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郁知非—足球大佬的F1加速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7:06 时代人物周报 | ||||||||
郁知非 玩过了足球玩F1,玩过了F1郁知非又瞄上了GP,他前几天忙着在重庆推5月份将要在上海举行的GP大赛——世界摩托车最高级别赛事。重庆是中国摩托车之都,跑到这里来“卖”GP,郁知非心里明明白白。他想让全中国的人体验速度的激情。 郁知非,当年的上海申花队老总,现在的上海国际赛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将F1赛事引入中国,成为2004年中最引人注目的体育商人。F1在当年成为中国体育界时尚界的
他的生意,永远成为众人谈资的焦点。 2004年中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和迅速崛起让这个行业内的老大们从江湖英雄摇身一变成为金光灿灿的财富新生代。 郁知非的账算得很清楚:2004年,他倾力打造的F1上海站比赛虽然只有仅仅三天,但有数十万人因此蜂拥至上海。F1让上海在那三天在表面上呈现出了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全部特征。 “不算其他相关产业的收入,上海站的门票收入和为周边地区带来的收入也至少在20亿以上。”郁知非小心谨慎地估量。 郁知非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撤出足球经济后,中国足球产业陷入巨大危机,而他赚足了钱之后已经舒舒服服地开始寻找新的赢利行业了。 2004年,郁知非就当自己是赔本赚了个大吆喝。F1虽然收入了20多亿,但是“烧钱太多”也成了各方对他诟病的起因。 根据英国《F1商业》杂志的数据,上海购买举办权费用每年为3000万美元,而同样在今年第一次举办F1的巴林只付了1800万美元,日本站只有950万美元,马来西亚高一点,也不过1500万美元。而总体来说,上海市政府在F1上总投资竟然接近50亿元。 向组委会出售举办权的FOA公司老板埃克莱斯通甚至还想在中国再找一个城市也办F1,因此上海F1未能利用FOA急于打入中国市场的心态砍价,是大众批评郁知非的最大把柄之一,据说中方在这次购买行为中并没有还价就直接接受了,这个价位几乎是F1历史上的最高记录。 F1上海组委会的负责人毛小涵称3000万是“物有所值”。即使是卡特勒也认为F1肯定能促进上海以至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而事实证明迈凯轮等造访中国的车队也开始与本土企业探讨产品零配件的生意。 而郁知非也决定在明年停止这种赔本赚吆喝的行为,他已经拿到了今后7年的GP大赛中国站举办权,取得了GP几乎所有商业开发权和外卡发放权,这对中国的摩托车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诱惑。 “GP肯定会赚钱”,是郁知非目前的自信。 所在行业:体育业 未来前景:飙升。2005年上海国际赛场有限公司将继续引入多项国际顶极赛事,而2005年F1的收官大战也有望在上海进行,郁知非的财富之路才刚刚开始。 新贵语录:“短期内我们并不考虑F1赚钱与否的问题。但对于我们即将推出的世界摩托车GP大赛,我们有相当的信心将它做成盈利的赛事。” “我以前在申花的时候,外援加教练预算肯定不能超过200万美金,不然我就急了。就像我们请舒马赫一样,即便是大牌你也要想办法减少他的费用。” “100美元能住到就不错了,现在想花300-400美元住一晚都不太可能了。”——F1期间郁知非这样安慰一位抱怨酒店涨价的记者。 质疑声音:F1烧钱太多,成本何时收回令人担忧。 《F1商业》的资深记者马克·卡特勒:“与欧洲各站比赛相比,上海几乎付出了3倍的费用购买举办权,有点不可思议。” 个人财富画像 1993年,郁知非成为申花俱乐部老板,投身足球进行“八年抗战”。他运作了迄今最成功的一场商业比赛,申花与曼联之战净赚2000万元。 他以一年1千万美金的历史最昂贵的价格出售了球队的胸前广告。他创造了中国足球最高的年度门票收入——一年超过1千万;他打造了中国最气派的球迷会馆——申花足球总会。 2001年他说自己“无力打造一支成功的足球队”,黯然退出。 淡出足球界后3年,他成为了中国“F1教父”。(本报记者 孙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