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京秀水市场关闭专题 > 正文

见证改革开放的名街--中英街的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6:4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桂茹

  从前,内地人到深圳必去沙头角中英街。那时有个说法,来深圳不到中英街,等于没来深圳。于是给内地亲戚朋友办沙头角证成了深圳人的家常便饭,每个单位每个月几十个办沙头角证的指标常常不够用,还要到处拆借。不过,这些年中英街似乎被逐渐淡忘了,去中英街的人越来越少,各单位办沙头角证的指标也基本闲置无用了。

  1月6日,中英街博物馆馆长孙霄向记者讲述了中英街的沧桑岁月。

  这条印证着19世纪末英国侵略和瓜分中国领土历史的小街,100多年来经历了勘界风云、政治边防和军事边防,也经历了乡民逃港潮和“文革”。改革开放后,中英街成为“特区中的特区”。当时国内商品经济不发达,紧挨香港的中英街以免税街身份和价格优势成了国内闻名的购物天堂。香港人抓住这一商机,把一些内地当时还紧缺的商品源源不断拿到中英街上销售,每天前往购物的人川流不息。只有200多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被挤得水泄不通,少时四五万人,多时八九万人。人们肩扛手拎,香皂、袜子、洗衣粉、布料、手袋、化妆品,虽然挤得满身汗水,也还是满载而归。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来中英街购物的目标转为选购金银首饰。反应敏感的香港商人迅速将世界新潮金银手饰引进到中英街,漂亮的首饰和低于内地的黄金价格一下使中英街成了全国第一条黄金街。那时,深港在中英街开设的黄金店铺就有47家之多,销售的黄金量要按吨计算。据统计,1979年中英街的销售额为590万元,到1988年猛增到15.68亿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内地经济发展,来中英街购物的人流逐渐回落,甚至出现商业萧条、店员比游客还多的现象。不过,中英街仍然是免税区,来自东南亚的药品和外国的洗涤用品等日用品都比国内便宜。

  香港回归祖国后,中英街成了一国两制的窗口。

  如今,深圳市提出了“重塑中英街形象”的口号,它的功能和发展定位将被改变。按照规划,中英街将从250米延长到400米,街内将恢复局部历史建筑形象,保护现有历史文物,使之成为深圳市具有独特文化背景的旅游商贸区和“一国两制”的观光园。

  相关专题:北京秀水市场关闭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