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振宁内心世界:与翁帆的忘年恋浪漫美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12:19 央视《面对面》 | ||||||||
1月23日,杨振宁和翁帆一起参加某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的新春团拜会。 核心提示: 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身居海外始终惦念祖国。 他八十高龄又回国创业,并在这里收获了新的爱情。
八十多年的岁月变迁,怎样塑造了物理学界的一代大师? 从物理学家到公众人物,他又怎样面对外界的批评和质疑? 央视《面对面》,带您一起走进杨振宁的内心世界。 高龄回国 80岁能创新事业受朋友羡慕 清华大学专家公寓B栋,是杨振宁先生在北京的居所,从2003年11月回到国内,杨先生就一直住在这里,并把这里取名为“归根居”。除了参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之外,他还亲自担任大一本科生的基础物理课程。回国后的一年多里,这位八十多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屡屡制造新闻而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记者:回国定居是怎么决定的? 杨振宁:我虽然在美国住了50多年,可是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所讲的,杨振宁你血管里所流的是你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记者:美国的生活您舍得下吗? 杨振宁:我想多半我在美国的朋友,当然都是学术界的,他们对我在80多岁搬了一个地方,要想创建一个新的事业,正确的描述是赞赏和羡慕。我这一辈子非常幸运,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很顺利。我想很少有人能有我这么幸运。我还有最后一个幸运,就是上帝给了我最后一个礼物。 翁杨忘年恋 杨振宁说浪漫史很美丽 杨振宁所说的上帝给他的最后的礼物指的是他新婚的妻子翁帆,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硕士生翁帆在广东汕头登记结婚。 记者:你好像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谈论过她?你介意说一说她吗? 杨振宁:你给我写的提纲上没有这条。记者:所以我们君子协定,我现在向您请求。杨振宁:我想提一下可以,不必深谈。 记者:您这次引起强烈关注,好像就是因为您的婚事。 杨振宁:我想大家可能觉得年龄差距这么大,毕竟是少有的。不过我们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虽然有压力,但我们也可以承受。我相信我们这次结合,最后大家会认为是绝对美好的。 记者:您不在乎吗? 杨振宁:当然,翁帆跟我都有一点点在乎。我记得当时跟她说,不管现在别人怎么讲,过了三十年以后、四十年以后,大家一定会认为我们结合是一段美丽的浪漫史。 记者:您认为您的妻子爱您什么呢? 杨振宁:我们没有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很纯、很真,我想这是她主要欣赏我的地方。 记者:翁小姐那么年轻,您不担心她把您给骗了。 杨振宁:是。我想是有人这样想,但我想还有更多的人是不是觉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骗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获诺贝尔奖 帮中国人改变不如人的看法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曾在美国留学,是中国第一名因数论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和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幼时的杨振宁曾经在清华园度过了8年的美好时光,1945年,杨振宁获取了留美公费,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28岁的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结婚,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两个人携手度过了53年的人生风雨,直到杜致礼在2003年10月因病去世。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成为最早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记者:杨先生,您说过您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不如人的看法。 杨振宁:你如果看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献,你就会了解到,那时中国的科学是多么落后。我想在20世纪初,中国念过初等微积分的人恐怕不到十个人。所以你可以想象,在那种落后的情形下,一些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有多强的自卑感。1957年李政道和我得到诺贝尔奖,全世界的华人都非常高兴,我就讲了刚才那番话。 入美国籍 最主要原因是学术工作需要 1964年,也就是获得诺贝尔奖7年之后,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及全家加入了美国籍。这对在中国长大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杨振宁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改变。 记者:当初为什么会加入美国籍呢? 杨振宁:在我以前,一些中国学者去美国、欧洲、日本留学的,绝大部分都回国了,所以我去美国的时候,跟以前的中国留学生一样,就是希望学成后归国,在大学当教授再训练一批下一代的学术工作者。可是我拿到博士学位后,还在做博士后时,就发生了朝鲜战争,于是杜鲁门就下了一个命令,说中国人在美国拿了理工的博士学位,就不可以回中国。在这个情形下,我留在了美国。 记者:但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杨振宁:这个话讲得很好。我想全世界的人对换国籍都是一件非常触及灵魂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所以一直到1964年,我才入了美国籍。 记者:什么诱使你做这个决定? 杨振宁: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术工作的关系,要去各个地方旅行,我当时拿的是当时中华民国的护照,非常麻烦。我想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在60年代入了美国籍,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旅行的方便。 加入美国籍的杨振宁始终无法忘记自己的祖国,1971年,杨振宁回到阔别26年的祖国进行访问,当时,中美关系尚未完全解冻,作为第一个回国访问的华裔知名学者,杨振宁为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起到了极大作用,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赞誉。就在这次回国的过程中,杨振宁亲自证实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确实是中国人独立完成。得知这项伟大工程的带头人正是自己的好朋友邓稼先时,杨振宁竟一时泪流满面,激动不已。 相关专题:杨振宁忘年恋引发争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