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北江大堤十年争论不止 生命之堤如何加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2:17 南方都市报 | ||||||||
卫星图片北江大堤石角段下面的红层断裂带,粗细不等代表断裂大小不等 北江大堤北起清远,经三水,最后到达南海,长63.34公里,是广东惟一的防洪屏障,也是国家必保的七大堤防之一。 北江大堤围护着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最核心经济圈,也围护着白云国际机场、京广铁路等众多交通大动脉,是珠三角上千万居民的“生命之堤”。
2003月10月,计划耗资25.45亿的北江大堤加固工程正式开工。2004年9月,投资4、5亿元的石角段周围十五公里加固工程已修建达标,整个工程预计在2007年完工,据称届时将极大地消除洪水来临时北江大堤面临的危险。 南方网讯 1月27日,广东省政协委员郭清宏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的一份题为《关于根治管涌,确保北江大堤安全的建议》的提案,让北江大堤加固工程中的观点之争再次浮出水面。 提案指出,北江大堤管涌的形成原因应作进一步科学论证,以使25.45亿的加固资金能“对症下药”。 也就在近日,广东省水利厅表态,北江大堤加固工程方案是经过数次专家论证的,是经过国家常规建设程序批准的,防洪效果如何,不是由专家的学术观点决定,“而应靠实践来检验”。 而在此之前,北江大堤该如何加固的观念之争已在公众视野之外、在专家和部门之间,进行了10年。 惨痛教训 “紧急动员保卫北江大堤” 1994年6月大洪水发生前,北江大堤曾一度被认为是万无一失。然而199 4年6月1日,清远石角堤内出现了多处管涌 1月17日,清远市石角镇。北江水在阳光下显得既清且浅,持续的干旱让其裸露出江中大片的沙地。渡船从沙地边缘驶过,将村民送到对岸。江东岸是笔直高耸的大堤。 北江,广东四大主要河流之一,源出江西信丰油山大茅坑,流经广东省南雄市及始兴县,至韶关与武水汇合,南流曲江、清远等地,流入珠江三角洲,最后汇入珠江。 此刻的北江,水浅沙幼,温驯之极。而在广州人印象中,北江可能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一条不知何时就会兴风作浪的难缚之龙。 1994年6月,珠三角居民和石角镇居民一起见证了北江水的力量。北江大堤对面没有稳固堤坝的回岐、岐山、舟山三个村被洪水淹了,居民都躲到了山上,回岐村刚建好还没来得及投入使用的一栋三层小楼被洪水冲垮,2人因洪水丧生。而在有北江大堤围护的石角镇,居住在5楼上的居民被洪水吓得不敢睡觉。而当时的各大报,也记录了1994年北江大堤曾经受过的严峻考验,很多令人焦灼不安的信息以大号标题轮番出现,“两江洪峰赶路直逼三水涛声可闻”、“两江形势险峻干群严阵以待”、“紧急动员保卫北江大堤”、“保卫大广州”…… 经1955-1987年间三次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的加固,1994年6月大洪水发生前,北江大堤曾一度被认为是万无一失。然而,1994年6月1日,清远石角堤内出现了多处管涌。管涌就像不断扩大的“蚁穴”,是大堤安全的最致命威胁。媒体当年的报道至今读来犹感紧张。石角镇下灵洲距离大堤不到100米的稻田中从地下喷出一股股黑色泥浆,洪水穿过大堤底基,将泥沙从大堤内侧底部喷涌带出。管涌直径和高度都达到了两米多,200多立方米的泥沙从中喷出,周围40米内的稻田被毁坏。据说当时有的管涌有两层楼高,还伴生了地陷。当时专家分析,如果3个小时之内不能制服“管涌”,北江大堤就会大段崩毁,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个疑问 地质老专家的新问题 北江大堤石角段,一个小渔村的悠闲生活。北江大堤加固的观点之争也许将打破这里的宁静。 既然大堤经历一次次加固,为何洪水一来仍管涌不断?“我们认为,30米以下的基岩才是主要的渗水通道。下面的通道不整治,大堤修得再漂亮都没有用” 北江大堤始建于宋代,有八百年历史,解放前是沿江互不相连的13条小堤,据记载这些小堤防范标准很低,一遇洪水便决堤成灾,仅1912-1949年间就决堤七次。解放后这些小堤联围成北江大堤。 清远石角段处于北江大堤最上游,也是最险段。清光绪二十六年在此所立的石碑有云:“石角堤围为下游各县及省垣保障,屡修屡缺”。解放后19 55-1957年、1970-1972年、1983-1987年,这里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加固,然而在1994年的大洪水期间,却并未让居民安枕无忧。《广东省北江大堤石角堤段应急除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也提到 ,“1990年至1994年在石角堤段……又作防渗加固处理”,“但日后每值汛期较高水位时,仍险情不断”。 既然大堤经历一次次加固,为何洪水一来仍管涌不断?对此,作为北江大堤直接责任人的水利部门认为,虽有完好的加固措施,但还不能达到防19 94年百年一遇洪水的程度。按照此种思路,水利部门又设计了另一方案,据说这个将耗资25.45亿的方案经过两三年论证,按照北江百年一遇、西江两百年一遇的水面线标准设计。设计报告在1999年送到了北京,然后又被送到水利部、国家计委审查。2001年,方案批下来了,2003年正式开工。据水利厅主管技术的副厅长李粤安介绍,今冬明春,北江大堤的加固将出现新高潮,整个北江大堤的加固工程估计将在2007年完成。工程建成后,由冲积层导致的管涌问题将得到全面解决。 然而,今年1月17日上午,杨鹏儒走在高大、平坦、坚实的石角镇北江大堤上,心情却并不平静。在他和杨超群眼中,这段被称为“样板工程”的大堤也许并不像它表面看起来那样能安然度汛。 大堤堤高10米,顶宽8米,上面铺着黑色的柏油,足以跑行汽车,一些附近的居民在堤上散步。放眼望去,大堤与石角镇之间是枯黄的草地,草地的下面,是宽200米(最宽处可达250米)、厚四五米的压渗带。压渗带上还可看到突出地面、成行排列的减压井。据广东省水利厅有关文件显示,石角堤段作为应急除险加固达标工程,经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已于2001年实施完毕。 1994年,从报上看到北江大堤的管涌情况介绍后,广东冶金设计研究院的地堪队队长、工程地质专家杨鹏儒根据在新疆多年治理地下水的经验,对北江大堤屡修屡涌的现状作出了一个大胆判断,会不会是冲积层下面的基岩红层有断裂导致大堤一遇大洪水就管涌?如果这个判断正确,则意味着大堤以前只限于30米以上的加固工程将起不到预期效果。杨鹏儒就此开始给省市领导写信,提出有必要对北江大堤作关于断裂带的探测研究,以使加固工程能做到对症下药。 “加固工程仅对大堤下面30米以内的第四纪冲积层进行整治,我们认为,30米以下的基岩才是主要的渗水通道。下面的通道不整治,大堤修得再漂亮都没有用。一来洪水,还是会出现管涌,大堤还是危险,广州和珠三角城市群仍会告急。”杨超群和杨鹏儒说。 对于两位地质老专家提出的问题,李粤安对记者这样解释,现在北江大堤是不是整段红层下面都存在着透水层还是一个不清楚的问题。北江大堤也并非地质专家们所认为的那样脆弱,1994年的大洪水,促成了整个北江下游防洪体系建设,目前已有包括飞来峡水库等在内的多个水利工程完工,它们和北江大堤的彼此配合,可以减缓北江大堤在洪水期面临的压力,所以决堤、珠三角告急的事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李粤安特别提出,在防御标准情况下,就是要让水利工程做到“防洪渡汛不抢险”。李认为,北江大堤经过新一轮加固后,完全可能达到这种安全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