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久霖:中航油仍有机会 (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14:30 国际先驱导报 | ||||||||
对中国航油重组方案的建议 【作者】陈久霖口述,本报驻新加坡记者张永兴、王建新整理
考虑到中国航油的现实情况,个人建议采用以下重组方案: 一、发行可转换债券,减轻公司债务压力。建议航油集团和重组小组考虑,在寻求债权人同意给予一定债务折扣后,向债权人发放一定期限的可转换债券(而不是支付现金),在公司重组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向债权人支付现金,到期后由债权人决定是承兑现金还是转为公司股票。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债权人的要求。在公司发展前景较好的情况下,债权人极有可能选择将债券转为股票,以弥补目前债务折扣部分的损失或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对中国航油而言,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不用还债,其利润可用来投资发展,此后,由于部分可转换债券已经转为股票,再加上公司正常运转后每年可望实现数千万美元的盈利,届时,中国航油的偿债压力将会很小。 二、争取现有战略伙伴增资或引进新的战略伙伴,以解决中国航油的流动资金和投资资金需求,并增加投资者和债权人信心。由于中国航油具有重组价值和发展潜力,各利益方又希望尽快重组成功。只要适当争取,这一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吸引战略伙伴参与公司管理,有利于中国航油的规范管理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投资各方除现金出资外,考虑注入适量的相关资产。这将有利于增强小股东和社会大众对中国航油的信心,增加其后续发展能力。 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任何一方的意图,相信航油集团和重组小组会有更好的思路。但由于上述建议能为债权人提供还款预期及未来升值空间,如果解释工作得当或给予适当程度的保证,相信债权人更能接受这一方案。 这一方案也会恢复小股东和社会大众对中国航油的发展信心。 建议中国航油未来发展继续围绕目前进口航油采购、国际石油贸易及石油实业投资这一“三足鼎立”的发展模式和“逐步建成拥有完整供应链的海外中资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应作出一些适当调整与修改。 首先,中国航油应该修养生息,逐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在发展模式方面,要适当“瘦身”国际石油贸易,改以现货业务为主,以创造营业额、维持5%的优惠税务待遇,从而,扩大中国航油的税后利润。对石油衍生品业务,则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和“背对背”业务,并严格监管。同时,对国内进口航油采购业务,应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强化成本管理,如实施来料加工、包租、期租船只等。而石油实业投资应继续成为中国航油今后发展的重心,但必须量力而行。等这场风波过去之后,在股东和社会渐渐恢复了信心时,中国航油将可以通过配发新股、发行凭单、银行融资等手段筹集所需资金。 其次,继续完成国内实业项目投资,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在公司重组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可以考虑继续完成原定的国内投资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并不大,所需资金较少。这些项目完成后,再加上原有的国内项目,将在国内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优势,并因此搭乘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顺风车,这些国内实业投资项目将增强投资者(尤其是国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航油的信心。 再次,适时地加强与国内、外能源公司的合作,实施跨国经营。西班牙项目发展稳定、回报可观,应继续保留并逐步寻找其它途径(如:和其它石油公司合作销售石油等)促其增值。与中东国家石油公司在新加坡的合作,应继续开展。这是因为它对中国航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其投资主要来自合资公司自身融资,需要股东直接出资的数额并不大。除此之外,这一项目自2006年开始,即可产生回报,可望当年为新加坡公司贡献1000多万新加坡元的利润。与国内、外能源企业之间的合作,符合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是中国航油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