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籍民工在温州为救两孩童英勇献身(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5:05 光明网 | ||||||||||||||
事实上,李学生的事迹在河南并不是孤例,近期陆续有很多河南在外的务工人员用生命感动了异乡,他们感人事迹的背后,是河南形象的亮丽。 感动温州的河南民工 “我已经哭不出来了。”朱贵英说。 2月27日,阴历正月十九,温暖的阳光照射在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的角角落落。 村民朱贵英把一条被单洗干净搭在院子里的绳子上,然后就回到房间中,坐在电话机旁边的凳子上,静静地一句话也不说,她在等电话。 “他们昨天打电话回来说,明天上午学生的尸体就要火化了。”朱贵英说话的时候,除了眼睛中透露出的痛哀外,语气相当的镇定。“我已经哭不出来了,从学生出事那天开始,每天都有记者来采访我,我每说一次,就要哭一次。” 朱贵英是李学生的三婶,而这个她一手带大、感情深厚的侄子却在一周前死在了千里之外的温州。 噩耗传来是2月20日下午6时,也就是事发后的第2个小时,朱贵英从一个也在温州打工的老乡打来的电话中了解到了事发的前前后后。 当天下午4时50分许,由杭州开往温州的5107次列车开到温州鹿城区黄龙马坑村路段时,一个4岁女孩彭媛媛和8岁男孩小瞿正在铁轨上玩耍时,一辆火车高速驰来,两个小孩顿时被吓得惊慌失措。危急时刻,李学生正好走到此处,目睹了这个危险,来不及思考,他下意识地飞身跑到铁轨中间,右手抓住小瞿就往铁轨外面甩,同时左手去抓较远的小媛媛,但就在李学生刚抓到小女孩时,两个人被火车撞得飞了出去,当场罹难,小男孩则平安获救。 “听说学生出事了,他叔和他爹就连夜赶往温州了,他在新密打工的弟弟,也直接赶往温州了。”朱贵英说,本来家中就没几个人,这一来,只有她一个人守在家中了。 令朱贵英感到一些慰籍的是,事情发生后,在温州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温州市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多次亲切慰问李学生的家属,温州团市委也追认他为“温州市见义勇为好青年”,而且,温州市各界自发开展了向李学生家属捐款的活动,截至2月26日,捐款数额已达18.0729万元。 当地媒体在报道李学生救人一事时,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是:他感动了温州。 天性善良的农村孩子 “学生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帮助别人。”76岁的张全秀用有些颤抖的手从家中一个大木箱子中扒出了一张照片,指着其中的一个小孩说,张是李学生的大娘。 张描述说,她知道的情况是,在李学生七八岁的时候,农田里的活并不是很多,常常是自己干完了以后,他就往家跑,可是等父亲回到家中,就找不到他的身影了。直到晚上吃饭,他才回来,一问,不是帮人家收玉米,就帮人家看孩子去了。 张讲述的一个细节,在学生9岁那年的暑假,他去村里一家代销点买东西,去了后发现店里面没人,就去后院找人,却发现那家人厨房着火了,火还很大,他就立马在院子里找了一个桶和瓢,就一个人救起火了,等大人们赶到,他已经满身大汗,累的气喘吁吁,后来或被扑灭了,人家要感谢他,却又找不到他了。 朱贵英则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李学生和他的父母一块去地里干活,一看天要下雨,父母便让他赶紧回家,怕淋着他,当雨下了起来,父母也回家了,却没有找到学生,还以为他出事了,赶紧又出去找他,就在从外村到自家村子的一个小路上,发现了李学生,他正在帮一个拉着板车的村人在后面推车,已经被暴雨淋的浑身湿透,但他还在低着头用力的推。 回到家里,学生感冒发烧了5天,叫他的父母心疼坏了。 “他在家里坐不住,爱串门,到谁家都跟进了自家门一样。”在张全秀的眼中,李学生是一个生性活泼的孩子,爱说爱笑,不仅如此,还很聪明。虽然,学生只上了小学五年级,可是在学校的时候,学习是最好的,“经常得班级前几名”。 在中华楼村村支书的带领下,来到李学生上小学的学校,但是这里已经剩下一堆断墙烂砖了。“这个学校已经拆了,搬到新学校去了。”由于曾教过他的老师们都已经退休多年,《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在村子里踏访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一位。 饱经磨难的少年时期 在村子的中间,李学生的家就坐落在一条村道的边上,三间普通的瓦房,加一间破旧的茅屋,圈一个约30多平米的院子,就是全部的家当了。房子显然很久没有人住了,空荡荡的房间里落满了灰尘,进门的第一个感觉是,这家够穷了。 李学生12岁的时候,被村民张魏氏称为“世间最大的厄运”的事情降临在了他的头上。 “从10岁开始,他的母亲都开始犯病,后来就不行了。”张魏氏说,学生母亲乔菊后来患病了,医生检查说是脾大、肝炎,干不了活,还要人伺候,为了看病,把家中的积蓄全部花光了。学生那时候才上到小学五年级,因为家里极度穷困,实在掏不起学费,加上母亲需要照顾, 父亲还要挣钱养家,作为家中的长子,学生只好休学回家了。 “他12岁的时候,母亲还是去世了。”张魏氏提起李学生一直重复几个字:他命不好啊!她的潜台词是,在农村,一个孩子如果失去了母亲,就是最可怜的人了。 在邻居李大民的眼中,李学生倒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是对他的遭遇却是深有感触。他的说法是,其他孩子一回到家,就有母亲给做好饭,衣服破了有人缝,而李学生却总是喜欢去他婶婶家。十几岁的李学生的生活和村里很多成年孩子一样,在家帮助父亲干活,在生活极度艰苦的情况下,与父亲和弟弟相依为命。 对他另一个引起全村人同情的遭遇是,他在结婚两年后妻子因病去世,这与他12岁丧母相联,令村人为他的命运扼腕叹息。 “孩子王”的爱心情结 “学生从小就很喜欢和小孩子一块玩,对孩子们非常照顾。”朱贵英一直认为,这次学生能做出救人的举动,和他从小养成的习惯不无关系。“学生小时候是个孩子王。” 退了学以后的李学生,由于在家事情并不多,就喜欢和村里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但是大多是比他年龄小很多的还在,他经常和那些孩子聚在一起,加上他的爱说爱笑,也不像其他大孩子哪样欺负小孩子,所以,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和他一起玩。 在李学生破旧的家中有一个特大号的床,朱贵英说,学生的家中经常会住着很多小孩,大家都躺在那个床上。“一到农忙,他家里就天天有人,村子里孩子比较小的人家都放心的把孩子打发到这里。” 至今让朱贵英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她到李学生家去,一进门,发现床上横七竖八躺着十来个小孩,一些已经睡着了,可是李学生还在哪里给大家讲故事。 记者见到的情景是,在村中随意打停李学生,村人都对他津津乐道,赞扬有加。 身居异乡的热心“打工仔” 2004年12月底,李学生回了趟家,在家里待了“有七八天”。 “我只见了他一面,本来说是想好好找他聊聊,可是这竟然是最后一面了。”谈起与李学生的最后一面,村支书李学仙后悔不已。 李学仙说,李学生一回来就到他家中去看他,但是当时正好乡里一位书记来谈事情,他和李学生就在门口谈了有半个小时。“我只是简单地问问他在那边打工的情况,想着等闲了再好好了解一下情况,等我下次再去找他的时候,他已经走了。” 令李学仙一直念念不忘的一件事,据说,这几天每次记者来采访他,他都会提起来,就是李学生曾对他提起过,想让自己打工的鞋厂在村子里办一个分厂,问他能否批地与温州的老板合作。 从1998年开始,李学生就开始独自到温州去打工,那个时候,村子里还没有人外出打工。近几年,出去打工的人多了起来,很多人都去温州找到了他,他就热心地帮助人家介绍工作,有些找不到的,就让人家吃住在他哪里。“这几年经他介绍出去打工的至少有50人。”李学仙从回来的打工青年哪里了解到了这个事情。 一个情况相近的说法是,李学生牺牲的那天下午,就是因为家里住着好几位老乡,为了买菜招待大家,而在路上遇到了遇险的两个小孩。 在包公庙乡政府,记者得到的一个消息是,李学生的事迹传回家乡后,里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月27日,该乡团支部书记刘卫华说,在得知李学生的尸体将于第二天火化时,该乡党委书记杨志连夜与区宣传部的同时赶往温州,带去了家乡政府的问候,这在包公庙乡还是第一次。 河南人频频感动异乡 事实上,李学生这样的事迹,在河南并不是孤例,河南在外乡打工而见义勇为的故事近期频频出现在传媒的视野中。李学生事迹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引起了全国对河南人形象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2004年11月28日上午,在厦门市长青路松柏公园门口勇斗4名歹徒,而英勇献身的郑州长途汽车客运站保卫干部付建州的骨灰回到了家。 与他的骨灰一块回来的还有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为其颁发的《见义勇为确认证书》和《见义勇为通知书》。这是事情背后有一个令人悲痛的故事,2004年11月中旬,付建州一家4人去厦门探亲,当日上午10时50分,付建州4人在松柏公园门口的长青路上散步时,发现四个青年正在抢劫,便立马冲了上去,以一敌四,最终英勇献身。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在深圳市,2005年1月13日下午6时许,在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乐景花园大门附近,来自漯河市的老师靳伟杰,正和该市龙华学校的4个学生一起在人行道上散步。突然,一辆轿车好似脱缰的野马从乐景花园里驶出来,冲向靳老师和4名学生,生死一瞬间,靳老师立即将身边的一个学生推到一边,然后又猛地将另外3名学生推开,由于力气很大,几名学生都跌倒在地,却躲过一劫,来不及躲闪的靳伟杰被车撞倒后拖出很远,当场昏迷不醒,后抢救无效去世。 “看到这则消息之后心里面有一种酸楚,你是真正的河南人,我向你致敬。身为一个河南人,我因你而感到自豪。在网上时常碰见一些对河南人有偏见的网友,我总是努力的抗争。现在,我保持沉默,让实事去说话。”一位署名“我是河南人”的网友在悼念李学生的专题中这样说,他带有自豪的话语感染了很多人,这句话被很多网友传论。 自2月21日开始,网络上建立了“河南打工者火车轮下救儿童牺牲”的专题报道后,在短短6天中,对此新闻发表评论的帖子达到了10933条,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表达了度李学生行为的赞扬,同时对近期河南频频出现的此类人物表示关注。 在这些帖子中,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也开始出现,核心的内容是,河南人的形象正在得到全国人民的重新认识和定位。(郑州晚报记者尹海涛/文廖谦/图)
相关专题:河南打工青年救儿童献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