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中国小品20年(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7:53 南方人物周刊 | ||||||||
春晚推手小品 1. 1983年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共起用了三个小品:《逛厂甸》、《吃鸡》、《弹钢琴》,小品首次在电视上亮相。《虎妞阿Q逛北京厂甸》,表演者是斯琴高娃和严顺开。《
2. 1984年的春节晚会上,出现了人们公认的小品史上的开山之作——《吃面条》。这个小品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主题。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搭档随之一夜红遍了大江南北。此后几年里,他们几乎成了小品的代名词,他们的作品占据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喜剧小品舞台,这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冲击波,北京、陕西、天津等各地的小品赛事纷纷涌现,掀起了小品的“全民普及”运动。 3. 1987年,郭达的《产房门前》在中央台春节晚会上一炮打响,成为全国观众关注的热点。《产房门前》是中国小品舞台上的第一个方言小品,标志着陕西小品进入北京,这比东北方言小品进入春节晚会的时间早了整整三年。郭达、杨蕾、杨新鸣、刘远等人是陕西小品的领军人物。 4. 1989年春节晚会,赵丽蓉、侯跃文表演《英雄母亲的一天》。在北京本土,继陈佩斯和朱时茂之后,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小品演员。王景愚、游本昌、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宋丹丹、蔡明、赵连甲、侯耀华等等。以戏剧学院单一的训练片段为基础,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为己用,二十年来,北京小品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5. 1990年可以算作是东北小品的“元年”,这一年,两个重量级小品在全国引发了东北热,那就是元旦晚会上黄宏的《超生游击队》和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相亲》。继赵本山黄宏之后,一批虎虎有生气的东北演员:潘长江、巩汉林、高秀敏、范伟等也相继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从此东北小品占据了小品的半壁江山。 6.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涌现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比如1990年的《超生游击队》,1994年的《打扑克》等。从小人物身上折射出大主题,让人感到了小品不小。 7. 1993年,在春节晚会上的小品节目增加到了6个,开始超越相声,这种局面也一直延续到今天。2004年春节晚会6个小品的长度是70分钟。占了晚会总长的1/4。 (整理/曾繁旭) (感谢河北电视台《笑一笑》栏目及制片人焦克强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