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新报》创刊5周年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总编助理王钧:做强做大本地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8:47 每日新报
《南方都市报》总编助理王钧:做强做大本地新闻

《南方都市报》总编助理王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05年1月1日是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每日新报》创刊的5周年纪念日。作为《每日新报》创刊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津报集团14日上午在天津举行中国都市报发展论坛天津年会,以下为《南方都市报》总编助理王钧在大会上的发言实录 。

  王钧(《南方都市报》总编助理):在我讲之前也代表本报向《每日新报》成立五周年表示祝贺,祝《每日新报》日日新,就像你们《每日新报》一样,这让我想起了2001年我
们那时候提出的口号和姿态,在这里我看见《每日新报》给我的感觉就是如一匹骏马,我们也祝《每日新报》成功,越走越远。

  刚才听了张社长还有《京华时报》老总的发言,其实我有同感的,只是我对都市报的看法会乐观一点,可能跟南方都市报8年走过来的历史是一样的,所以我要为今天的发言立一个主题的话,等于说都市报是迎来了历史的一个新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还是从本报的历史来阐述这个观点,2005年1月1号,《南方都市报》成立8年,我们第一次以一个报人的姿态写了一个东西,就是叫八年,这八年的历史回过头来看也是整个都市报的一个浓缩,就是都市报其实不是体制之外的一个报纸,我觉得都市报在两个方面的结合上,是最好的一个报纸。

  因为我觉得这是走市场,都市报打市场的一个必经之路,如果再有一份都市报开办的话是可以回避前人走过很多弯路的,但是作为《南方都市报》的这八年,它的很多经历是不可克隆的,也不需要克隆的,因为代价比较大。《南方都市报》还经历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提的口号是说,最开始是天天报打你,那时候我们名片上都有天天报打你的字眼,然后我们的女记者还开玩笑,你怎么报打我,其实那个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看我们一眼,希望你们看我一眼,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这个阶段是都市报一个起步的阶段,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到后来提出了,其实就是它的一种姿态,更多的体现一种有勇不谋,在这里面充满了牺牲跟风险,到后来都市报拥有了更大量的人群,它必须平衡各个阶层,关照到每个层面的声音,所以我们提出主流力量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的是主流必须附带着责任,所以在2003年的时候都市报提出主流就是力量,到2004年提出责任,一个报纸的影响大了,压在肩上的责任也就非常的重了,必须承担这个责任,作为一个传媒,作为一个主流传媒,必须附带着对国家的责任,乃至于对人民、群众意识形态宣传的责任。

  当然就是说我们报社在8年定位,从开始到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报纸发出它的声言,对国内国际大事言传它的声音是最大的事情,在文风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提出理性和建设性,第二在评论上进行了分层,当然也有社论,在社论下面我们设立了活泼文风,我们专门设立了言论版,体现各人风格。我们现在把它定为报纸的灵魂,新闻生存的根基。

  做好本地新闻是我们的家常菜,因为发行的地域性,做强做大本地新闻成为根基中的根基,是我们去年投入最大的,现在是广州、深圳、珠三角是我们的主打城市,本地新闻版达至十三个之多。这也是做平面媒体跟电子媒体、网络媒体要进行一些竞争,可以规避这种竞争的优势所在,所以我们是最大的,而在广州报业的竞争,最大程度上就是在本地新闻的竞争上,是竞争最大的,也是最惨烈的。

  特别是珠三角这块,做细了体育新闻之后,它的发行量和广告会迅猛的提升,到2004年12月31号为止,我们广告比2003年多了1.4亿,所以2004年整个发展对《南方都市报》的人来说是值得欣慰的,而且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所以在这里代表《南方都市报》向关心本报报业的同仁们表示感谢。2005年《南方都市报》还要在珠三角进行地域扩张。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每日新报》创刊5周年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