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孙家湾矿难再次向我国煤矿安全敲响警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18:56 新华网 | ||||||||
新华网沈阳2月18日电 题:孙家湾矿难再次向我国煤矿安全敲响警钟 新华社记者 王军、姚剑锋、卫铁民 正月初六,一场巨大的灾难突然降临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到18日下午,213个矿工鲜活的生命已被瓦斯爆炸引发的这次矿难无情夺去。 从2月14日灾难发生到现在,悲伤的
频发的矿难已成我国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它不停地拷问着我国煤矿安全体制的有效性。在孙家湾矿难前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国已发生过两起死亡过百人的特大矿难,去年一年,我国有6000多人死于煤矿事故。 2005年元旦,温家宝总理专程赴陕西看望铜川矿难职工的家属,他流下了热泪。温家宝表示:矿难留给我们血的教训。我们一定要重视抓好安全生产,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要对矿工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 1月1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力争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杜绝百人以上死亡事故。然言犹在耳,孙家湾就发生了这起近50年来中国最大的煤矿事故。 面对矿难不断发生,矿工不断死伤的惨痛现实,人们不禁追问:我国政府屡次下令,要严格管理煤炭生产,为何仍收效甚微?我国煤矿安全体制的有效性到底如何才能提高?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梁嘉琨分析,我国煤矿事故频发有五大原因: 从自然条件看,我国60%至70%的煤矿是在复杂和极复杂的构造条件下进行开采;从生产开采条件来看,煤矿整体技术状况比较落后,国有煤矿机械化程度虽已达60%至70%,但大量的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很低,装备水平落后;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来看,煤矿安全投入欠账非常大,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生产过程中违章、违规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忽视安全,一味追求利润,超能力生产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孙家湾煤矿“2·1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领导小组17日正式成立,调查组表示将实事求是、科学公正客观地查明事故原因,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至记者发稿时止,事故的具体原因尚未公布。但专家们分析认为,孙家湾矿难暴露了我国煤矿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 “煤炭开采管理混乱,多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势必使安全整顿难以见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井专家张向东教授说,“管理问题还在其次,首要的是我国缺乏一部矿山综合治理、矿山安全、矿山灾害治理的法规。”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即使有了法规,地方保护主义也会使法规形同虚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张宏伟提到,众多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很难充实到煤矿生产中,据统计,近年来煤炭行业毕业生在煤炭行业的就业率不到5%。“这就造成恶性循环:队伍素质越差,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越严重,越容易发生事故,越难吸引高级人才。” 前些年,严重矿难多发生于中小型私人煤矿,但近一年来却转向国有大型煤矿。这些煤矿作业面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死伤惨重。 我国的煤炭企业曾长期挣扎于微利和亏损的边缘,直到近两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能源需求,煤炭价格因而大幅上扬。面对20年一遇的市场机会,煤炭企业无不超负荷生产。此次孙家湾矿难发生在春节长假期间,本身就是一个超负荷生产问题。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已表示,争取用三年时间,补还国有煤矿安全欠账,加大煤矿安全设备投入。可是显然,解决中国煤矿安全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仍然任重而道远。 去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数起大矿难,无一不表现出漠视人的生命、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超负荷生产的现象。 我国是个产煤大国,煤矿安全生产早就有一整套制度和技术保证体系。但是,只有这套制度和技术保障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而不是“有名无实的预防”,才可能避免更多的矿难发生。 正因如此,有专家建议,要提高矿工死亡的赔偿标准,增加矿难成本,才能真正激励企业进行安全投资,才能敦促企业在安排超负荷生产时三思而后行,才能使安全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相关专题:辽宁孙家湾特大矿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