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市长” 郭元晞的执政历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15:28 南方人物周刊 | ||||||||
五年市长,一腔忧思 -本刊记者 何三畏 发自成都 刘 洋
《市长手记》带来的欣慰与烦恼 这些天,郭元晞教授的脸上带着平时少有的倦容。他没有睡好,他被自己新近出版的一本书搞烦了。从他打算写这本书起,他就对这本书的影响力充满信心,但没有想到它出版以后,影响太大了,以致他感到招架不住。 稿子写出来,几家出版社争夺出版权,但郭元晞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他说他的理由是,因为他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人,而西南财大出版社“需要支持”,希望靠这本书一举扭亏增盈。财大出版社同样很有信心,首印10万册。而事实正如所料,在该书的发布会上,与会人士大感兴趣,一片叫好,新闻媒体也十分看重,消息迅速传播出去,本刊的同门经济报纸给了三个版的隆重报道。 接下来,郭教授开始应付媒体。全国各地媒体要求采访的电话接二连三。而他认为,基于他所面临的各种因素,他有必要暂时谢绝媒体。这时,另一个版本的报道在省外的某媒体发表后进入了互联网,网络传播中强调了书中的“负面事件”(例如,“任期曾遭黑帮追杀”成为标题),他不希望那些内容成为卖点。 他早就考虑过书中的某些内容可能被过分突出和放大,所以,他在封面上做了一个副标题“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经济学思考”,他希望这本书以学术著作行世,而不是一本“反腐败和揭黑幕”的书。郭教授感到不安,他显得有些急躁,他甚至要求写稿记者把网络上的消息“撤下来”。 “郭市长写书披露德阳执政内幕”的消息在德阳也不胫而走。有人告诉郭教授,在德阳,去新华书店询问该书的人络绎不绝, “登记购书”的,几天之内已经有一千五百多人。《市长手记》在德阳引起了微妙的反应,离开德阳后一时没有往来的人,也开始找他…… 不妙的是,书却没有如期应市,书的前景越来越不明朗。得到样书的某些人对该书的不同理解,使郭教授感到烦恼。这种烦恼使他对待媒体的态度很矛盾。他不希望在媒体上出现有关消息了,他拒绝媒体的态度越来越果断语言越来越生硬了。 给他最多安慰的是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茂才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林凌两位先生。他们两位都写了热情洋溢的书评,并不遗余力地向各界推荐这本令人“掩卷长思”的著作,称赞它的“惊人案例”“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是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的”。 今年70岁的刘茂才先生对郭元晞说,“现在市面上看不到这本书,就是否定性放大,你的书会红起来的”。 写书为什么 刘茂才是郭元晞在四川省社科院工作时的领导。二十年前,刘院长主持的一个中轻年学者座谈会上,郭元晞首先发言,让刘院长感到他是一个极有个性和富有挑战性的年轻人。后来,在刘院长领导的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研究”的小组,郭元晞的突出表现受到省委领导的重视,使他有机会被省委选派到德阳做副市长。 郭元晞勤奋著书立说,已经发表各类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其中《资本经营》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从最原始的中文输入电脑开始,他就使用电脑。他的汉字输入速度达到可以做会议记录的程度。今年55岁的郭元晞不进歌厅不跳舞不打牌,惟一的业余爱好是下棋,但“下棋太浪费时间”,已经戒掉好多年了。 《市长手记》以亲历的身份,直写一个具体的地方政府政治操作的敏感事件,事件的复杂性要求交待清楚,叙述缜密。而郭元晞本来就是有心而来,在德阳做副市长期间,就开始做笔记,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素材。五年市长期间经历过多少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事情,《市长手记》并没有写尽他在德阳做副市长的全部收获,他还打算写下一部。 对于《市长手记》可能引起的误解或者纠纷,郭教授有充分的估量。他在序言里反反复复地说出版这本书费了多少思量和犹豫。他说,“我写这本书,犹豫了很久,征求了很多人意见,甚至写出来后觉得后悔,不想交给出版社。” 为什么必须出版这本敏感的书?他在序言中写道:“目前中国社会基层政府执政行为需要认真研究。基层政府决策和运行中存在的缺陷与体制上固有的矛盾有关。”他说,“我试图通过我所经历的一些比较大的事件来说明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供人们去思考和研究,而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经历的交待”。 是什么驱使政府“七年无亏损”的“辉煌政绩”演变成“无一不亏损”的现实悲剧;是什么使一个地厅级的市里有一名“地厅级经理”,而这名经理能操纵群众围攻、批斗市长,被判刑也并没有进监狱;是什么致使上市公司连连亏损,管理层却极度挥霍,国企改革举步维艰;为什么中江丝绸公司破产案成为惊天大案;为什么车祸、矿难、各种事故不断……《市长手记》记录的事件样样打动人心。 郭元晞告诉读者,他只能从他了解的角度去写,“有的事情,可能比我知道的还要复杂得多,但是,我无法把它写出来。”对于没有亲身经历或没有确切举证的事情,对于现在还在进行过程中、写了可能不利于处理的事情,或者“不愿意伤害别人”的事情……“都省略了”。这样一路“省略”下来,剩下的部分,应该是“必须写”的了。而“说真话就不免要触及到一些人和事”,因此郭教授找到律师把关。最后出版社认为字数太多,成本太高,又删去了9万字。 即便经过了这样一道又一道省略工序,该书还是被认为是“一部很有可读性的作品”,有“令人震惊的内容”的作品。郭教授仍然担心该书的出版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麻烦。“但受着社会责任的驱使、良知的鞭策,作为一个学者,我一定要写出来,哪怕有再大的风险。” 最后,郭教授没有忘记表示,“这本书能够出版,是社会的进步”。 “批斗市长” 德阳是中国的重型装备基地,在四川的经济版图上的位置十分重要,四川省一直很重视。郭元晞被派往那里,虽然是作为副市长,但亦是省委直接点将。郭教授对记者表示,如果顺利,他不是没有想过以此走上完全从政的道路。但是,对于郭元晞来说,做市长显然没有做博导那样顺手。 1995年曾经爆出轰动全国的所谓“德阳经验”。这个经验是,在当时全国工业战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全社会都在呼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大环境下,德阳市属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居然“连续7年无亏损”!郭元晞说,“这种‘7年无亏损’就是当时的德阳把若干亏损企业合并到一个盈利企业里。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全国的企业统统看成是一个企业,盈亏相抵后有盈余,或者全国的所有企业只有一张财务报表,就是全国企业无亏损。”“我对此做了深入分析,归纳出有几类人,直接制造了‘7年无亏损’的假象,包括银行、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和新闻媒体。他们热衷此道。” 郭元晞说,“我接管工业,德阳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区域性经济危机。‘七年无亏损’已经变成了‘无一不亏损’。那些‘辉煌成绩’实际是埋下了一颗‘地雷’。” 这是郭当时面临的情况之一。而刚去德阳履新不久,见证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他后来多次用“震惊”来形容。那就是市天然气公司总经理李富荣组织员工“批斗”当时的市长事件—— 那时金路集团(德阳一上市公司)汇报说因配股需要利润支持,想把天然气公司装进金路集团里去。7月份我列席市委常委会,研究金路集团与天然气公司资产重组的事情。会还没完,市长就接到电话,天然气公司邀请他过去一下,市长叫我同去。 结果我看到了非常震惊的一幕——市长一下车,就被许多人团团围住,高喊“打倒”。他们叫市长站起来,市长温顺地站起来了;他们还把大字报往市长秘书身上贴;然后就关了灯,把市长秘书身上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市长就这样被“批斗”了整整两个小时,无法与市委任何人取得联系,而在一旁的李富荣则轻松地旁观着。最后市长妥协了,他答应了李的要求,保证以后金路集团重组不与天然气公司发生任何关系,得以脱身。 我被惊呆了,当时我没有说一句话,但我认为这个天然气公司的总经理一定要得到处理,于是第二天我找了所有的市委书记和副书记、在家的所有常委,汇报了这件事,并提出一定要严肃处理。他们都表示知道了,都表示很震惊,都表示要处理,结果表明,他们当时只是安慰一下我这个新来的副市长而已,李富荣实际上一直都没有被处理,反而很快还升了官。 李在德阳有实权,掌握有资源,后来还做过川金路董事长,在德阳是一个“人物”,被当地人称为“德阳一霸”,可以“呼风唤雨”,2002年因为经济问题被判刑10年。我在德阳的时候,听说他判刑后没有进过一天监狱,他有这个能耐。 但最近听说他已经被送进了看守所。我在书中写了他很多事情,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李富荣没有文化,却弄了一个高级经济师的头衔;他策划批斗市长,却没有人能制裁他;他操纵川金路股票,为自己的亲戚朋友谋福利,却没有人能奈他何。我还有很多关于他的事情没有写,那些都是更激烈的东西。 副市长救人陪钱 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发生在郭元晞做副市长大半年之后。德阳一家公司与外来的一家公司在重组中发生利益纠纷,在一些“重要人物”的操控下,部分职工围攻、殴打外来公司老总和董事长,时间长达三天,几致闹出人命。 事情发生后,“德阳一位手握重权的市领导的人冷冷地说,‘你放心,打不死’。”最后市里研究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总算把人救了出来。在带走伤者的时候,所在地“派出所所长想要阻拦我,我甩开他伸出来阻拦的双手”,让便衣警察带着人快走。 把伤者送到医院,郭嘱咐医院先垫付医疗费。后来,医院打电话问郭4000元医疗费怎么办。他向市长报告,“市长说,叫市政府办公厅解决。我通知了秘书长,秘书长没有说什么,我认为就没有问题了。”可是过了几个月,“医院又问我欠的药费什么时候还。”“我又找市长,市长说,他给办公厅再说一下。我觉得不应该再有什么问题了。过了一段时间,我才知道那笔医药费仍然没有解决。政府秘书长说,现在医疗制度改革了,政府也没有这个报账的科目,无法解决。这时,打人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我亲身体会到了德阳市政府的扯皮效应,没有人直接跟我说,但实际上就拖着不办。德阳市政府办公厅始终没有解决这笔医疗费。”“如果不尽快将拖欠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疗费送去,我觉得我这个副市长就没有人格了,诚信就没有了。”“我出了这个钱,但是,说实在的,当时的市委书记、市长在我心目中的人格也没有了……发生暴力事件,毕竟不是我私人的事情……仅仅由于我的职务是副市长,是受市委之托,是代表市政府参加,是组织行为,是履行职责而不是个人行为。” 这件事更让他心凉,他因此产生了第一次辞职之心。 “我回到了成都的家中,给当时的市委书记打电话,表示不想再回德阳了,正式提出辞职。市委书记派政法委书记到家里劝我,说你一个博导市长就这样离开德阳,让市委不好交代,并给我保证,说回德阳后就对打人事件进行调查。我也从大局考虑,回到了德阳。” 回归学校 “常人以为当官好耍,八面威风,我以前也有这种感觉。做了几年市长才知道那是错觉。”“在德阳的几年,最大的感受是当官很难,当一个好官更难,不如做学者轻松。”在4年零9个月的副市长生涯里,郭教授经常没睡好觉。还多次在半夜里被叫起。但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政务里,常常遇到按学理不能解决,但又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而当时组织部门要他把关系转到德阳去,他没有办,他想,“那样我就回不来了……我去德阳前,已经做了20多年的学者,也担任了省政府三届科技顾问,出版了一些专著,我自己觉得还满意,比较有成就感。”既然官不好做,那就回归学校吧,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郭元晞说,“决定回来的时候,我还起了一个“私心”:我提前了一个月,因为那一个月是春节,分管的安全工作一直压在心上,不能有半点闪失,不能在这个时候出点事,我想过一个安静的春节。几年来,我欠家人的也太多。” “四年零九个月的市长生涯结束了。我的面容看上去老了许多。但是,这一段时间,对于我来说,真正是一笔财富。想起在任期的时候,有一次在飞机上偶遇省里的一位领导,他对我说:你做一届市长就够了,就足以了解基层了,就可以回来做研究了。这话真是受用。现在书出来了,也算一种交待。 ” “有的事情,可能比我知道的还要复杂得多,但是,我无法把它写出来。” 资料图片 检查工作的副市长郭元晞 资料图片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