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专家预测中国海域不会发生大海啸(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08:58 环球时报
专家预测中国海域不会发生大海啸(组图)

地震示意图(新华社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专家预测中国海域不会发生大海啸(组图)

幸免于难的杭州游客黄晨、黄启宇(右)夫妇。本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杨讴摄


  海啸中的中国人

  在这次印度洋大海啸中,迄今除一名台湾游客在泰国遇难外,还没有其他中国公民死亡的报告。已经确知的消息是:遇难的台湾游客来自高雄,名叫廖风顺,因海浪冲击头部身亡。另外,在泰国有7名中国公民受伤住进了医院,但他们的健康没有大碍。

  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相关各国的使领馆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启动了紧急救助机制。领事司专门设立了热线电话010-65963511,方便公众查询受灾地区中国籍亲友的情况。记者从12月27日开始多次拨打这个电话想了解有关情况,但电话一直占线,可见其繁忙异常。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也公布了同样性质的热线电话和手机:0066-1-8214771、0066-1-9840658、0066-9-7700836。使馆的张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已经有非常多的人打进了电话,告诉使馆他们有亲友在泰国,并且留下了名字,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公民都有。大使馆对这些情况一一进行了登记。在这些人中,旅游者占了绝大多数,现在已经找到的有10多人,还有一些人尚未联系上。至于究竟有多少人还没有找到,张先生说,没有准确的数字可以告知,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多数是自己来泰国旅游的散客,找他们相对要困难一些。而成团的游客问题都不大。

  到泰国旅游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带着手机,但不少人并没有开通国际漫游服务,所以电话打不通。张先生说,目前在普吉岛,手机的通话效果不太好。中国驻泰国使馆的公使衔参赞潘广学和中国驻宋卡总领馆的华锦洲总领事等人,12月26日晚就直奔普吉岛投入抢救工作。

  12月27日7时45分左右,上海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的两架班机运送200多名旅客从泰国受灾最严重的普吉岛安全飞回上海。而12月28日晚7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飞机将专程放空飞到泰国普吉岛,接回由香港中旅、康辉、北京中旅三家旅行社组团的170名北京游客。

  李连杰抱着女儿逃生

  在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度假的,还包括国际影星李连杰。圣诞节期间到这里度假的李连杰下榻在紧挨大海的高级酒店里。海啸发生时,李连杰等8人正在房内休息。海水涌入后,李连杰反应迅捷,起身就向外撤。

  逃生过程中,李连杰4岁的女儿险些摔倒,多亏他眼疾手快,一把抱起女儿不停步地朝外冲。此时,房间里的海水已经使家具浮了起来,李连杰在奔跑中脚部撞到了这些硬漂浮物,受了点皮肉伤。

  成功脱险后,李连杰一行住进了远离海边的酒店,随即就打电话给香港的朋友报平安。他们损失的只是大件行李而已。由于马尔代夫的机场已经关闭,这位武打明星还要在当地滞留几天。根据可靠消息,还有一个中国旅行团在马尔代夫天堂岛上,共有21名游客。该团原定从天堂岛飞往新加坡转机回国,但由于新加坡机场暂时关闭,他们必须等待航班恢复正常。

  在斯里兰卡,一个从上海出发的旅游团困在皮皮岛上,这个团的游客和导游共有28人。该岛目前几乎处于“被淹没”状态。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正努力与该旅游团进行联系,营救工作正在展开。

  旅游继续预定,航班照常起飞

  中国国旅公司有关人士说,此次地震和海啸不会给公司造成太大损失。发生海啸时,国旅远在泰国普吉岛旅游的客人不多,目前这些客人都非常安全。另外,新年只有3天假,是出国旅游的低潮,去东南亚旅游的人不多,要求退团的只有五六十人;对那些没有退团的,公司则继续安排旅游出行。同时,公司还接受春节期间旅游的预订。这位人士说,这次海啸对旅游业的影响,现在还看不出来。中国人可以出境旅游的地方很多,东南亚去不成了,可以到其他地方去。

  国旅北京分公司的有关人士则告诉记者,这次海啸对他们的直接影响就是旅客提前返程。发生海啸时,公司有两个团正在泰新马的线路上,一个团25人,一个团10人。现在10人团继续旅游,25人团在曼谷机场,要求提前回国。这批旅客28日已安全回到北京,公司正在协商解决每个人的机票款。如果说有损失的话,这可能就是公司的直接损失。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闻发言人王永生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告诉记者:“这次海啸对国航航班没有影响。”他说,在印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国航没有飞到那里的航班;印尼、泰国的机场并没有受到地震或海啸的影响。由于前往泰国等地的游客减少,这对航空公司可能会造成一些影响。影响有多大还很难说。

  远洋航运一切如常

  中远集团有600多条商船航行在世界各大洋,主要负责我国的远洋运输,在此次海啸中,中远集团毫发无损。中远集团安全技术监督局总经理王金祥告诉记者,这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性。

  据介绍,在海啸发生的海域里,当时并没有中远的船只或船队在航行。中远在斯里兰卡有一条商船停泊在港,但巧的是停在斯里兰卡的西海岸,没有受到东海岸海啸的影响;在巴基斯坦有一条商船,但也停泊在港,没有受到影响。

  王金祥介绍说,中远船员平时受到大风大浪的考验很多,素质较高,危机处理能力强。在船员看来,海啸其实就是浪大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会千方百计让船顶着浪航行,不横向受浪,以保证航行安全。此外,船上货物摆放合理,牢牢固定,以保持船体重心平衡。

  不少人担心此次海啸会影响我国石油、铁矿砂等能源与原材料的运输。王金祥说,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海啸发生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很快就过去了,对海岸上的设施影响较大,但不会对中远的货物运输造成影响,也不会对外贸运输造成影响。

  很难影响对外贸易

  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今年头10个月我国与受灾国的贸易情况分别是,印度108亿美元,印尼108亿美元,泰国137亿美元,斯里兰卡5.6亿美元,马尔代夫654万美元,累计贸易总额为358亿美元,占我国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足4%。

  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徐长文说,这次受灾的国家与中国贸易额不很大。受灾地区没有波及首都或重工业区,对这些国家的生产与消费能力没造成重大损害,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国内企业也不要小题大做,或是夸大公司的损失,或是宣扬从这场灾害里又发现多少商机。这都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专家于福江告诉记者,今年海洋灾害大约给我国造成54亿元的损失,主要是风暴潮造成的,海啸造成的经济损失有限。此外,中国是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的成员国,能及时得到相关的海啸情报。

  大陆沿海遭遇海啸的可能性小

  此次大海啸促使人们考虑:中国会不会发生灾难性的海啸?中国海洋预报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员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中国大陆沿海遭遇大海啸的可能性非常小。

  海啸分越洋海啸和本地海啸两种。并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发海啸。总体上说,海底发生地震的频率要比海啸发生的频率高得多。只有当海底地震、火山喷发造成了海底塌陷滑坡、地裂缝剧烈运动,海水水体中才会产生能量巨大的波,传播出去就形成海啸波。这位研究人员解释说,通俗地讲,海啸和海底运动的纵向位移密切相关,而横向位移则和海啸的关系不大。

  虽然中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但从中国海域的海底地质构造看,极少会发生导致海底地壳纵向位移的地震。唐山大地震那么厉害,也没有引发海啸。黄海、东海、南海海底的特点,决定中国海域中几乎不会发生严重的本地海啸。

  越洋海啸是发生在深海的海啸。海啸波在深海中传播,能量损耗很少,所以智利的大海啸可以传到日本东部海域酿成灾难。这次印度洋海啸波及范围这么广,也是这个道理。

  但中国有岛链保护,海啸波通过岛链会损耗大量的能量。同时,中国有宽广的浅水大陆架,海啸波在浅水中移行,能量将发生巨大损失。专门的试验显示,越洋海啸传播到中国近岸,能量将损失90%以上。1960年太平洋发生大海啸时,日本的浪高为7至8米,而我国长江口的浪高仅20厘米。

  如果说中国有什么地方会受海啸的危害,那就是台湾。因为台湾的地理条件中没有上述特点。

  综合各种历史资料和现代的科学观测,从公元前47年到2002年,中国一共发生过29次海啸。其中9次肯定是海啸,13次为高度可疑的海啸。这些海啸基本上都不具有危害性。国际上的海啸等级叫作渡边伟夫等级,从-1到4共分6级。4级最高,波高不小于30米,造成500公里以上的岸段严重受损。-1级最小,波高低于0.5米,没有或只有微量损失。中国的海啸绝大多数属于-1级。只有台湾附近海域在1867年发生过2级海啸。

  不过,国际上的海啸专家还是把中国列为海啸的危险区之一,特别是台湾海域和印尼北部的南海海域,原因就是中国处在西太平洋地震带上。

  中国目前的海啸警报系统是和风暴潮的预报系统一体的,大陆有4个验潮站,香港有1个验潮站,台湾有2个验潮站,验潮数据传送到国际上的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海啸预警只对躲避越洋海啸有作用,对本地海啸,预警还来不及。

  海啸对海上的船只不会造成危害,因为海啸波是长波,波长有数百公里,而船只的航行速度最多也就每小时几十公里,所以根本感觉不到海啸波。(本报记者 程刚 石华)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