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心愿之旅-大风中的读书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11:21 央视《共同关注》 | ||||||||
《共同关注》:心愿之旅-大风中的读书郎 学生的书包是用来装书本和文具的,而在新疆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却不一样,这儿的学生书包里头,除了装书本和文具,还装石头。是什么原因使这里的孩子要背着石头去上学呢? 【心愿档案】
心愿主人公:新疆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的师生 心愿:乘坐校车去上学 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在乌鲁木齐市南郊,离市区30公里,上午九点半,我们从从市区出来的时候,太阳刚刚出来,一丝风也没有。可当车走到离学校十几公里的地方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风卷起地上的雪,像大雾一样,十几米的地方都看不清,沿途的车辆都放慢了速度,有的甚至干脆停在了路边,等着风小了以后再赶路。我们因为急着赶路,硬着头皮往前走,因为视线不好,一不小心陷到了路边的雪窝里。 车陷下去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找不到工具,我们只能靠手扒肩扛。司机师傅先挂上倒档,然后跳下来和我们一起推车,折腾了半个小时之后,终于把车推了出来。当我们到达学校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1:00了,第一节课已经结束。副校长杨金良告诉我们,今天全校又有30多个学生没有来上课。 杨金良(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副校长):就在路口那里,我亲眼看到我们的家长,一个老奶奶拉着孙子,走走停停,一直走不动了,走不动的情况下,她们看到我在房子那里等车,就过来给我说,今天学校去不了了,她就把孙女领回去了。 副校长杨金良向记者介绍说,现在的学校是2004年6月刚刚改造过的,无论是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都不错,学校的师生都比较满意,让人难以承受的就是这里的大风。 杨金良(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的副校长):我是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风,没有感受过那种氛围,觉得让人受不了。走路就没法走,刮得你呼吸困难,我就没经历过。有了这方面感受以后,确实能够体会到学生到学校来上学的艰辛。 副校长杨金良说,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位于亚洲地理中心附近,由于这里接近新疆著名的风口达坂城地区,因此常年多风,有记录的最大风力达到11级。大部分学生离学校有七、八里地,没风的时候,学生们上学也要走1个小时,刮风的时候,如果没有家长护送,学生们很难走到学校。前几天刮大风,就有许多学生没有到校。有的班级甚至只有两个学生。 艾拜(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老师 ):那天早上一年级就来了两个学生。 艾拜老师说,那天他教的哈语班只有两个学生到校,其中一个学生还是背着石头来的。 艾拜(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老师 ):他说,我奶奶用装大米的塑料袋子,里面装上石头,我背着才来学校的。 背石头来上学的呼阿尼西是哈语班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在30公里外的地方放牧,家里只剩他和奶奶两个人。 呼阿尼西(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学生):原来刮风的时候是我奶奶送的,那天奶奶病了,奶奶说,你太小了,今天刮风我应该送你呢,但是我病了送不了你,书包里装一块石头。你把那个石头装上,风把你刮不倒,我就背着石头到这。 呼阿尼西家离学校有7里地,这个背着石头的孩子走了将近2个小时。呼阿尼西说,要不是背着石头,他也到不了学校,要是被大风吹走,再也见不到奶奶了。 呼阿尼西(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学生):背上石头有点稳,要不就会摔倒。 老师们说,这里刮风已是家常便饭,学生们上学也非常不容易。但是学生背着石头来上课,让老师们非常辛酸,经过了解,老师们发现,背着石头上学来的学生还不止呼阿尼西一个人。 这两名学生都是3年级汉语班的学生,她们所在的班一共有39名学生,班主任马静老师说,一到刮风的时候,就会有10多个孩子上不了学。为了能安全到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费了不少心思。 马静(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三年级班主任):小一点的是背着来的,大的都是拉着、拽着。 有的家长也会想办法,比如发动手扶拖拉机,把学生送来的也有。或者一个队上找一家拖拉机把学生都拉上一块送来的。 马静教的三年级因为迟到的学生比较多,老师们没法开新课,,第二节的语文课上,她照例安排学生复习课文。下课的时候,迟到的孩子才陆续到了学校,已经给副校长杨金良请过假的买丽也被爷爷送到了学校。 记者:你不来不行吗?奶奶已经请过假了? 买丽:我就想别人都去了,别的小娃娃都去了。 记者:路上好走吗? 热合提(买丽的爷爷):刮得连眼睛都睁不开, 天晴了没事,她自己会去。一刮风就特别难,就担心,就走得特别慢、特别困难,所以就把那个铁栏,抓住学校外边的铁栏才走到。 第三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基本上都被家长送到了学校,孩子们说,一到刮风的时候,他们不仅上学特别艰难,即使好不容易到了学校,他们的课程也会因为大风受一些影响,特别是大家爱上的体育课。 马红(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教导主任):他们特别愿意上室外课。室外课有活动,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 第四节上课的时候,风稍稍小了一点,这让三年级的孩子们异常兴奋,因为这一节是他们的体育课,学生们一早就来到了操场。 就是这样一个烂足球,都让学生们乐此不疲。孩子们说,因为大风多,他们很长时间都没有上过室外课了。 学生们好不容易盼来的体育课,常常被大风化做泡影。每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们都会感到非常失落,尤其是刮大风的时候,连升旗仪式都要取消,更让学生们难过。 马红(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升旗手是由大队长、大队辅导员选的,选上以后特别高兴,都是精心地准备,班主任帮他们写的稿子,学生星期五的下午就开始练,在操场上走一下正步,练一练,朗诵的学生,就回家好好的把稿子背一背。有时他们就要问老师,老师升不升旗了?老师说,不升旗了。小学生就唉声叹气的。 在学生们眼中,大风既可怕又可恨,无论是绘画还是作文,风都是他们主要的题材。 记者:你画的什么? 学生:这是我和同学上学去,塔西克的帽子被风吹走了。房上的瓦也被吹走了,天上是飞着的塑料袋 这天中午,马静老师的学生几乎都没有回家。同学们说,早上来学校的时候,他们都捎了吃的东西。 学生:中午不回家,拿点馍馍,学校有开水,我喝点开水就行了。下午风小一点我们才回家。 下午的风并没有像师生们期望的那样渐渐减小,反而越刮越大,老师们有些担心。 下午快放学的时候,副校长杨金良特别召集老师们开会,叮嘱他们注意学生安全。 杨金良(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副校长):那么我下边强调一下,今天风又起来了,我们在这强调几个问题,所有教师、班主任必须要强调安全问题,大同学在回家的过程中,把小同学手牵着手,不要让学生单独行走。 副校长杨金良今年26岁,已在学校任教6年了,每逢刮风他都非常担心,他说,如果不留意,学生很有可能出意外,他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杨金良(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副校长):那是我参加工作第二年,当天下午放学之后,过了好长时间,他们家长跑来给我说,孩子还没回去,当时我听了之后,心里面咯噔一跳,我想当时风那么大,别再出什么事。家长我们就一块去,转着看一下,结果他哥哥就发现,他在一个土坑里面躲着呢,他想等风小之后再回家。 虽然那一次有惊无险,但是从那以后,每次刮风,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一下。 杨金良(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副校长):第二个咱们在周围住的老师,你在回家的时候,和你家周围的老师一块走看着点、护着点。没有家长来接的,一定让他们跟着大同学或跟着老师一块走。 开完会,学校也就放学了,老师们抓紧安排学生们回家。 除了反复交代孩子们的注意事项以外,马静老师还特别交代今天早上冻伤耳朵的同学戴好帽子,并取下自己的围巾给这个同学围上。 马静(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教师):现在把衣服穿好,帽子带上。 出了校门,学生们分做了不同方向,因为当天刮的是东南风,家在学校北边的同学是顺风,马老师让他们结队回家了。家在学校南面的学生,回家是逆风,马老师不太放心,送出去很远,又把年龄较小的马娜送回家。 两公里的路,师生两个走了走了1个多小时。当马老师离开到马娜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马静老师说,她和学校的其他老师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采访结束的时候,出差在外的校长木斯里木赶回来了,这位老校长已经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多年。在接受了记者采访的时候,他用不大流利的汉语表达了师生们的心愿。 木斯里木(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校长):每到刮风学校老师都比较急,都要看看学生来没有来,来了几个。希望有部车接送学生,学生能安全到学校,家长、老师都放心了。 木斯里木校长说,学校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拥有一部校车,来接送学生,哪怕是一辆“二手车”也行,这个想法他们已经埋藏好久了,不过一直没有向上级部门提出来。因为市里和县里已经给学校投入了大笔资金,刚刚新建了校舍,还上了远程教育项目,他们实在不好意思提出新的要求。但是,看着学生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上学,他们又感到特别辛酸,他希望我们的节目播出之后,社会上能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拉孩子们一把,不要再让孩子们背着石头去上学了。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