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企业家》刘东华等谈海啸赈灾义拍(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20:22 新浪网
《中国企业家》刘东华等谈海啸赈灾义拍(3)

  嘉宾聊天现场(图中从左到右分别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心国、万科董事长王石) 陶震宇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企业家》刘东华等谈海啸赈灾义拍(3)

  嘉宾聊天现场(图中从左到右分别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心国、万科董事长王石) 陶震宇摄



     主持人:有这方面疑问的网友也应该相信,就像我们国家的很多事物一样,都在不断的往前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大家能看到明显的进步,就一步一步地把它做好,而且参与到其中。

  网友:刘先生,这次活动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起的,您认为最应该发起这个活动
的组织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否就应该是现在这种类型?

  刘东华:就像张秘书长说的那样,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企业家们每逢大事就想说想做一点什么,有的企业家已经自己做,但是这种群体的民间的自发的活动,实际上是需要有人牵头的,或者说需要有一个组织来牵头,而这个组织可能是最理解这个群体的一个组织。其实从SARS那个时候,我们就想和慈善总会建立一个比较直接的通道,但是当时还是很急,就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件事情。那天他们开玩笑说,现在企业家作为一个集体要做好事找到组织了,终于找到组织了,这次由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企业家》杂志联合发起了这次活动。刚才张秘书长说了,实际上“爱心中国”不是一次性的,义拍也不是唯一的形式,还有多种形式。我们也在设想,比如说将来成立个中国企业家爱心行动专项基金什么的。应该说,2004年中国企业家在整体上并不是很顺心的,包括宏观调控给某些民营企业带来的经营上的困难。但是我特别高兴的就是,在这件事情上,企业界和政府和社会和民众形成了这种默契和良性互动,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从《中国企业家》杂志长期以来的立场来说,我们希望企业家成功,希望他们避免各种各样的失误和失败,鼓励他们做好事。因为作为成功者,他们有更大的能力做好事。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群体需要和我们的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相互理解越深,就越好。

  网友:这样的活动似曾相识,会不会出现企业家之间相互较劲的问题?会不会给有些企业家造成压力?比如你捐多少我就捐多少,你拿出什么东西来拍,我也拿出什么东西来拍。王总,您感受到这种压力了吗?就像你刚才说的你只花1万块钱。

  王石:这位网友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有运动型和凑热闹型和头脑发热型的,无论是运动型、凑热闹型和头脑发热型的都不能持久,这种活动不在于我们捐了多少钱,意义在于这是企业家群体的行为,再往下发展媒体要有一个把握的问题。举个例子,在2004年连续的企业并购的问题上,我觉得媒体就显得比较成熟。比如对于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如果按照过去的传统方式早就欢呼了,但是更多的是我们理性的担忧和理性的分析,对其有限地进行肯定。所以我觉得,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恰好是民间发起的。所以我刚才说,关键是要通过这个活动之后能够持续下去,如果是凑热闹的,或者是来评比的,或者是来运动式的都无法持续下去。当然也不排除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但是那将是很可悲的事情。

  我作为一个积极参与者,我觉得我所处的环境应该不是这样的。比如我在几个民间组织和协会当中都建议,每个人出2500块钱。因为这2500块钱不是企业出的,而是个人。无论大企业家、小企业家,只拿2500块钱绝对不是负担,你让他出10次,也不过25000块钱。但是据我了解,这几个群体加起来捐款已经超过500万。这样的方式才会持续下去。

  就我本人来讲也有个观念的转变。2004年对我个人来讲,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参加了阿拉善的生态基金,不仅仅是作为企业捐了钱,而且是作为个人积极的进入。现在看来,通过这个契机我不仅仅是捐了钱,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责任。你要把它作为责任的一部分,不但自己要投入,还要花更多的精力来投入。

  这次东华他们举办这样一次活动,消耗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应该说,企业家们拿出自己的物品是非常积极自愿的。攀比?只要媒体不往这方面去引导是不会攀比的。如果真的形成了攀比现象的话,除了企业家个人的修养不够之外,媒体也有一定的责任,东华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刘东华笑)媒体如果这样引导,谁谁谁怎么样,当然就容易出现攀比。

  刘东华:的确,参与者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人理想大于实力,有的人实力大于理想,我们的工作是怎么样让大家拿出力所能及的东西来。让我感动的是,很多企业家参与发起了这样一次活动,还有若干的机构,比如像派格、唐龙、歌华,包括世纪坛、华谊兄弟等等。我们已经开了很多次会了,你想想这些人多忙啊。

  张心国:都开到半夜12点。

  王石:就网友刚才的说法,我提一些自己的保留意见,刚才说叫“爱心无限,力量无限”,我是讲“爱心无限,力量有限”,真的是力量有限的。

  刘东华:爱心无限,量力而行。

  王石:如果你要表达爱心,一块钱也是爱心,1块钱、1千万和1个亿没有什么区别。

  刘东华:这次参加义拍的企业家已经捐了很多,在此之前已经捐了很多。

  王石:但一定不能成为一种负担,献出爱心自己还要被别人来爱,这就麻烦了。

  张心国:我们并不看重拍出多少钱,对我来讲,我更看重的是企业家们自发地组织了起来。这次活动的意义不在于非得拍出多少钱,或者是互相攀比。搞攀比不是个好现象,会有很多的负面效应。

  王石:以前有过这样的现象,比如大家轮流举牌这种形式。我们也看了很多的报道,很多就是一种作秀,而且攀比会给企业造成负担。

  张心国:政府不能强制,一定要强调自愿,不能搞摊派和攀比,这是我们公益活动当中必须要坚持的,这样我们才能使真正的公益活动持久下去。抢购、摊派、攀比真的不好,我们这次要做得比较漂亮一点,而且应该克服这个问题。

  主持人:一个小时的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在这个小时里我们谈了不少方面的内容,也回答了网友的问题。从网友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这种活动不要流于形势,不要是一时冲动,不要搞攀比,希望作为理性的长期的活动来做,而且成为我们国家健康和良好的慈善运作机制的一部分,良性循环的一部分,或者说良好的开始。最后,请三位嘉宾各自说一句话。刘先生先说?

  刘东华:“爱心中国”宗旨里面有一句话:“人类在一条船上,爱心使世界温暖”。实际上,越是到了有大的天灾的时候,大家就会突然意识到整个人类都是在一条船上。

  张心国:我没有更多说的,我是做慈善工作的,我想说一句话:“慈善进入每一个人的心灵”。

  王石:灾难面前我想起一句话,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马丁路德的,他说:“即使明天世界就要灭亡,我们今天仍要种下一颗树苗。”

  主持人:这还跟阿拉善有关系(笑)。

  刘东华:我再插一句话,现在民间有些说法,说到印尼大家心理上有一些障碍。我特别想说一句,实际上越是在人类遭遇某些特殊灾难的时候,我们越是应该做点儿什么。咱们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一个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我们做点以德报怨的事是值得提倡的,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实际上如果能做点以德报怨的事,可能恰恰能够弥合一些原有的裂痕。

  张心国:实际上这次活动中国人的情怀得到了一次提升,想一想就是这么回事。

  主持人:最后刘社长说的这点特别好,三位都说了一句话,我用网友的一句话来作为结束语:我们不谈大国风范,也不谈所谓的无偿捐助,我们只谈一点,如果有一天,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相信我们的同胞,及我们人类的同胞都能伸出捐助之手。谢谢三位,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下期访谈再见。

[上一页]  [1]  [2]  [3]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