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咨询顾问称GDP排行榜对官员影响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09:44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王珺教授 去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提出,要加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了“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多年过去了,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么难呢?主要阻力何在?记者昨日专访了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大岭南学院副院长、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顾问王珺教授(见左图)。 记者:在您看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是什么呢?
政府先考虑的是GDP增长 王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梳理一下20多年来,地方政府促进增长的轨迹。这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经营企业———经营城市(社区)———经营园区。在以上三个阶段,增长取向的适应性调整,构成其行为演变的一条主线。其中,追求本地区GDP的快速增长是这种行为取向的直接表现。也就是说,各级政府首先考虑的是GDP的增长,而不是增长方式的问题。因此转变增长方式,虽然提了十多年却很难。 政府投资效益缺乏考虑 记者:这就促使我们正视如何看待GDP的问题了。 王珺:GDP本身没有错,比GDP统计更厉害的是GDP排行榜,这对各级官员行为影响非常大。这种思路下,地方政府很少考虑政府的投资效益问题;还有政府官员的任期一期一般也就是5年,而有些项目要见成效的话,可能是8年甚至更长,这又直接导致了一些短期项目;当政府把大量的投资用于促进当年的GDP增长时,公共性技术资源的投资与供给就显得不足了。这一切,直接造成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 记者:也就是说,是希望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纠正一些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就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到底如何评价政府的政绩?第二,为了转变增长方式,政府应该做什么? 王珺: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政府的制度建设。制度也就是规则。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单位投入与产出等技术性标准,作为经济发展的引导性指标。像南沙不就规定,进入企业建成区绿化率要有很高标准吗?这就抬高企业进入市场门槛。还有就通过维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可以激励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上述做法,都可以达到转变增长方式的目的。 让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决策 至于对地方政府行为绩效的评价机制,关键是评什么,谁来评?如何评?当前,地方政府行为业绩的指标体系将由以GDP、人均GDP等为主向经济、社会、环境与生态等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扩展;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主体也将由上级部门为主向上级部门、中介机构与公共共同评价转变;最后,评价范围由决策结果扩展到决策过程———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决策往往因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而可能偏离社会需求的看法。而治理这种偏离性的办法是增加透明度与广泛的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 ||||||||