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利润百分之百 私盐挤占市场海南碘盐告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0:07 海南特区报 | ||||||||
今年2月3日,国家卫生部通报了2004年全国碘盐监测结果。卫生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已经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省份,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出现下滑的趋势。其中海南、北京、浙江、广东、四川、西藏和青海7个省(区、市)的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低于90%,海南、北京、广东、西藏、青海5个省(区、市)的非碘盐率均超过了10%。 海南四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的海南合格碘盐食用率为什么会出现下滑趋势,该省私
“海南人不缺碘”是误区 “海产品里含碘丰富,海南人不缺碘,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2月24日上午,海南省卫生厅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这位负责人告诉说,2000年之前,海南省对居民饮用水的含碘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海南省水源中的含碘量为7.6微克/升,有40%的地区低于5微克/升。这位负责人称,长期以来,海南省许多地区居民的尿碘含量在100微克/升以下,2002年有所上升,达到131微克/升,刚刚达到保护水平(即碘含量刚好达到人体所需),但这跟高碘地区的水源含碘量为200微克/升,尿碘含量800微克/升等数字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该负责人表示,由此可见,海产品丰富并不能认定海南就是高碘地区;相反,海南省部分地区外环境中的碘含量偏低,是公认的低碘地区,也是碘缺乏病的轻度病区。 碘缺乏易引发多种疾病 来自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份数字显示:2002年,海南省居民户碘盐覆盖率仅为78.4%,非碘盐率为21.6%,居民户碘盐合格率83%,与国家目标相差7个百分点;合格碘盐食用率仅65.6%,与国家标准相差30多个百分点,碘缺乏防治的多项指标,在全国仍处于倒数第二位。 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道雄说,人体中如果碘摄入量不足,就会患上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地方性克汀病等病症;孕期妇女身体如果缺碘,则会出现不育、早产、死产以及聋、哑、瘫痪等婴儿先天性畸形病;碘缺乏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到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不全。据陈道雄介绍,仅省人民医院,每月就要收治2-3位这样的病人,其中的绝大部分患者,是未成年的儿童。 私盐缺碘是“隐形杀手” 碘缺乏是“隐形杀手”,但一切问题都与私盐的泛滥密不可分。省卫生厅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海南省盐务局盐政稽查大队大队长辛业生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近几年来,海南省加大了对私盐市场和“地下”加工厂的查处力度,效果非常明显,但该省的私盐问题仍不容乐观。 据辛业生介绍,在2000年之前,海南省“地下”私盐加工厂多达1000多家,加工生产面积达800多顷,年生产能力在4万吨以上,产值有1500万元之多,从业人员近8000人,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陵水、三亚、乐东、东方、儋州、临高等地。辛业生说,私盐贩子偷税漏税,置他人生命健康于不顾,危害性极大。 辛业生说,早在2000年底,全国碘盐检测结果公布,我国共有7个省(市区)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海南也位列其中。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联合国国际儿童基金会、国际消除碘缺乏病基金会官员的重视。2000年,联合国国际儿童基金会、国际消除碘缺乏病基金会曾派出工作人员,专门赶赴海南督促工作。同一时间里,海南两次召开省长办公会,就该省食盐市场的规范和流通秩序、私盐市场的整顿问题下发了相关文件,此后,我省消除碘缺乏病、打击整顿食盐市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我省仍有660多家私盐加工厂在明目张胆地生产。 私盐加工利润百分之百 海南省盐务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曹世民告诉记者,目前在海南省,从事私盐加工的生产面积超过500顷,年生产私盐在2万吨以上,从业人员近4000人,年产值近1000万元。海南省每年的食用盐需求量为4万吨,其中1.8万吨的食盐市场被“地下”加工厂所占。曹副处长说,海南省目前有正规盐厂8个,年生产能力为9万吨,但因为受“地下”加工厂的冲击和影响,实际只出产3万吨碘盐,2万吨供应我省的市场需求,另外1万吨销往广东、广西等地。 “地上铺一张塑料纸,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引来海水就可以晒出盐,其利润高达百分之百。”曹处长感叹说,“‘地下’加工厂生产工艺简单,卫生状况不达标,原盐中所含的各种指标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食用这种盐,人们身体健康根本得不到保障。” 那么,私盐是如何生产出来,又是怎么流向市场呢?据海口市南沙路坡博菜市场一家盐店的女老板透露,2001年她在老家洋浦经济开发区开了一家盐店,有一部分就是私盐,私盐作坊的工人将海水灌进滚烫的沙子里,待沉淀之后,再倒进草席上过滤,后将卤水倒到石头上晾晒,水分蒸发之后,上面全是白花花的“净盐”。该女老板还介绍说,不需经任何加工去污程序,“净盐”就以每斤0.3元—0.5元的价格出售给盐贩子,盐贩子又以0.6元-0.8元的价格批发到市场上,商家最后以0.9元-1.0元的价格出售。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私盐中的大部分流到省内的农村市场及省外市场,加工和贩卖私盐,每人一天可以赚上百甚至上千元。 谁为私盐产销开“绿灯”? 海南省盐务局盐政稽查大队大队长辛业生说,自2000年海南省开展食盐市场整顿工作以来,5年时间里,该省共查处私盐1800多吨,力度最大是在2000年和2003年。2000年,海南省盐政稽查大队接群众举报,海口市白水塘村有一团伙长期无证从事私盐的加工和贩卖。接报后,稽查大队工作人员赶赴该村,现场抓获5名涉嫌加工贩卖私盐人员,缴获私盐1700吨,在5名涉案人员中,其中两人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余3人被判处1年半有期徒刑,罚款20万元。另外一次是在2003年,澄迈县金江镇王宅村从事私盐贩卖的王某等4人被执法人员当场抓获,缴获私盐100多吨。 声势浩大的打击行动,有力地震慑了私盐贩子的嚣张气焰。但加工、贩卖私盐的违法行为为何又屡禁不止呢?辛业生说,分设在海南省各县市的8个盐务分局,从事专业市场执法检查的稽查队员总共才101人,专业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和设备过于落后,这被私盐贩子钻了“空子”;其次,参与走私的私盐贩子人员过多,分布面广,运输工具小而简单,隐蔽性强等,都影响了执法的效果。 海南省盐务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曹世民说,在平时的执法检查和查处过程中,盐政人员得不到不明真相的群众的理解,对方直接抵抗和阻挠执法,而各级地方政府由于看重地方部门利益,往往对问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甚至干脆不配合,查处之后,还通过各种网络关系找人说情,这都影响了执法的效果。 地方保护滋生私盐“温床” 海南省盐务局盐政稽查大队大队长辛业生称,今年2月初有群众举报,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有人在贩卖私盐,接报后执法人员于当日下午赶赴现场,从盐贩子家中发现了窝藏的私盐20多吨。查处过程中,盐贩子徐某叫来了村里的五六十名群众将执法人员团团围住,并阻挠执法人员运走“赃物”。事态不断扩大,聚集人员后来增加到了200多人,执法车的玻璃被砸坏,执法人员无奈拨打了110报警,当地派出所人员迅速赶来,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展。辛业生说,当日围攻执法人员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明真相的当地群众。 据了解,在私盐泛滥的2000年,海南省稽查大队在全省建立了奖励制举报网络,此后,举报加工和贩卖私盐的群众越来越多,有力地打击了盐贩子的嚣张气焰。辛业生说,加强对群众碘盐知识、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是打击私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海南省盐务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曹世民说,作为盐政执法部门来说,首先必须加大市场执法力度;其次,对于正规的生产厂家来说,应该从原盐上严格把关,规范操作程序,严把质量关;作为政府来说,应加大对盐政执法的资金投入,壮大执法队伍;另外,应该加大盐务方面的立法力度,在政府官员中提倡“问责制”,杜绝私盐地方保护“温床”的滋生。 海口市长堤路一家盐店的老板张先生说,长期以来,我国对盐业实行专营管理,中国盐业总公司虽为企业,但却行使着诸多政府职能。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和两碱工业用盐之外其他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盐政执法者和生产企业的主管部门,形成了强大的部门垄断,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这与现行的市场经济是相悖的。他认为,必须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对盐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引入新鲜的机制和血液,吸收民间资本,全面开放食用盐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完)(记者 罗晓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