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考队登上南极冰穹A北高点 将向南高点进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5:32 法制晚报 | ||||||||
中国南极长城站(资料图) 北京时间今日1时许,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张占海向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报告:北京时间昨日23时30分,接到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李院生队长的消息,内陆冰盖队已经成功登上了卫星遥测标识的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 到达冰穹A的“北高点”后,经初步测量后发现,冰穹A的“北高点”海拔高度为4091米。目前,冰盖队还在对此地进行连续测量,以最终确定其海拔高度和准确位置,这一过程
在完成对“北高点”的测绘后,今日,冰盖队将出发继续寻找冰穹A的“南高点”。此前,卫星传回的遥感测绘数据显示,在南极内陆深处的冰盖地区,存在着两个“制高点”,两点之间相差10多公里的距离。 目前,这两个“制高点”中,哪一个才是冰穹A的“最高点”,即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还不得而知,需要在到达“南高点”后,通过对地面进行GPS联测后,才能最终确认。 “冲A”历程 2004年10月25日 小分队随雪龙号出发 2004年10月25日,载着137名科考队员的“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开始了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之旅。 在这支科考队中,由12人组成的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队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冲击南极最高点——冰穹A。 2004年11月27日 全力冲刺抵南极 2004年11月24日,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成功穿越了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海域——南半球西风带,并于11月27日抵达南极。 “雪龙号”进入西风带后,遭遇到两个气旋的猛烈袭击,在南纬50度附近海域中心位置的涌浪超过了10米,风力也超过了12级。 2004年12月6日 告别中山站挺进内陆 12月6日,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院生为首的冰盖探险小分队,从南极中山站正式出发。 探险小分队共12人,包括11名队员及一名队医。小分队到达的第一站是俄罗斯的“进步1号”站。在那里,队员们短暂休整后,于12月10日向南极内陆深处进发。 冰盖队此行,交通工具只有雪地车与雪橇两样,雪橇上面还要装载8个集装箱,其中两个是冰盖队的住宿设备,6个装载着科考所需的仪器、设备等。 2004年12月18日 目标冰穹A 冲刺正式开始 在经过10多天的跋涉后,12月18日,冰盖队正式开始向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发起冲击。 这是此次南极科考中最为艰难的一项任务,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向南极冰盖之巅发起冲击。 2004年12月24日 “冲A”行程高度双双过半 12月24日凌晨,科考队已离开中山站640公里,按照预期冲顶的距离、高度,科考队实现了冲顶行程、高度双过半。 冰盖队在沿途每隔两公里就设立一个路线标杆,每隔10公里就用空油桶设置一个特殊标志以及无线电联络中继站。 2005年1月4日 超越人类脚步终点 1月4日21时43分,冰盖队成功进入冰穹A区域。 这里是1999年1月8日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队进入冰穹A区域的最远点。“现在我们成功地站在了前人的终点上,今后,向南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开创性的。”一位科考队员说。 2005年1月5日 暴风雪狂袭科考队 1月5日,冰盖队遭遇了一场持续3个多小时的暴风雪,一度影响到了正在向南极冰盖最高点冲刺的队员们的行进。 据冰盖队队长李院生介绍,暴风雪达到了每秒15米,当地的气温已经是零下30℃的低温。 2005年1月8日 一队员离队 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冰盖队队员们普遍出现了高原反应,机械师盖军衔因反应严重离开冰盖队。 2005年1月9日 冲击冰盖最高点 昨日,冰盖队抵达了距中山站1200多公里处,接近了南极冰盖“不可接近之极”,距冰盖最高点“不到五六十公里”。 昨日深夜,冰盖队已深入南极冰盖内陆1300公里,终于成功到达了冰穹A的“北高点”。 名词解释 冰穹A 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是东南极中心,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高点),最高海拔4039米,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 专家答疑 南极四大必争点仅剩冰穹A 冰穹A和南极极点、冰点、磁点并称为南极四大必争之点。在四个点中,极点、冰点、磁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美国占据“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了“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占据了“冰点”,测到了零下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此前,人类在南极仅剩一个点尚未开展科学探测,那就是冰穹A。 地表最低温度有望来自冰穹A 据介绍,与国外已开展考察的冰穹F等地点相比,冰穹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地球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 冰穹A地区也是南极冷源的中心区,可望获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 冰穹A顶点将建临时观测站 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之后,我国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 在此次南极科考中实施的从中山站到冰穹A内陆冰盖考察计划,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今后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做准备,并通过考察建立中山站至冰穹A的气候环境监测系统,全面完成国际横穿南极计划中,由我国承担的中山站至冰穹A断面的考察任务。 科学家将在冰穹A顶点建立临时科学观测站,开展长期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高精度GPS、综合气象观测等,并钻取150米到200米的冰芯,进行内陆站选址调查。综合新华社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