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回报父母49万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0:36 新华网 | ||||||||
"我们能回报父母49万吗?" 徐安琪在调查中发现,教育成本大幅升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望子成龙盲目"滋补"。
她在调查中发现,从小学生到研究生有5成孩子去年请家教或参加各种补课、培训班,其中初中阶段是请家教、补课、培训支出最高期,人均花费1800元,最高1万多元。 几位本科毕业生在兴奋地彼此拍照留念。毕业之后他们又能回报父母多少? 这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指出,家庭的经济付出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未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高经济成本并非万能的,不是投入得多,孩子就像预期的那样有出息。 她表示,父母在抚育子女的实践中优化经济成本结构、投入更多的感情和素质教育成本,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积极而长远的效果。因此,设法改善孩子抚育成本的结构,以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回报或许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还有一些专家指出,中国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美国、韩国,教育成本也很高,但这些国家的孩子独立自主精神强,例如日本,小孩很小就接受独立生活,甚至在不到十八岁就被离开自己的家庭独自去生活,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儿女即使成年,也热衷于"啃老"。 徐安琪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成年的未婚子女,有85%仍需要父母支出部分乃至全部生活费。其中,除租房(购房费)外,最高的费用是在家吃饭,加上服装、手机、上网、零用钱等,不在读的未婚子女竟然每年人均要花掉父母1.4万元! 上海市徐汇区一位在读在大二学生得知徐安琪的调查结果后,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我们做子女的,总是心安理得地从父母手里拿过钱,却没想到父母的艰辛。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能否回报这49万?"( 文:肖春飞 图:张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