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地主"诞生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17:02 南方周末 | ||||||||
种粮大户李来锐 □本报记者谭林郭维洪 近两年,西凤村尝试对农村推行了2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改革。不愿种田的农民的承包土地由村集体收 回使用权,交给其他愿意种田的农户经营或由种植专业户统一经营。农田又成为他们心目中的“香饽饽”。
“准地主”史无前例的丰收 李来锐是广东潮阳西凤村今年新诞生的“准地主”。他从村里租来的那片39亩沃田今年给他争了气,亩产高达60 0公斤左右,每百斤价值八九十元。对李家来说,这就算“发”了。 “这如果放在旧社会,‘地主’的帽子早给扣上了!”李妻打趣地说。远的不说,就在年初村里未实行耕地调剂之前 ,李家四口人按“人均三分地”计算,也就得个一亩二分地。李来锐在镇上一工地当施工管理员,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 ,足以维持这个农户之家的生活开支。以往税收重、粮价低,一年到头付出的人力和肥料可以说是白白地扔在地里,农民种田 就像是做赔本生意。 如今,李来锐却主动选择了重返田园当起了耕种大户。与村委会签订了4年合同,首期付两年租金4600元,李来 锐就拿下了这39亩地4年的耕种权。39亩地,相当于以往100多个村民的份额,称他为小“地主”毫不为过。今春先行 拿到的十亩地播下秧苗,另有十亩地种上香蕉。进入六七月正是夏收时节,首批收割的稻谷已晒干6000多公斤,贮存进李 来锐家中的临时仓库里,今年粮价上涨,钱就来了。 李来锐算了算账,除去雇人耕田、收割、化肥等费用,每亩地一造就有200元的收入。 “租田”造就了“大种田户” 这种农田使用权收归集体,再实行“租田”的做法在潮阳造就了一个全国种粮大户——马四弟。 潮阳和平镇人马四弟此前以养虾蟹为生,2000年前后,他看到了种粮可能产生的利润空间,但是由于没有大面积 土地,根本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的设想。西凤村的“农田调剂”之后,许多村子都有意识地效仿西凤,将所有抛荒的土地收归 集体,然后在政府的引导下,租给了马四弟。马四弟告诉记者,他现在租用了潮阳区谷饶、铜盂、贵屿、峡山、胪岗五个镇几 乎所有的抛荒农田,达3800多亩,仅夏季一造,他的收入就在38万元以上。他坦言,如果没有租田制,他根本拿不到这 么多地,根本无法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也就无法将生产成本控制下来。 曾经连“田保姆”都干不下去 西凤村是潮汕地区闻名的“建筑之乡”,人口多达1.3万,耕地面积却只有3300多亩,人均不到三分地。改革 开放以后,不少村民纷纷洗脚上田,组织建筑队到深圳、广州、珠海等地从事建筑行业。至今,全村有4000多名青壮年劳 力外出做建筑工,全村有大大小小的包工头200多个,工程队达80支之多。 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剩下一些老弱病残者,问题随之而来:因为缺少劳动力,西凤村出现了大量农田抛荒的 现象。 刚开始,很多外出的村民不愿自己的责任田丢荒,就把田地无条件地给亲戚朋友耕种。可随着村里青壮劳力的大量外 流,“寄种”的田地越来越多,种田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加上肥料和农药涨价等因素影响,田地免费转让寄种,农户还得倒贴 给“收养”人肥料和农药钱。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村里出现了一些“田保姆”。可没过几年,因为种田亏本,就连 “田保姆”也不干了。到了2002年初,村里丢荒的耕地达1000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 当时的场景就很心疼。大片大片的良田白白浪费,长满齐腰高的杂草,成为老鼠的天堂。老鼠泛滥,使那些没有丢荒 的农田也难有好收成,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低落。也有一些农户不忍心看着田地丢荒,每逢农忙时节,只得让外出打工的青 壮劳力专程回乡耕种。田是复耕了,但来回交通费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得不偿失。 农田,这个一向被村民视为命根的宝贝,成了许多村民的累赘。 算算出的宝贝 村支书李钦雄算了一笔账:人均三分地,每年税费60—100元、肥料100元、犁田200元、收割费160元 、农药40元,每亩田一年的成本至少600元,而产出一年两造共1000公斤,以每1000公斤1000元的粮价计算 ,剔除应付的成本,一家人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回报微乎其微。 “所以抛荒怪不得村民,新形势下,机械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行的。”李钦雄说。 如何解决农田抛荒这一棘手问题?2002年,西凤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村民代表大会为此举行了专场讨论。大家认 为,倘若不及时改变这种状况,矛盾会更多。 2002年,西凤村开始了第一次“耕地调剂”,把700多亩丢荒土地统一规划为鱼池、菜园和果园用地等,然后 公开出租。这种方式引起很多村民的兴趣,十多个村民分别租下了这片荒地。 这次出租带来的变化是,荒地重获生机,还造就了村里一批农业专业户,也为村集体每年增加了14万元的承包费收 入,村集体每年还节省了20多万元的灌溉费用。 效果 耕地调剂使得村委会尝到了甜头,鉴于村里劳动力的转移情况,李钦雄和村委决定对全村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以最 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今年1月1日,西凤村2700多户人家都收到了一份《2004年村民承包田调整逐户登记表》,由自己决定家里 是不是参加分田。在推出这个表之前,村委作出了“不分田的可以享受不上缴有关农业税等优惠,60岁以上的村民不再分田 也不上缴有关税费”的承诺。 几天后,统计结果显示,全村1.3万人口,只有3000多人表示继续耕种责任田,1万多人则愿意把田地交由村 里统筹处理。 据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从耕地中划出1200多亩灌溉和交通较便利的良田作为责任田,平均分给愿意耕田的农户 。其余的2000多亩耕地依照土质和灌溉条件不同分为三个档次,以每亩每年70元、80元、140元的租金租给农户, 租期为4年。 而这一切的效果,马上就出来了———村粮食收入10年来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