各种实战经验,学识为什么不回国来效力?

  石子坚:要回答为什么不回来,就像回答当时为什么走一样,我当时为什么走呢?我们总讲奥运精神,什么是奥运精神?那是一种竞赛精神,这种竞赛就是要为每一个竞赛者提供一个均等的机会,它并不是来一个伯乐或者一组伯乐说这个金牌该给谁我们就评选出来给谁,那样的金牌是选出来的,而不是竞争出来的,奥运精神就是体现竞争这一公平的游戏规则。

  如果当时在国内有竞争的机会我为什么到美国去竞争呢?如果我回来能把我的才识与技能在我这个行业里面像赛马一样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有这种空间,我为什么不回来呢? 

  如今在那边生活也算稳定,妻子做旅游生意,女儿大学马上毕业了,我倒要真该好好考虑自己的下一步怎么走了。我并不觉得当美国警察就是实现了我的最大人生理想,那只是一个阶段的目标而已。

  记者:此次回国,各大城市都在邀请您去演讲签售,媒体更是极为关注,听说不少高校也有意聘请你做教授,是否离回国之路又近了一步?

  石子坚:还要看具体洽谈吧,但我感觉真能发挥我的才智,给我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我会考虑接受的,我永远不会像某些“海归”那样,把收入当成惟一的尺码。

  采访手记

  他,是李月英的追随者

  16年前,他把自己从黄土地上连根拔起,移栽到美利坚的“黄油”上。

  16年来,他经历过所有海外挣扎者的精神撕裂与肉体折磨,却没有如常人一般打拼过后找份高收入的差事,买大房、名车过着小富即安的“华侨生活”。凭一身功夫、过人智慧与向善疾恶的天性,石子坚选择了做一名代言正义的警察。

  啃着方便面攻读的刑侦硕士、让犯人群殴致半死的狱警、比赛中夺魁的美国特警……这位第一位成为美国特警的中国内地留学生,获得了异族人的赞叹与嘉赏的同时,他并没有太多快慰:美国给我的只是一个赛马的机会。他的内心无时不在“美籍”与“华人”这两个词汇间徘徊: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是美国公民但不是美国人,他游离于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之间。

  上周,在西单图书大厦的签售现场,一身美国警察装束的石子坚的出现,让许多读者感到新鲜,以前只在电影上看到过的美国警察真的来到了他们身边,而且他有着一张中国人的脸!不知是否因为见识了太多社会症结,他不乏英气的眉宇间有些严肃,甚至是忧郁,即使面对读者与记者的溢美之词,那笑容也是客气的礼节式的。偶尔有陌生的中国同行出现,交谈时他脸上的笑容才让人感觉到一点儿由衷的放松与亲切。

  我们把采访时间约定在新浪网与他的访谈后,地点是他下榻的酒店。还未开始聊,他很绅士地微笑着征询我的意见:“我能先到楼下上几分钟网吗?我想看看除主持人问到的,网友还提了哪些问题。”一起去上网,浏览时看到除了不少人的鼓励与钦佩之词外,也有些不理解的声音在上面,比如“你作为中国人却为美国人效力,你不觉得尴尬吗?”等等,对此,石子坚看了,只是宽容地笑笑,并不做任何辩解。

  到采访时,不等我提问,他第一句话就是:你如果要写稿子,其他都可以不再赘述,关于我的经历书里都有,有一点一定要写,那就是:我非常爱我的国家,在国外16年,我拥有这么多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难道我只满足于当一名美国警察吗?不,我非常想把这些本事都用在中国的刑侦与司法建设上来,可是,哪儿有我的机会?我回来干吗?当一名喝过洋墨水的警察?

  他拿出一份世界周刊,那一期上同时刊载了两位华人:张亚勤与李月英。前者是他的华盛顿大学校友、微软全球副总裁,人人都叹服的科技精英;后者是1912年出生在美国、第一位驾机参加二战的华人女飞行员。“美国华人中不乏有效仿杨振宁、张亚勤的,而像李月英那样,在改变华人形象,打入主流社会的崎岖山路上默默攀登的人就为数不多了。从政、从军、从警,许多华人望而生畏,就因为我们是黄皮肤,要克服的困难太多了……我是李月英的追随者。”三十多岁的李月英与哥哥双双以身殉职,其家人为买墓地都遭到白人的拒绝,就因为他们是黄皮肤,“最后李家还是胜诉了,兄妹双双被埋葬在面水迎风的斜坡上,以象征他们无俱风吹,无俱水涛的真实人格……”说到这儿,这位美国东部跆拳道冠军,让华盛顿监狱里最邪恶的犯人胆颤的硬汉,落下了热泪。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他的严肃与忧郁,他16年来咀嚼着清贫,踏遍荆棘要找到的出路,并没出现,这位星条旗下的美国警察,仍是满腹故国情怀。他,仍在为业所苦。他的路,只走了一半。信报记者 李冰/文 李方宇/摄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