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披露从物理学家到公众人物的内心世界(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12:19 央视《面对面》 | ||||||||
杨李之争 我们没法再和好不想再讨论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个人
记者:欧本海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曾经说过,他最希望看到的情景是杨振宁跟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草坪上,但62年后,我们仍看不到这样的情形。 杨振宁: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根源非常复杂,不是一两句话所能够解释的,更不是我今天应该在摄影机的面前所讨论的,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两个人身后一定会有人研究的。我想研究以后,中国人、外国人会得出一个结论的。 记者:中国有句老话“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希望你们俩和好。 杨振宁:对,这也是我现在决定,我生前不再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希望我们和好,可是我们没法再和好,所以在这情形,最好的就是不再讨论。 炮轰《易经》 中国只有归纳法没有演绎法 2004年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作了一篇名为《易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报告,指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报告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圈尤其是易学专家们的强烈反响,在一些人眼中,杨振宁甚至成了中华文明的离经叛道者。 记者:《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作之一,您为什么对《易经》开炮? 杨振宁:不不,对不起,这个话有点原则性的错误,因为我那个文章是叫做《易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你如果看我整个那篇文章,80%是讲影响非常之大,而且是正面的。只有20%是讲它有负面的影响。之所以那篇文章变得非常有名,是因为有些人专看那20%,不看整个文章,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说法。 记者:这个演讲是你长期研究必然的结果,还是一个灵感的显现? 杨振宁:我关注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萌芽这个问题时,注意到从《易经》开始就已经没有演绎法了,中国把归纳法认为是唯一的思维方法,这是一个致命伤。我指出这点是许多人不喜欢的。 西方对于学术的精神有一点跟中国不一样的地方。中国人太过尊师重道,就是前人讲过的,孔子讲的话、孟子讲的话,绝对不能批评。这个思想太根深蒂固了。 拿中国绿卡 祖国大事业里做自己小贡献 2004年11月初,就在一些人批评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大逆不道的时候,杨振宁获得了在华永久居留证,也是首批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士之一。 记者:在我们看来您用不着拿这张卡,但是您有发自内心的喜欢的真情流露。 杨振宁:这个绿卡对于我有一个很重要的象征性的意义,我相信以后用这个绿卡的方法,中国可以吸引到很多很多的优秀人才。我觉得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记者:您想用您的行动,来表明你对中国开放的这种支持? 杨振宁:假如我1971年回来所看见的是新中国的话,那么到了21世纪,这个中国是一个新的新中国。 我回国是要加入一个欣欣向荣、正在崛起而有非常好的前途的一个大的事业,我希望能够在这个大事业里头,做一些我自己所能做的小贡献。 人物背景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留学美国;1957年和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加入美国籍;2003年底回国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所长;2004年因提出《易经》对现代科学的影响备受质疑。 精彩对白 记者:您不担心翁小姐那么年轻,她把您给骗了。 杨振宁:我想还有更多的人是不是觉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骗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记者:杨先生经历有很多谜,当初为什么加入美国籍呢? 杨振宁:我想全世界的人对换国籍都是一件非常触及灵魂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 记者:杨先生为何对《易经》开炮? 杨振宁:不不,对不起,这句话有点原则性的错误。 记者:我们中国有句老话“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希望看到你们俩(杨振宁和李政道)和好。 杨振宁:可是我们没法再和好,所以这种情形下,最好的就是不再讨论。 记者:在所有正确的时候,你做了正确的决定。 杨振宁:我想很少有人能有我这么幸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