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借口保护国家安全提防联想集团(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09:45 环球时报 | ||||||||
2004年12月8日,原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和IBM公司代表在签署协议后握手。 2004年年底有一个轰动中美两国的新闻,就是中国联想集团要收购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这是中国IT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海外投资案。然而,就在不少人因此受到鼓舞之时,一盆冷水泼了下来。美国媒体近日纷纷报道,布什政府正考虑对联想并购案展开广泛调查,理由是“它可能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神秘委员会位高权重
12月8日,中国联想集团与美国商业巨人IBM共同签署了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将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此后一个多月,IBM不断派出工作组到北京联想总部沟通整合细节问题;联想新董事主席杨元庆也奔赴美国,了解IBM方面的情况。这一切似乎都进展得十分顺利。 然而,1月23日,美国彭博新闻社率先披露,联想对IBMPC部门的收购可能遇到了麻烦,因为美国政府认为“联想可能会利用IBM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基地从事商业间谍活动,窃取相关技术用于军事领域,从而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个消息迅速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华盛顿邮报》为此采访了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成员韦塞尔。他说:“这不仅仅是卖一两家厂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网络如何运作的问题。IBM和政府各部门都有合同,了解这些电脑如何联网将使对方有机会侵入我们的电脑程序。”韦塞尔的话代表了美国一部分人的想法,但这笔并购案的命运掌握在外国投资委员会手中。 即使对美国人来说,外国投资委员会也是个神秘的机构。该委员会成立于1975年,主要任务是确保外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不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所有外国公司出资1亿美元以上的收购计划都必须获得该委员会的批准。 外国投资委员会归美国财政部管辖,主席也由财政部长担任,但它实际上是个跨部门机构,囊括了12名部长级官员,包括财政部长、国务卿、司法部长、国土安全部长、国防部长、商务部长等。像这样要员云集的单位,在华盛顿还找不到第二家。 美国政府一向强调政府信息公开化,但外国投资委员会却享有“特权”———在调查过程中,除了行政和司法程序外,相关信息都将严格保密。因此,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该委员会常设工作人员主席西尔斯一直强调,他们不能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对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也不予置评。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弗拉托也是小心翼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反复说一句话:“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不会对被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的交易作出评论。”《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打遍了上述12个部门的电话,但各部门发言人都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本报记者从侧面了解到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决策程序:首先要求相关公司主动提交书面申请。在接到申请的30天内,委员会必须作出是否批准并购的裁决。如果并购交易未获批准,委员会将展开45天的正式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直接送达总统。总统要在15天内作出最终决定,并将决定通知美国国会。也就是说,整个审查过程原则上不能超过90天。据悉,IBM早在去年12月29日就向外国投资委员会递交了申请材料。按规定,该委员会将在1月29日作出裁决,如果届时这起并购案被否决,将进入正式调查程序并最终由美国总统布什定夺。 美舆论认为政府杞人忧天 在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决定出台以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联想收购案的命运。中国人对此的关注度最高。 最近几天,联想集团接到无数打听情况的电话,但管理人员对此讳莫如深。一位集团内部人士对记者说:“我们的收购谈判团队对事情的进展非常清楚,但是否向外界说则是另一回事。”联想集团企业推广部的负责人员表示,美国有一整套法律对跨国并购案进行规范和限制,联想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美中两国有关部门就此开展的工作。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是否会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个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一位从美国回来的软件高手说,IBM的个人电脑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很高,美国军方也是其用户。但各品牌的个人电脑都差不多,硬件上的技术窍门根本算不上秘密。他认为:“反而是美国手里掌握着世界上大多数电脑的软件体系,那才真正威胁着别国的安全。” 美国舆论认为,联想并购交易被枪毙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格雷厄姆认为,联想并购案被最终否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否则美国对华贸易将向一个不利的方向发展。他还表示,对外国公司购买美国资产进行正式调查并不鲜见,法国一家公司就曾接受过正式调查,日本曾有3次并购被调查,即使英国和加拿大公司也都有可能面临此类调查。 何慕礼是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曾担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也是一位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网络安全领域的著名专家。1月26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政府最终会批准联想的并购案。他说,美国政府的担忧是多余的,IBM出售给联想的并不是什么尖端技术,而是普通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业务,“根本与国家安全无关”。他还说,外国投资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共受理了4000多个并购交易申请,只否决了其中的6到8个,否决比例应该说是比较低的。 威廉·赖因施是美国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在克林顿时期曾是商务部主管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副部长。他认为:“制造个人电脑的技术无处不在。认为这笔交易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完全是言过其实。” 布鲁斯·施奈德是美国著名的计算机安全问题专家。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也抨击说,美国政府有些杞人忧天,“对外国间谍机构来说,IBM那个基地的作用就跟旅馆差不多”。 阻挠并购的幕后原因 既然美国经济、国防和计算机专家都认为联想并购案与国家安全无关,那么美国政府干预的幕后考虑是什么呢?专家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美国仍抱有战略防范中国的思想。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成员赖因施直言:“我知道五角大楼和其他机构有人不喜欢这笔交易,他们认为中国是坏蛋,所在就要想出个理由来。” 二是联想并购对美国的产业利益和企业利益形成了威胁。联想并购不仅仅是联想本身,而且是对中国整体产业利益的一次提升,标志着中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崛起,对美国高科技制造业也是一大挑战。另外,戴尔、惠普、英特尔等美国公司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也通过媒体及客户对并购案大泼冷水。 三是美国人的小心眼在作怪。在美国人心目中,IBMPC就是美国电脑的代名词,是美国高科技的象征,这个东西被一家中国企业买走,美国人心理上很难平衡。 实际上,美国对中国公司一直怀有戒心,联想不过是最新的“遭遇麻烦者”。2003年,香港和黄集团被迫放弃了对美国“环球电讯”公司的收购,当时外国投资委员会提出的理由与今天出奇相似:中国可能会利用“环球电讯”的光纤网络监控全美的电讯,进而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同一年,美国指控中国华为公司涉嫌向伊拉克提供光纤和其它设备,助其改进防空雷达系统,要求国际社会予以制裁,使用的也是同一理由。 何慕礼告诉记者,美国把中国视为未来最大的假想敌,所以对中国公司很不放心。美国从1989年后开始对华实施武器禁运,十多年来,对华出口管制的框框越设越多。1999年的《国防授权法》要求加强对航天卫星技术的出口管制;2001年10月,美国又禁止对中国出口控制犯罪用的设备;美国国会经常召开对华出口管制的听证会;美国政府也频繁处罚“违反规定”的美国和中国企业。但美国一些企业代表和前政府官员认为,限制并不能阻止中国得到高科技产品和武器,反而会让他们失去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第三大PC市场和2010年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 在采访最后,何慕礼对本报记者说:“现在到了必须对这些过时的想法和政策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了。”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唐勇 本报记者 程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